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挑战医学珠峰 心房颤动

如果心脏失去正常的律动,生命也必将受到威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便是这种最常见的心率失常之一,发病时心房率能达到惊人的350-600次/分(正常情况下为60-100次/分)。房颤会引起脑梗死及其它血栓事件,使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由此可见,对于房颤的治疗可谓箭在弦上,但是房颤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性难题,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更是被喻为医学上的“珠峰”。国内众多专业团队始终致力于房颤发病机制的深入挖掘,凭借对最先进术式的不断追求,不断挑战“珠峰”的登顶。

房颤是埋在心脏中的“地雷”

房颤最常见的危害有四个方面:

1.降低生活及工作质量

一般房颤患者会有心悸、头晕、气短等症状,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有潜在心功能不全者还会引起急性肺水肿。研究表明,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远远低于年龄匹配的健康人。

2.引起脑梗死及其他栓塞

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出十几倍,因为房颤时心房收缩能力大大降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左心房内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掉下来可以随血流到达任何部位。其中,最多见的是流至大脑,堵塞动脉导致脑梗死,从而造成偏瘫甚至死亡。当然,也可以栓塞内脏动脉引起脏器坏死、栓塞眼动脉引起失明、栓塞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栓塞肢体动脉导致截肢等。每一项并发症都异常凶险,如有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3.引起心衰等其他心功能疾病

房颤时心房频率约为350-600次/分,心室率80-200次/分不等。时间长了会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致心功能不全;另一方面因心房心室之间收缩的不协调,可致心脏的射血能力降低30%。如原来就有心功能不全,病情就会明显加重,乃至心力衰竭。同时心力衰竭又使心房压力升高及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进心房纤维化,促使了房颤发作,形成了房颤与心衰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4.直接增加死亡率

许多研究表明,房颤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在没有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房颤可使死亡率增加1倍。合并心衰时,房颤患者比正常人死亡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男性增加2.2倍,女性增加1.8倍。房颤所致的脑梗死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致残率高达73%;累计复发率6.9%。

深挖房颤发病真正的“元凶”

房颤的危害绝不是耸人听闻,要想真正的治愈房颤,对于机制的干预是重中之重。国际上对于房颤发病机制的研究早已开始,近年来有学者发现,房颤维持过程中,心房中有一些位点的频率和位置往往在很长时间保持稳定。之后通过Davidenko和Narayan的研究,提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转子学说。

转子学说提出后,当时世界上众多医学机构并未深入挖掘,上海市胸科医院房颤诊治中心刘旭主任发现了其中的价值并果断对其开展长期研究,这条自主研究之路一走就是20多年。通过病例积累和研究探索,取得的研究突破和技术创新,为登顶房颤这一“珠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闪耀国际顶级期刊《EUROPACE》

刘旭主任团队完成了一项针对房颤维持机制的多中心研究:解剖转子消融,房颤打停是最佳终点。研究将在国际顶级期刊《EUROPACE》出版,该杂志隶属于欧洲心脏病学会的电子心脏病学和心肌细胞电生理学工作组,旨在提供在心律失常、起搏和细胞电生理学领域的顶级质量的欧洲和国际原始科学工作和评论的交流渠道。该项研究在国际持续性房颤的治疗领域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将为更多的房颤患者重燃新希望。

国际首例内外科杂交

一站式修复“电路”和“房门”

在之前接触的患者中,有同时患有房颤和瓣膜疾病的患者,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完全修复“电路”和“房门”,刘旭主任联合内外科开展了一站式杂交手术。房颤射频消融术联合二尖瓣钳夹术,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创伤,提高患者治愈率。

“心腔内超声(ICE)”术,提供精准治疗

通过数万例的房颤手术淬炼出“肺静脉隔离及转子消融的胸科术式”和“房颤转子-胸科标测方法学”,使得房颤导管消融手术成功率得以提升。刘主任团队一直致力新技术,新理念的研究和探索,还提出了腔内超声替代食道超声检查,持续性房颤患者也无需进行食道超声检查,并在上海率先开展房颤零射线消融手术。

最后,房颤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多关注有关于房颤的知识,做好日常生活的预防,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变得更加健康。但是如果发现自己有类似房颤的症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如果您正遭受房颤的困扰,请您要有信心战胜房颤!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房颤病患提供帮助,刘旭主任将带领团队于4月22日(周六)上午8:30-11:30,在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241号胸科医院5号楼2楼为市民免费提供科普咨询,有需要的市民可带相关病例前往。

刘旭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 海 学领 军 人 才;上海市优秀医务工作者(2012-2014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交大优秀博导;上海银蛇奖提名;中国Rotor俱乐部创始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自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基础和临床研究,至今累计完成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手术50000余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近30000例。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房颤动能否根治?
【心进展】袁义强教授: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策略
进展 | 房颤消融术后心房食管瘘发生率、治疗和预后的全球调查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现状与挑战
房颤转子消融:想说爱你不容易
房颤做了射频消融手术能根治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