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听话教育:教子的误区
“好孩子,要听话……”记得有一首歌这样唱道。
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
到底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
到底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怎样确定好孩子的标准?
在我们许多家长心目中,评价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是“听不听话”。听话,则是好孩子;不听话,则不是好孩子。您听有多少家长这样说:“这是个好孩子,真听话。”“那孩子不好,真不听话。”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听话教育”。听话教育是我们千百年来的家庭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不错,孩子小,家长需要多加引导,教育孩子尊敬父母也是正理。孩子听话,往往懂事早,学习认真,做事踏实。这自然是好事。然而,家长如果对孩子一味进行“听话教育”,把“听不听话”作为衡量孩子好不好的首要标准,就失之偏颇了。孩子只知道“听话”,就会淹没个性,阻碍其创造能力的发展,因而对孩子成才也就不利了。再说,有时候听大人的话未必就对,不听大人的话未必就错。
几十年前鲁迅先生在《从孩子的照相说起》一文中,早就对“听话教育”有过评说:“中国一般的趋势,却只在向驯良之类——‘静’的一方面发展,低眉顺眼,唯唯诺诺,才算一个好孩子,名之曰‘有趣’。活泼、健康、顽强、挺胸仰面……凡属‘动’的,那就未免有人摇头了。”又说:“驯良之类并不是恶德,但发展下去,对一切事情无不驯良,却决不是美德,也许简直到是没出息。”鲁迅先生认为把“听话”“驯良”作为对孩子的首要要求,只能造成孩子的奴才性格,对此他深感忧虑。
“听话教育”起源于何时难以考证。但它与“父为子纲”“君为臣纲”不无内在联系,是封建社会教育思想的流毒。然而,时代到底不同了,我们不能再把“听不听话”作为评价孩子的首要标准,去片面进行听话教育。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造就具有独立精神的人才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试想,若没有一大批勇于独立思考,敢于“不听话”的开创型人才,社会谈何发展?人类谈何进步?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孩子的六大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嘴巴,使其有提问的自由,从‘不许多说话’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空间,使其接触大自然、大社会,从鸟笼似的学校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从过分的考试制度下解放出来;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因材施教。”
我们该从自己做起,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的主张,不能再把“听话”作为评价好孩子的标准了。因为新世纪人才的要求最鲜明的两个大字是“创造”,而带着锁链是难以创造的。
家长朋友,请您勇敢地做先行者吧,从自己做起,从自家做起,更新一下评价好孩子的标准,把孩子从“听话教育”中解放出来。如此,则是孩子的大幸,是家庭的大幸,是民族的大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教误区小议
孩子越管越不听话!聪明妈妈只用这4招,孩子都会乖乖听话!
“家教”易走入的4个误区
聪明的家长永远不要跟孩子说这7句话,特别是第3句
警惕孩子教育的五大误区
网上大讲堂之五:五博士之父蔡笑晚谈精英家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