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三焦之热的栀子,清热泻火药

栀子是很多人喜欢的观赏植物,它属于茜草科,而且这种植物的果实和花还能入药能治疗多种疾病。栀子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谓其“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渣鼻,白癞,赤癞,疮疡”,基本记述了栀子泻火清热功效的主要主治范围。

栀子作为商品有山栀子和水栀子的区别,有医家认为山栀子入药用,水栀子为染色用。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汉官仪》:“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

中医

栀子主产于浙江、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每年9~11月果实成熟时呈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微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取出,晒干或烘干。栀子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生用或炒焦用。其炮制名称有:栀子、炒栀子、焦栀子、栀子炭。

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的功效。

注意:本品苦寒伤胃,脾虚便溏者慎用。

《神农本草经》:“栀子,味苦,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皰皶鼻,白癞,赤癞,疮疡。一名木丹。生川谷。”

《本草纲目》:“栀子别名木丹、越桃、鲜支等,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花皆六出,甚芬香;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仁深红,九月采实,爆干,以入染家。”

《本草崇原》

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俗作栀。《本经》谓之木丹,《别录》谓之越桃,今南方及西蜀州郡皆有之。木高七八尺,叶如李,厚而深绿,春荣夏茂,凌冬不凋,五月花开,花皆六出,洁白芬芳,交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则黄赤,其中仁穰亦红赤,入药宜用山卮子,皮薄而圆小,刻房七棱至九棱者为佳。李时珍曰:蜀中有红栀子,花烂红色,其实染物亦赭红色。

栀子气味苦寒,其色黄赤,春荣夏茂,凌冬不凋,盖禀少阴之气化。少阴寒水在下,而君火在上也。花多五瓣,而栀花六出。六者水之成数也。稍杪结实,味苦色赤,房刻七棱九棱,是下禀寒水之精,而上结君火之实。主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者,禀寒水之精,而治热之在内也。面赤,酒皰鼻,白癞,赤癞,疮疡者,结君火之实,而治热之在外也。栀子能启寒水之精,清在上之火热,复能导火热之气以下降者,如此。

栀子生用能起水阴之气上滋,复导火热以下行,若炒黑则但从上而下,不能起水阴以上滋,故仲祖栀子豉汤生用不炒,有交姤水火、调和心肾之功。而后人委言栀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且以栀子豉汤为吐剂。愚每用生栀及栀子豉汤,并未曾吐。夫不参经旨,而以讹传讹者,不独一栀子为然矣。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面赤,酒疱、齇鼻,白癞、赤癞,疮疡,此皆肌肉之病,乃阳明之表证也。

栀子正黄,亦得金色,故为阳明之药。但其气体轻虚,走上而不走下,故不入大肠而入胃,胃在上焦故也。胃家之蕴热,惟此为能除之。又胃主肌肉,肌肉有近筋骨者,有近皮毛者,栀子形开似肺,肺主皮毛,故专治肌肉热毒之见于皮毛者也。

现代药理

本品水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水浸液能抑制多种皮肤真菌。水提液、醇提液均有抗炎作用。煎剂及醇提取液能利胆,可促进胆汁分泌;能降低血中胆红素,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几种提取物均能促进胰腺分泌、降低胰酶活性。醇提取物能减少小鼠自主活动而具镇惊作用;并能抗惊厥、降低体温。此外,还有降血压、止血、保肝、镇痛、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农本草经百种录》
栀子———疮疡良药泻胰火
栀子
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讲堂】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栀子
山栀子是什么东西?(神黄名医说的回答,353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