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米芾《蜀素帖》学习指要
米芾(1051——1107年),祖籍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后定居江苏镇江。他的行书八面出锋,淋漓痛快,体态跌宕多姿,欹侧劲险。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蜀素帖》是传世八大行书之一,历来为书法学习者所重,是学习米芾书法的重要的碑贴,适合有一定行书基础的初学者学习。《蜀素帖》写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蜀素帖》今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该贴纵长27.8厘米,横长270.8厘米。“蜀素”指的是这幅作品所用的绢是在四川东方所织造的名贵绢。卷上的乌丝栏是织出来的,是专供书写用的。
此贴是米芾38岁所书,当时有位达官贵人,家藏一幅上好的蜀素,一直在等当世书法名家来书写,但是无人敢应,米芾斗胆一试,挥毫直书,一气呵成,虽然蜀素不如纸张好写,写起来比较艰涩,但是米芾书法功力深厚,同样是写得出神入化,风流倜傥。此帖上书有米芾自作各体诗八首。书于乌丝栏内,虽说写在乌丝栏内,但气势丝毫不受局限,那种率意放纵,用笔俊迈,笔势飞动,提按转折挑,曲尽变化的特点依然十分明显。世人评价米芾用笔喜"八面出锋",变化莫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
米芾书法直接来源于二王,所以有了二王的基础,再来练习米芾的书法会更加得心应手,只不过他在二王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书风更加酣畅淋漓,笔画结构更加姿肆放荡,也体现了宋代尚意书风的韵味。
此贴线条清爽劲厉,笔画干脆爽朗,不拖泥带水,一挥而就,风神自然,米芾的书法点画有自己的风格特征,像米芾的捺笔,在尾端都有一个重按轻提的过程,有的捺笔直接出尖,还有他的竖钩,也有自己的特色称为蟹爪钩,笔法特征为在竖钩的尾端重按轻提,拉出一段短横再向上收笔轻提,米芾书法点画的气韵贯通,呼应强烈自然,这是我们学习中要把握的特征。米芾在字的转折中,用笔十分精湛,极具个性,主要是通过提按、顿挫的交替转换变化得以完成的。而这些运笔动作或先或后、或明或晦,或强或弱、或快或慢的交替转换,产生了各个不同的形状姿态。
米芾此贴的结体,也是米芾一贯来的风格,重心靠上,字形斜长,有险中求稳的结体特征,总体而言上半部分比较松散,下半部分比较紧凑,这是米芾蜀素贴的结字特征。
此帖的章法匀净自然,疏密搭配合理,用笔虚实相映,笔画厚重纤细相杂,整体节奏比较活泼欢快,笔画传神,整体章法看起来舒适爽朗,没有闷塞的感觉,这也就是米芾在章法处理上的高妙之处,这些都需要初学者去慢慢的体会。对《蜀素帖》进行整体气息的感知,具体形态的分析、揣摩,对于学书者来说,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但气息由形态透出,形态又根本取决于动势。孙过庭说“察之者尚精”,学习者应对《蜀素帖》中一点一画的形态、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整体的布局反复揣摩、领会,而尤应以解析动势为核心。依笔画顺序,想像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情绪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以“意念”去模拟米芾的创作过程,这样可以把握《蜀素帖》的精髓、风貌、神采,正如黄庭坚所谓“细看令人神,乃到妙处”。
学习米芾的《蜀素贴》,一方面要掌握基本的笔画结构特征,另一方面还要掌握它的章法处理的艺术,通过平时的学习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化为己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米芾天资聪慧,有神童之誉。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尤以行书见称。《蜀素帖》书于乌丝栏内,率意放纵,用...
“狮子捉象,全力赴之”——米芾《蜀素帖》
米芾《蜀素帖》:笔法过硬,才是“刷”的基本保障
想学米芾,看这些实用技巧就对了
“中华第一美帖”——《蜀素帖》之美元素探析
米芾书法:博采古人之长,为一代之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