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药-----被迫改名换姓的药

山药-----被迫改名换姓的药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古代为了避讳帝王的一些忌讳,人们在言行上常常会受到很大的约束,就连一些中药也是难逃劫难。下面这些中药就是为了避讳某位君主而被迫“改名换姓”。

山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名为“薯蓣”。到了唐代,为了避讳唐太宗李豫之讳(因蓣与豫同音),改名为薯药。到了宋代,为了避讳宋英宗赵曙之讳(因薯与曙同音),改名为山药,并一直沿用至今。

药食两用的山药

      《湘中记》中记载,永和初年,有一采药人来到衡山,因迷路而粮尽,只好到一山崖下休息。忽见一老翁,看上去就像只有四五十岁,对着石壁作书。

        采药人告之以饥,老者给他食物吃,这种食物是署预,并指给他出山的路径。采药人经六天才到家,还不知饥。采药人由此深知署预功效神奇。

        署预又作薯蓣,乃中药山药之古称。我国在周朝时期(公元前约11世纪)就已种植山药,如今山药的种植很广,但以焦作一带出产的怀山药品质最好,药效最高。

 山药本为食物,根形似芋,味甜如薯,入药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被列

为上品,谓“署预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

        山药,味甘性平,生山药功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常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功能补脾健胃,常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即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

        清代名医陈修园曾说:“山药为寻常服食之物,不能治大病。”对此,近代名医张锡纯说:“非也。若果不治大病,何以《金匮》治劳瘵有薯蓣丸?”

        张锡纯曾亲自单独应用大剂量山药治疗了不少危急重症。他曾治一妇人,产后十余日,大喘大汗,身热劳嗽,医者用黄芪、熟地、白芍等药,汗出愈多。后经张锡纯诊视,脉甚虚弱,数至七至,审证论脉,似在不治。其急用生山药六两,煮汁徐徐饮之,饮完添水重煮,一昼夜所饮之水,皆取于山药中,翌日又换山药六两,仍如此煮饮之。三日后诸病皆愈。

再如,又治一人,年四十余,得温病十余日,外感之火已消十之八九。大便忽然滑下,喘息急促,且有烦渴之意。其脉甚虚,两尺微按即无。亦急用生山药六两,煎汁两大碗,徐徐温饮下,以之当茶,饮完煎渣现饮,两日共用山药十八两,喘与烦渴皆愈,大便亦不滑泻。

关注养生!关注健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一位中药,给阳康后的身体恢复活力
张锡纯:这个药食同源的宝藏中药,妙用起来不一般
补肾固精、补脾养肺,一味药的千古补精名方
张锡纯的一味薯蓣饮
调补脾胃最好的药,没有之一!9类人最适合吃它,请收好
张锡纯的一味薯蓣饮,调理肺脾肾,适合体虚不受补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