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阳明,21世纪精神导师
精进马大使 2017-10-21

王阳明何许人?记得高中书本内容的伙伴应该不陌生,就那个被书称为所谓唯心主义的老人家。

本来我也顺然跟着书的理解认识这位老人家,孰知前两天看完他的传记,才知什么是愚昧,什么是相见恨晚。

虽然在这之前有看过他弟子编写的传习录,但超级不好意思的说,我真没看懂,甚至觉得讲的都是废话。一度觉得他也不过如此,是个被过誉的书生。

回想自己的无知,多想痛哭流泪,俯腰跪拜,只求王老先生能在天之灵,不计学生的愚笨昏庸。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曾提出三不朽,分别是“立德立功立言”,有此三者,方能流芳百世,也才能尊称圣人。

而中国上下几千年,被世人认可的,也仅是两个半圣人,一个孔子,一个王阳明,半个曾国藩。

可想王阳明的成就之大。那么牛逼,那他到底干了啥呀?

我从三不朽说起。

立德,指的是道德规范,古时三纲五常是儒教的根基,王阳明出生年代在明朝,明朝又以朱熹的理学为治理方针,科举制度必须得考朱熹理学,更神奇的是,三纲五常就是朱熹提出来的,所以呀,那时候的绝大多数读书人,道德观念自不必说。

立功,这个就牛逼了,听说《明朝那些年》有写他的事迹,有空可千万去看看,因为这本书十分有趣,且自王老先生悟道后,他的人生简直像开挂,不多说别的,从功勋上说,无论是剿匪平乱,从来是战无不胜,对,就是战无不胜。而且总是以少胜多,当时宁王叛乱,号称16万人的军队,被王老先生几万人搞定,而这个区间是在1-5万之间。剿匪中,对方7万士兵,王老先生不动一兵一卒,对方归服了。一代书生能做到如此地步,就问你服不服。

反正我服,真的服。他能立如此功勋,个人认为离不开他所“言”,也是我真正佩服他的地方。

立言,他有自己的一套处世体系,也是其立身根本,他在为官处理百姓事务及剿匪平乱中,无不使用他这套体系,由此深受百姓爱戴,我想也是战无不胜的缘由。

他的言,个人觉得有三点比较深刻。分别是

1、心即理

2、知行合一

3、致良知

若不看他的传记,以及他如何使用自己的体系用于处世,这三个理论看起来都会显得假大空,若能清楚王老先生坎坷的一生,以及如何处理名誉、困苦、挫折,你也才算是入门。

现在我们常说要知行合一,但我知道大多数人都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甚至理解错误,由此便觉得是个很空的理论。

然而实质上,想要知道什么是知行合一,需要明白“心即理”和“致良知”分别代表的含义。因为他们是相互因果的关系。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心即理,这个好玩了,就是高中书本说他是唯心主义的依据,从表面意思理解,世界的道理都存于我们心中。

讲到这个呀,就得讲到朱熹,我们都不知道,朱熹是理学的创造者,直到看了王阳明传记,我才有点头绪,当然,如果你是文科生当我没讲。

而朱熹的理学中,有个至真名言,相信你不知道朱熹,也知道这句话,叫做,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啥玩意,照朱熹的话讲,就是我们要去学习,才能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理,譬如说呀,你要学做菜,你就得去学习,你要孝顺,你就得去学习,你要泡妞,你就得去学习,如此种种。等你学到足够多的东西后,你就慢慢理解世界真理啦。

哇,好简单呀。才不是,他说任何东西都有道理,竹子啦,房子啦,河流啦,甚至你的衣服啦,内裤,哦不,头发啦,等等。所以你要把世界所有东西都学会,学会还不行,还要悟出道理,这就纠结了。

就是哪天你穿了妹妹的衣服,照着镜子,搔首弄姿的,觉得蛮好看,然后说,诶,我真好看,不做女人真可惜。最后你还要悟出道理,一本正经的说,世界原来是公平的,因为如果我做了女人,我将使女人妒忌,妒忌带来仇恨,仇恨带来战争,战争带来死亡,而上帝,从源头制止了事情的发生。

我呸。就是这么个意思。

当时王老先生就是遵循朱熹的理论,盯着竹子看了几天,除了尿急尿频外,好像没发现其他领悟呀,这咋回事,当时懵懂的他也不懂。随着阅历上来,和在被官场贬到龙场那个鸟不拉屎地方的几元巧合下,他从朱熹的理学中,悟出了心学的道理,世称“龙场悟道”,从此走向人生巅峰。

当然,指的是精神,虽然说其官场功勋不少,但官场险恶,王老先生多少身不由己,功劳被抢不说,还任劳任怨服务百姓,服务苍生,但这一切都是他自愿的。最后无奈死于肺疾,听说是肺癌。可歌可泣,可歌可泣。

讲完王老先生的悟道,回到心即理,为什么要先讲朱熹,原因就在于,王老先生是通过朱熹反向悟道的。其实在了解朱熹理学前,王老先生一度沉入佛学和道学,只是在深入过程,发现两者不合理之处,便再转向朱熹理学。

所以理解心即理,就得理解朱熹理学,朱熹提倡向外求理,讲究“先知后行”(譬如,你要知道如何孝顺父母,就该先学习如何做才是孝顺父母,学习之后,再去孝顺父母),王老先生发现无法由此悟道,就提出了心即理的概念,在我看来,这就是与朱熹的向外相对,告诫人们要向内。

为什么要向内?因为自我们出生那刻起,一切道理都存在于心,不管为人处世,还是礼德教养,内心都知道该如何去处理面对。

这便是心即理。

而王老先生由此还提出一个观点,凡心明镜亮的人,他的心才是理,像久处社会阴暗,不得光明的人,他的心就如被灰尘蒙上污渍,需要有人擦拭,要么自己要么别人,若无法被擦拭,他的心将无法再成理。譬如叛乱的宁王,譬如当时官场上为了利益尔虞我诈的官员。

这个观点从心理学角度说,确实有理,经受社会的价值观洗礼,文化熏陶,环境的影响,久而久之,我们会有一套集体的处世规则,一套看待人事物的规则,觉得哪些是美女,哪些是恶心。依循着这套价值判断,就是反复证明文化的可用性,证明你与别人的融洽性,因为,你做出喜怒哀乐的选择,是别人所接受的。而这一切,都存于心里。

除此外,我们的心还存留个性化的东西,而这种个性化东西,也是属于你自己的道理,没有对与错,于你而言,它就是至高无上的道理。

明白心即理,就到知行合一,这个知,不是知道的意思,而是良知,要知道何为良知,就得从致良知说起。所以整个体系流程可以这样认识,从“心即理”,到“致良知”,到“知行合一”。

良知,是指道德和意识,甚至可以说是最高本体,因为我觉得这里的良知,不仅指代道德,也可指代人面对所有“关系”的意识(关系不仅指人与人,也可以是人与物,人与非物等)。

这层意识,需要有我们的第一直觉,需要有善恶之分,善恶的区分在于心的判断,其一,是世俗道德评判,七情六欲该适可而止。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实际进行调整。

小明和小花都很喜欢吃辛辣的火锅,可是呀,小明近来喉咙刺辣刺辣的,面对桌前那油滚滚,香喷喷的火锅,他内心焦灼不安,因为他心里超级超级想吃,脸上早已布满油腻的口水,可是他知道自己再吃,喉咙会受不了,所以他最后决定,忍痛不吃了。

而小花却开心的吃着,若无其事的嘲笑着小明笨笨的,那么好吃的东西都不晓得享受。

于此,小明和小花都是在致良知,小明知道吃了会对自己不好,于是不吃,小花知道自己不吃会难受,所以嘴馋的吃起来。面对人与火锅一段关系,他们两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也有自己的合理之处,这份合理,存于他们心中。

一个流浪汉,流浪街头已数天没有吃东西,此时,他怀有坏的念头,想要去偷窃,因为他再没东西吃,可就要被饿死,可是流浪汉也有自己的道德观念,认为偷窃有罪,在面对生与道德,他该如何选择。

其实,此时的他可以去偷窃,保存性命,但要时刻记得恩情,待自己境况有好转,就去把偷窃之物,或自己的恩情归还于被偷窃者。

所以,王老先生致良知的意思,简单说,就是从实践中锤炼道德和意识。他不赞同佛学中空的概念,觉得那如同行尸走肉般,不是人。

在良知中,有集体规范,如小花的食欲,也有个性喜好,如小明的刺辣喉咙,不管如何,我们都需要在实践中,强化个人意识,由此反馈于身,证明自我正确,或调整自我意识。

实践又分两者,一是向内,二是向外。向内是光复良知,向外是将良知造福众生。

光复良知,是为了让良知变得如明镜般晶莹剔透,时刻反省自身,擦拭明镜上过度的私欲和物欲,做到坦荡自如,此时向外行动时,就谨记良知的指引,不在乎外在评判,由自我直觉、自我良知导向做事的方向。

由此可见,王老先生的心学,其实也是一种自信学。有人说,21世纪是心学的世纪,我深表认同,不同于过去社会的动荡,我们有足够的时间精力,遨游在精神的财宝世界,于自己的身心,有绝对的自由。善恶由心,对错在己。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上面对王老先生的解读,只是就着先生传记发表个人想法,但至此,我心里对心学还是有多多少少的困惑,深知王老先生思想的深邃。

致良知另一层含义,还需要结合知行合一来解释,待我亲历一段时间,再来与王老先生请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文 | 王阳明心学,现代意识形态的一种补充?
王阳明龙场悟道到底悟出来了什么?
[]阳明心学的核心架构在线收听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心态篇2——王阳明心学体系与股市解读(上)
如何区分“理学”和“心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