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
 释虾
先秦至汉代,字书的鰕和蝦,远非一物亦非今之虾。此见《尔雅·释鱼》:“鲵,大者谓之鰕。鰝,大鰕。魵,鰕。”《说文》:“鰕,鰕鱼也。鰝,大鰕也。魵,魵鱼也。蝦,蝦蟆也。”按本义,鰕、鰝、魵指鲵(鲵鱼),蝦指蝦蟆(蛤蟆)。后世视鰕、蝦、鰝、魵为一物并谓之蝦(虾)者,非东晋郭璞莫属。郭璞《尔雅注》:“鰕,大者,出海中。长二三丈,鬚长数尺。今青州呼鰕鱼为鰝。”郭璞《江赋》:“尔其水物怪错,则有…水母目蝦。”可证。虾亦作鰕、亦称鰝、魵、长鬚公、虎头公、朱衣侯等。
  释虾之名,大致有以下三说:一说,因虾色赤而得名。《说文·鱼部》:“鰕,鰕鱼也。”清代段玉裁注:“各本作魵也,今正。鰕者,今之虾字。凡叚声如瑕、鰕、騢等,皆有赤色。”宋代王逵《蠡海集》:“虾,熟之色而归赤。”二说,虾音同霞。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鰕》曰:“音霞,俗作虾,入汤则红色如霞也。”三说,虾通假。《尔雅翼·释鱼三·鰕》:“其字从假,物假之而远者。今水母不能动,鰕或附之,则所往如意。”假即借用也,古人认为水母借(假)虾而运动。
  如今动物学定义的虾,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为真虾、对虾、鹰爪虾、俪虾等的统称。特征为:体长梭形、侧扁,具发达的头胸部和分节的腹部,附肢具关节。而以虾为词尾的龙虾等或以虾为词头的虾蛄等,析出另释。据报道,现今我国海洋虾类已计480多种,其中黄渤海50多种、东海140多种、南海320余种,尤以对虾、鹰爪虾和毛虾等最具经济价值。
  对虾之称,初见于明代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对虾,土人腊之,两两对插以寄远。”说的是,闽中当地人在冬天将虾风干后,两两成对寄给远方友人。另有一说,对虾以雌雄为对,见《格致镜原·卷九十五·鰕》引《正字通》:“今闽中有五色虾,两两乾之,谓之对虾。一曰以雌雄为对。”文中五色虾,该是福建沿海产的日本囊对虾或斑节对虾。
  中国明对虾亦称东方对虾、中国对虾;因身体无色且硕大,民间称其明虾、大虾;又因成熟时雌性生殖腺呈翡翠青色,而成熟雄性生殖腺呈玛瑙黄色,故雌虾名青虾,雄虾名黄虾。该虾最早的学名为Cancerchinensis,由Osbeck在1765年命名;1918年岸上镰吉(Kishinouye)误为新种命名为Penaeusorientalis,中译名为东方对虾;我国学者在上世纪80年代始发现其误,故用学名Penaeuschinensis,中文名为中国对虾;上世纪末,对虾属修订又一分为六,其学名为Fenneropenaeuschinensis,中译名为中国明对虾。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核定用英文名 Chineseshrimp。为了生殖、索饵和越冬,中国明对虾洄游于黄海中部和渤海,往返路程达1000余千米,是全球对虾类中洄游路程最长的;常见于黄渤海,少量分布于舟山群岛和广东沿海珠江口,是黄渤海重要的捕捞和养殖对象。因长江泾流的阻隔,常自然分布于长江以北海域,在长江以南不会形成很大的种群,故明代屠本畯所记的对虾不会是中国明对虾。
  日本囊对虾亦称五色虾、日本对虾,《尔雅翼·释鱼三·鰕》:“今闽中五色虾,长尺余,具五色。”盖系依体色名五色虾,民间俗称斑节虾、竹节虾、花虾、花尾虾、车虾等。曾命名为Penaeusjaponicus,中文名日本对虾。后修订为Marsupenaeusjaponicus,中文名日本囊对虾。FAO用名Kurumaprawn。该虾种色泽艳丽,体表淡褐色至黄褐色,步足和腹肢色黄间具蓝色,尾肢由基部向外依此为浅黄色、深褐色、艳黄色,并具红色缘毛。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江苏以南海域,以福建沿海为多,为我国重要的捕捞和养殖对象之一。
  斑节对虾Penaeusmonodon是对虾中个体最大者。广东群众称为鬼虾、花虾;因其虾苗常附于河口海藻或海草上,台湾民众称其草虾;民间亦称竹节虾、斑节虾、牛形对虾等。FAO用名Gianttigershrimp,直译为大虎虾。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的FAO用名为Whitelegshrimp,故有白腿对虾、白肢虾、白脚虾等译名;因原产地在南美洲,又名南美白对虾;由学名音译为万氏对虾和凡纳对虾。该虾种身体呈透明浅青灰色,无色带或斑纹,步足白色;主要分布于以厄瓜多尔为中心的美洲西部海域;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是世界上最优良的养殖虾,也曾是世界上规模化育苗难度最大的虾。我国1988年引进该虾种。2000年,我国首先突破工厂化育苗核心技术,实现工厂化育苗,拯救了因虾病困扰的对虾养殖业。目前,凡纳滨对虾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养殖物种。2007年的养殖产量占全国对虾总量的2/3,愈百万吨。
  鹰爪虾亦称金钩子、金钩、立虾、鸡爪虾、厚皮虾、傻虾、红虾、硬枪虾等。明代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卷中:“金钩子,小於赤尾,晒乾,淡者佳。”明代胡世安《異鱼图赞补》卷下:“海虾名最多……有金钩、斑节、沙虾、剑青尾之类。”鹰爪虾(Trachysalam鄄briacurvirostris),曾用学名 (Penaeuscurvirostris)。FAO用名Whitehairroughshrimp。为甲壳亚门、软甲纲、十足目、枝鳃亚目、对虾总科、对虾科、鹰爪虾属之统称。突破—发展—低谷一种、二苗、三养成,是养殖业发展的三个重要环节。对中国的对虾的鉴定,始于岸上镰吉1918年的命名。木村重《鳞雅》记:岸上博士为著名的甲壳动物学者,东京帝国大学教授,退休后曾来长江研究水生生物,1929年客逝成都。1955年以前,喻兆琦、刘瑞玉等亦记述了该物种。
  世界对虾育苗研究,应始于上世纪30~40年代藤永元作的“日本对虾的发育研究”和“日本对虾的生殖、发育和饲养”。上世纪60年代,我国学者吴尚懃、刘瑞玉、王堉、赵法箴、王克行等实验性育苗获得成功。但在1980年以前,始终未能突破对虾工厂化大规模育苗的技术难关。之前普遍采用育苗池内施肥繁殖单胞藻作为对虾幼虫的饵料且在溞状幼虫期前不换水的日本“生态系育苗法”,常造成无节幼虫发育到溞状幼虫期死亡,最终育苗失败。
  当时,养殖用的虾苗均捕自自然海区,这既破坏了对虾资源,又因数量不足限制了养殖对虾业的发展。为此,国家水产总局1979年下达了“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攻关课题。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和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共同承担的攻关过程中,我国工厂化育苗核心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
  1980年,赣榆县水产养殖公司的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一个育苗池因建造质量不佳而漏水,为保持水位他们不得不每天补充25%的海水。换水使池水酸碱度降至8.60~8.64,但幼虫发育正常且顺利经溞状幼虫发育为糠虾幼虫。受此启发,该公司的其余6个育苗池也相继换水,幼虫全都转危为安,顺利变态为仔虾。这说明酸碱度过高(>8.8)会导致幼虫死亡,换水是降低池水酸碱度和改善水质的有效措施,并由此得出卵发育的最适水温为18~20℃,无节幼虫为20~22℃,溞状幼虫为22~24℃,糠虾幼虫为23~25℃,卵和幼虫的最适盐度为26‰~35‰,酸碱度为7.8~8.65,同时获得了幼虫不同发育期的换水量、充气量、施肥、投饵等技术参数。
  育苗核心技术突破的当年,赣榆县首次批量育出虾苗2426万尾。这一成功事例受到国家水产总局的高度重视,除奖励海洋所对虾组万元的经费外,于同年6月在胶南县召开了全国对虾工厂化育苗经验交流会,由海洋所做详细报告。
  如果说1980年的成功有些意外,那1981年则是有备而行。是年天旱,整个育苗期间(4月25日至5月底)海水酸碱度始终较高(>8.80),加上育苗池藻类繁生,致使育苗难以进行。但有了1980年的经验积累,研究人员找到了降低海水酸碱度的办法,最终使总育苗量达全国之首。1982年,该项目通过了国家水产总局的技术鉴定:“属国际先进水平”。
  随之而来的是1981~1992年我国养虾业的迅速发展,1988~1992年全国对虾养殖年产量均稳定在20万吨左右,占全球养虾总产量的1/3,稳居世界首位。为沿海渔民脱贫致富立下汗马功劳。而率先突破此关键技术者,乃名不见经传的海洋所助理研究员张乃禹。
  然而,中国明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迅速发展的10年里,全国各地涌现了多个10万亩级养虾大县,沿海虾池星罗棋布,导致近海水域恶化。1991年又传来“虾瘟”的消息,这场史无前例的白斑病毒综合症 (WSSV)1991年始于台海两岸,1992年波及至浙沪,1993年过长江而后席卷黄渤海地区。我国三大对虾(中国明对虾、日本囊对虾、斑节对虾)养虾业无一幸免,均陷入“防无措施,治无良药”的困境,包括对虾捕捞业在内,似乎一夜间就土崩瓦解,跌入了低谷。这说明,盲目发展的代价太大了,直到今天中国明对虾的捕捞和养殖业均未能恢复。临危受命,再创辉煌1988~1991年,在刘瑞玉的主导下,张伟权首次从美国引进了凡纳滨对虾。这肉质细嫩、生长快速、营养需求低、耐低盐、抗病力非凡的虾种,立即引起了对虾养殖业的高度重视。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和我国等少数国家的凡纳滨对虾实验性育苗虽都取得成功,但亲虾交配率低(5%左右),虾苗量无法满足养虾业所需。可以说,凡纳滨对虾是全球工厂化育苗难度最大的虾种,如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亲虾高交配率交配,一度在国际上被视为难以逾越的核心技术。
  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家农业部1996年又不失时机地下达“南美白对虾(即凡纳滨对虾)苗种繁育技术的研究”的攻关项目。海洋所承担该项任务,1996~2000年,张乃禹等研究人员在长达四五年实验过程中,他们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最后终于取得了成功。这是中国科学家在对虾养殖领域的一大贡献。
  简言之,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摈弃国外养虾的工艺路线,撤掉黑房子、黑瓷瓦、黑塑料布,一改既不透光又不通风的培育模式。事实证明,亲虾交配不喜欢人们主观臆想的黑暗环境。
  另外,人为制造“性饥饿”。针对雄虾交配主动性差、雄虾在交配时易受惊的情况,研究人员让交配前数十小时的雌、雄亲虾“分居”,并在交配前2~3小时加大雄虾数使亲虾雌雄比为1∶5,并采用雌虾倒入雄虾池以免雄虾在交配时受惊吓。这样一来,大大激发了雄虾求偶竞争的欲望,经常可见3~5尾雄虾追逐1尾雌虾,有时1尾雌虾与2~3尾雄虾交配过。
  1980~2007我国对虾养殖总产量的变化(万吨)(自:《中国渔业年鉴》,2000~2002年凡纳滨对虾产量为全国对虾养殖顾问组估计数据)在我国养虾业者的共同努力下,2001~2004年对虾养殖的年产量分别为30.4万、38.5万、78.9万和94.2万吨,其中凡纳滨对虾占70%以上。2006年和2007年更达到102.2万吨和106.6万吨,凡纳滨对虾占全国对虾总产的80%以上,均超过我国养虾历史最高水平1991年22万吨的数倍。终使对虾进入千家万户,成为平民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再以全球为例,1969年至2001年,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虽经过30多年的漫长岁月,但最高年产量不足20万吨。然而,自2001年我国凡纳滨对虾工厂化育苗成功并推广后,至2006年,全球年产量就达到200多万吨。骄人的业绩令国内外同行刮目相看,正是张乃禹和他的团队在我国养虾业陷入困境时,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再创对虾业新的辉煌。
  然而,在政绩与业绩相互依存的利益链上,弱者或小人物的权益常得不到保护。更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缺少“大家”。潜规则下,或在无条件服从领导的规定里,或在论资排辈中,本应赢得尊重者却往往不幸被湮没而默而无闻了。
  另外,我们在向海洋索取的同时,千万别忘了爱护海洋,珍惜海洋生物,辉煌时更应保持清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的对虾养殖,如今的出路在哪?
养殖成功率高达8-9成非洲斑节王,不少人因此买了“斑节车”
中国国家水产养殖部门概况
粪肠球菌的作用与功效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山东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迅猛,养殖中的病害与风险如何规避?
海壹种苗大力加码科技投入,必将领航于行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