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字造型规律及书写技能》前言

 于惠泉

 汉字书写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优雅地书写,除沟通交流之外,还能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沈尹默语)

写字,是受过教育的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把字写得规范些、漂亮些,算不了什么大事儿,但要写得有趣味,有特色,也绝非易事。

 先看看书法史上那些名垂千古的书家是如何说的:

 钟繇:吾精思学书三十年,读他法未终尽,后学其用笔。若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画象之。

米芾: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长时废书也。

王铎: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沈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堂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以之。

宋曹:志学之士,必须到愁惨处,方能心悟腕从,言忘意得,功效兼得,性情归一,而后成书。

…………

 古代的文人墨客苦练书法,是个普遍现象,就像爱美的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一样,可以不计时间和辛劳”(余秋雨《笔墨祭》)。历史上,许多文化人虽然并不以书法为胜场,但他们的字仍写得富有韵致,仅以近现代为例,比如王国维、马一浮、鲁迅、梁漱溟、沈从文、郭沫若、茅盾等人,他们并不把书法作为主业,但一生与书法有着割舍不断的情愫。诚如赵构所说“凡五十年间,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笔墨”。(《翰墨志》)作为皇帝,没有谁逼着他非得把字写得多么好,但他们重视书法,是把书法作为一种修养、一种生命形象来历练的,并非仅仅是艺术。

 

图1

 

作为艺术,书法太难了。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有些人写了一辈子的字,劳心劳力,但从艺术的角度看,却没有入门;有些人写到一定水平后再也上不去了,什么原因呢?学力、眼界、修养、胸襟等因素,使其未能进入到更高的层面上去。故尔,写字者众,耗时也多,但真正把字写到得心应手,不囿成法,富于天趣境界的则是少之又少。汪永江先生说“大书家的造就的确是非常吃时间的,没有长时间的用功积累,笔头是很难老练的……按照目前最有效的专业训练方法,二十年时间只能达到稍合古法的熟练,这距成熟目的,还有更为漫长的路,艺无止境,学到老”。(汪永江《我的书法观》)

 凡物贵乎其难,正因为难,书法的魅力也就特别光彩!书法并非仅仅是技法与功力的问题,在线条组合的形式背后,更需要心智和悟性,它根底渊源,博大精深。

然而,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成几何倍数增长的时代里,虽然仍有不少人热爱书法,但总的来说,书法已没有了昔日的繁华,它像是一件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古董,显得有些沉静和孤寂。就连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先生也不无感叹:“即便像我这样的人,所谓的书法家,我也不会用毛笔作记录,而过去的文人们都是用毛笔写日记,跟朋友通信的。现在,我们别说毛笔啦,就是钢笔也越来越少了,打字用电脑,交流用电脑、手机,所以,像鲁迅、许广平那样的‘两地书’就会逐渐减少,失落了”。

 这是一个无可挽回的事实,但我们是否就可以回避它了呢?

 当我们唯洋是崇,把西方的审美观作为自己的审美观时,汉民族的文化传统都成了没落、保守的过往云烟了。当我们轻视自己有五千年历史的语言文字,甘愿花费大量精力狂学别族语言时,错别字泛滥,文理不通也就成了一道自然而然的景观,书写的丑陋也在意料之中。汉字书写在先民手中曾经是那么的优雅和富有情趣,真是可惜了我们简洁、准确、优美的汉字,竟在现时遭受这样前所未有的糟踏,真是民族的悲哀!

更为可悲的是,不少人看到这些情形却是见怪不怪,人们的眼晴也逐渐适应了美术字的重压和庸俗字的熏染,在审美上变得越来越麻木、粗糙,一些靠声名、地位和包装、吹捧走红的艺术骗子招摇过市,大行其道,千夫喏喏,竟无一士谔谔。因为没有眼光和主见,当然也不能独立思考、判断是非,“矮子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赵翼《论诗》)这便是现状。

 书写,本来是生活中极平常的事情,只要在书写中渗入情感、审美和智慧,它便有了灵魂和玩味的价值,我们大可不必每个人都志在道心,去写一手惊天地、泣鬼神、不可端倪的好字,但要写得自然些、大方些、优雅些、洒脱些,也并不是不可以做到的,但我们就是不肯有更多的心思向美向善,甚至把美作为生活中的奢侈品,觉得与己无关,倘佯于丑陋和龌龊之中,自甘平庸,我们也就很难在书写中有什么乐趣了。

 为帮助现代人练字,在短时间内能够速成一手好字,各种式样的教材、字帖、工具、格子纸应运而生。遗憾的是现代人学写字,往往不是直接取法古人,而是以市面上某些人的硬笔字帖为范本去临摹。而有些书写者又长时间在硬笔中讨生活,渐行渐远了经典精华的滋养和熏陶,习气满身,格调不高,以此为范本,当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在编排方法上,许多字帖也只是在展示作者的作品而已,并没有教给别人书写的规律是什么?出版商和消费者对此竟无异议。有些书讲了些所谓的规律,也不脱古人那些陈腐的教条,甚至奉若神明至宝,实为可笑!比如不少文章和教材在字之结构时都讲“内紧外松”,并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律看待,然而什么是内紧外松?如何解释“二”、“大”、“百”等等这些字?有些书讲左右结构的字,说左部应占2/5,右部应占3/5;上下结构时上部应占2/5,下部应占3/5……那么像“刘”、“引”、“热”、“旦”等字又如何解释呢?这些都是非常浅显明白的事情,却视而不见,实在是误人不浅!划分得如此细密,难道写字时还要拿把尺子,先测量一下不成?真是匪夷所思!

 为了辅助学习,许多花样的“格子”纸被发明了出来,有的还获得了国家专利,诸如古有米字格、九宫格、口字格、田字格、今有回宫格、九米格、方圆格、乾坤格、八方格、八米格、八符格…………一些人还在著述中鼓吹他们发明的格子纸如何如何地神奇!其实,格子的作用终究不过是在临摹字画时对点画的位置起到定位作用和参照而已,它只是一种有形的背景,若长期使用格子纸去书写,那么考虑的问题往往是点画在格子上的位置(繁杂的格线对于书写还有干扰视线的负面影响),而忽略笔画之间的关系和组合规律,一旦离开格子纸,便会判若两人,甚至不知该如何应对了,这是典型的对格子过份依赖留下的后遗症。只看见了格子,但由于心中无字、眼中无字,以至于手下也无字。所以说,只有掌握了笔画之间的组合规律,才能充分亨受到任笔挥洒的自由和乐趣。

 以上种种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即教人写好字,但写好字的规律是什么呢?当谈到这个实质性的问题时,许多人王顾左右而言他去了。到底有没有一种简洁的规律贯穿于篆隶草行楷五种书体,且易于掌握,使人从繁杂的和吃时间的练习中解脱出来呢?

 有些人能写一手好字,但为什么能写好?他未必说得明白,只是与书写的规律暗合而已,只有当你真正明白了该如何去书写,如何安排点线去造型时,艺术才算是清醒,书写也会变得更自觉更美好!这要比依附于某家某帖,凭感觉靠大量重复练习要理智得多!

 这本小书是我书法实践和思考的一点结晶,04、05年给学生上课以及后来豫南书法教师培训时有比较好的反响。如果这本小书能招来有深度的批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便是它的一点价值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笔字帖 汉字书法笔画书写规律 学字从基础开始 你准备好了吗?
最常用的1000个汉字毛笔书法字帖,让你学书事半功倍
最常用的1000个汉字-毛笔书法字帖,让你学书事半功倍
怎样写好毛笔大楷
如何练好书法?
怎样练好钢笔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