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忠贤真有那么大权力?谁忽视了真相!-微信精选-铁血军事

《后汉书·宦者列传》中有一句话,叫做“手握王爵,口含天宪”,它非常准确而深刻地地说明了宦官权力的来源。直白地来讲,宦官手中的权力就是皇权的一部分,是皇权的一种表现,是皇帝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让渡出来,因此皇帝也能随时收回,所以宦官是不可能反噬皇帝的,也就不存在“皇帝都在宦官的掌握中”这种事情。

皇帝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权力让渡一部分出去给宦官呢?因为皇帝有敌人,皇权面临着威胁。一般来讲,和皇帝能正面相抗的合法权力,只有一种,那就是官僚行政机构所拥有的行政权,因为行政机构以丞相为首脑,因此我们历史一般称之为“相权”,皇权和相权的斗争,是中国政治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

二:宦官是皇帝用来对付其他集团的工具

除了相权以外,历史还存在几种势力,其中一种就是外戚,外戚的权力来源于后宫,而后宫的权力来源仍然是皇权。也就是说,外戚本质和宦官一样,都是皇权的一种延伸。因此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过一句话,叫做“外戚与宦官,其实都还是代表了王室的一部分”,这是及其有见地的。

但外戚和宦官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外戚被提拔之后,是在朝廷上担任官职,因此往往就会和行政系统相合,成为了相权的一部分,这样外戚即使是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们也能依靠行政系统来和皇帝抗衡。而宦官则由于不能在朝廷担任官职,他们的依靠只能是皇帝本身,所以他们的生死贵贱都在皇帝的一念之间。

所以历代皇帝在和相权博弈的过程中,往往会首先引入外戚作为自己的爪牙,如汉武帝之用卫青,而在东汉这点在表现得极为鲜明。因为东汉有一个情况,就是皇帝多幼年登基,而且多早亡。东汉皇帝20岁以后登基的,只有光武帝和明帝两人,而能够活过40岁的,只有光武帝、明帝、献帝三人。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皇帝幼年登基,必然就要出现太后听政的局面,也就是太后代掌皇权,是皇帝因为幼小而暂时把皇权让渡给了她。作为一个深宫妇人,她在朝廷中的根基基本为零,为了掌握行政权力,太后们不可避免的要大规模任用自己的兄弟。这样就形成了外戚专权的局面。但如上所言,外戚们在掌握权力的同时,必然要和行政系统同化,把自己变成相权的一部分,这样外戚相对于皇权就有了一定的独立性,拥有了和皇权对抗的力量。而在小皇帝长大、收回自己的权力之后,已经相对独立的外戚是不甘于自己权力被收回的,因此必然会和皇帝产生矛盾。

而此时,由于相权和外戚的合流,皇帝所能倚仗、信任的人只有一种,那就是日夜陪伴在自己身边,和自己一同长大的宦官们。所以他们会把自己的权力部分让渡给这些宦官们,以他们为爪牙和外戚进行斗争。而在外戚倒台后,宦官会依旧享有较大的权力。

这就是东汉历史上外戚、宦官轮流坐庄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宦官权力已经大到可以控制皇帝的地步。总体说来,汉朝的宦官们始终在皇帝的控制之中。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来看看:

第一个说说孙程。

孙程是安帝、顺帝时的宦官,他最大的功劳就是迎立了顺帝。顺帝是安帝的儿子,从小被立为皇太子,但安帝末年,安帝乳母王圣、宦官江京、外戚阎显等人勾结构陷太子,太子被贬为济阴王。安帝死后,阎显等人立北乡侯为帝,北乡侯在位半年即死,这时孙程联合王康等19名宦官,果断发动政变,杀江京,捕阎显,拥立原皇太子、济阴王刘保继位,是为顺帝。

因为拥立大功,参与政变的十九名宦官全部被顺帝封为列侯,是为十九侯。此时的孙程,可谓大权在握,风光无限,这一时刻也应该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但就在数月之后,顺帝却将孙程免官,将十九侯全部遣送封地。

——这时的顺帝才是一个11岁的孩子,在朝中无任何根基,他父皇安帝去世后,他连上殿看一眼棺材的资格都没有。而孙程却是发动政变、擒杀权臣、幽禁太后,一力扶保他等位的任务。但那又如何?顺帝一纸诏书,孙程乖乖挂冠回乡。

这就说明皇帝对宦官的使用,从来没有失控过。

第二个咱们说说单超。

单超是汉桓帝时的宦官。说起汉桓帝这个人,他其实离皇位挺远的。在他前面的两个皇帝,就是汉冲帝和汉质帝。汉冲帝是顺帝的儿子,1周岁登基,2岁就死了。当世执掌政权的是跋扈将军梁冀,于是梁冀就在宗室中找了渤海王刘鸿的儿子,叫刘缵的登基了,是为汉质帝,登基那年7周岁。但这个汉质帝太聪明了,梁冀感觉自己不好控制,于是第二年就下毒给毒死了。质帝死后,梁冀再在宗室中找人,找来找去就找到了桓帝,当时他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是蠡吾侯,14周岁。

桓帝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继位以后,梁冀继续把持大权,梁冀外号叫“跋扈将军”,则其人品行可想而知,他扶立三帝,鸩杀一帝,论权势是只手遮天,论行事则毫无忌惮,这时的桓帝绝对是如坐芒刺,生怕哪天自己也步了质帝后尘。

于是有一天,桓帝把宦官唐衡叫道厕所里,问他:“咱们宫里谁和大将军不对付?”唐衡回答:“单超、左悺、徐璜、具瑗都跟他有矛盾。”于是桓帝就把这几个人叫进来,共同商量对付梁冀,最终把梁冀一党一网打尽。单超等人因诛灭梁冀的大功,五人全部封侯,世称“五侯”。这五人权倾天下,飞扬跋扈,欺男霸女,遍虐天下,史书称他们“与盗贼无异”。

但后来呢?司隶校尉奏左悺及其兄左称罪行,于是两人皆自杀。又奏具瑗兄长的罪刑,并收捕入狱,具瑗被迫上缴印信,之后被贬为都乡侯。单超、徐璜、唐衡三人早死,于是将其袭爵者贬斥。

——五侯之封,史称“自是权归宦官”,其实呢?他们的生死荣辱还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权力一刻未曾离开过皇帝。

所以说,汉朝和明朝的宦官情况,是一样一样的,都是“皇帝一翻脸,再大的权势也立即完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汉安帝-汉顺帝:外戚与宦官交替夺权
曹丕篡汉的帮凶竟然是汉武帝|文史宴
那年「中官」那年「村」,那年村里那年人……
历史观|外戚专权,后权参政的延伸(《踪迹》面相篇5)
也许你得到的东西终将慢慢失去,不信?看看汉朝的皇权演变过程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