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提出辨别“奸佞小人”的好办法,为什么李世民却拒绝使用?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被认为是中古代历史上最完美的时代,就连“自恋狂”乾隆帝都不得不承认。但实际上“贞观之治”在很多方面并没有达到古代的巅峰,是“治世”而非“盛世”。“贞观之治”真正让后人神往的是一种难得的政治思想,下面本鬼就举个例子。

在中国古代判断一个时期的政治是否清明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皇帝是否“亲贤臣、远小人”,诸葛武侯的《出师表》就是这样讲的。如果某个时代的朝廷上都是“奸佞小人”的话,哪怕这个时代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就,也会遭到后世的批评,唐玄宗的“天宝年间”就是如此。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之后便立志要做一位名垂千古、万世表率的好皇帝,当然也要做到“亲贤臣、远小人”。不过一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在现实中辨别贤臣和小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世民也知道这不容易,因此经常向别人请教。

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有个人便给李世民写奏章,要求皇帝“去佞臣”。李世民以为他知道那些大臣是“佞臣”,便问这个人道:“佞臣为谁(谁是佞臣啊)?”没想到这人说:“我的身份比较低,不知道具体哪个大臣是佞臣。不过我有个方法可以让陛下您辨别佞臣。”

这个人接着说:“陛下可以专门找大臣们谈话,然后故意跟大臣们找茬犯错,假装出一副愤怒生气的样子。如果这个大臣没有被陛下的怒气所吓倒,而是继续坚持真理,那他就是直臣;如果这个大臣害怕陛下的怒气而逢迎您的错误,那他就是佞臣。”

李世民听完后说道:“君为源头,臣为流水。将源头搞浑浊而要求流水清澈,这是不可能的。君主自己就在骗人,又怎么能要求大臣正直呢?朕以至诚治天下,看到以前的很多帝王喜欢用诡诈的小权术来对待大臣,认为是一种耻辱。你提出的虽然是个好主意,但朕不会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贤君·贤臣·贤后
李世民:贞观之治的王者之道
皇帝回后宫发怒: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跪下:恭喜陛下
历史真貌——唐朝(二)
李世民不杀魏征的真实原因:绝非宽容那么简单
大臣吃肉的时候用饼擦手,惹怒皇帝,他不慌不忙做了一个动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