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静待花开
        寒假女儿见了她初中最要好的同学,我问起她同学现在怎么样,女儿半羡慕半感慨:她在家太幸福了,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上网就上网,她妈妈对此视而不见,妈妈越不管,她越心里发怵,玩了几天有一种犯罪感,自觉地学习去了。我女儿将这种教育方式说成是“放养”。我调侃那你属于什么?——“圈养”。的确,在我眼里女儿一心想着放松,一得空就上网、听MP3,明年就考大学了,一点紧张的感觉也没有,学习只是一个副业,我想起来就急,看着就催,恨不得替她学,结果女儿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
静下来想想,女儿说的有道理。孩子的成长就好比放牧牛、羊,老师家长就是“牧者”。牧者的特征就是把牛羊放牧到水草丰美之处,而让它们恣意吃草。然而这需要静待的功夫。当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律去学习的时候,我们任何时候去检查它,常常错误百出。就像树木成长的时候,你什么时候去测量它的生长指标,都会发现种种的不完善。但是,我们隐忍不住,非得要孩子每个月,每段时间,都呈现华美,于是,在外力之下,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意向,都集中在开花,从一年级起就要孩子们开花!
        柳宗元笔下的种树师傅郭橐驼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我们往往就如郭橐驼批评的那样:“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柳宗元的话很透辟:“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藩之也。”把它折射到教育,这是我们认识教育过程和教育动因的关键,就是教育者为儿童准备了学习的基本条件之后,只要不损害儿童的成长天性,不压抑和白白耗费儿童成长结果的一切,就可以使之硕茂、又早又大地结果了。也就是说,儿童的成长,是生命的自成,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部的过分干扰往往会适得其反。
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人成长,教学的本质是帮助人学习。“人”——教育成长的对象,是当然的主体,这是大自然的赋予,是教育本身的规定。就像园丁旁边的一棵树,是它自己在生长,它自己在进行光合作用,我们所有的行动,都应是维护、促进这种生长,而不是侵入和干扰。我们的教育对象拥有成长的主动力、原动力,它的自然释放,我们求之不得,从道理上无从苛刻。这样,我们把使我们侵入到人的内在成长活动的“超责任”,交回给大自然,交回给生命,消弭了大量由此而生的不必要的碰撞和矛盾,也就会走向宽厚。做家长和老师的也就不再急功近利,甚而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的问题,在于作用方式,进而是作用领域的误判。园丁固然可以对小苗进行作用,但他的作用必须转化为小苗可以接受的,可以进入小苗的生命活动的过程。违反这一规律的作为,均是多余的和有害的。也就是说,园丁的行为,需以研究小苗的生长方式为依归。我们最大限度地依靠小苗,会使整个育苗过程变得直接而简单。
         教育也同样,教者要以学生的需要来确定自己教什么和如何教。也就是如今提的很响的“生本教育”。生本教育强调在教育的体系中,学习者才是真正的主体,学习者的成长规律就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在教育中不能冒犯的是人之本性,是人的成长规律。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绿色地自由成长。
         张九龄诗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是说人达有时,花开有季。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纾缓地等待了。释然地走进生命葱绿的原野,静待花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为园丁,静待花开
从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中得出的真理:做园丁父母,静待花开
作文指导:速长与慢养(静待花开)
教育不能等待
静心教育   静待花开
🌸🌸🌸教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