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的宗旨是维系气血充足 经络畅通 五脏调和 阴阳平衡

馆友“nygf”:
         您好!您的馆藏文章“
养生的宗旨是维系气血充足 经络畅通 五脏调和 阴阳平衡”深受广大馆友的喜爱,于2016年6月13日进入“阅览室”频道的“健康/养生”下“中医养生”类别的精华区。360doc代表全体馆友感谢您的辛勤劳动和慷慨分享!


────360doc个人图书馆

养生的宗旨是维系

气血充足  经络畅通  五脏调和   阴阳平衡

2015--6--5  搜集整理


    养生,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养生的理论均从维持人的正常状态出发,把减少消耗、加强再生、保持顺畅、维持稳定作为重要的着眼环节,主要强调如下几点:  气血充足 、 经络畅通、  五脏调和、  阴阳平衡。

 

      气血充足

     气血,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人体生命靠气血

气血充足不得病

气是血的推动力

血是气的生长根

气血充足身体壮


外邪入侵能防身

治病定要顾气血

此是头条要记清

气血来源五谷化


健脾开胃是根本

气壮脾肺运行好

血壮肝肾能滋润

心血充足精神爽


气足身体有力量

健身防病靠气血

须把气血来调养

简介

气血 qìxuè
1.中医学名词。[qi and blood]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2.气性。
3.精神﹐精力。参见"气血方刚"。
气血俱动。——唐·李朝威柳毅传
气血两虚

详解

“水谷入胃,脾阳磨化,渣滓下传,而为粪溺,精华上奉,而变气血。”----《四圣心源-精华滋生》
“水入于经,其血乃成”。(《脾胃论.用药宜忌论》)
食物进入胃经过消化分解成为支持生命新陈代谢的重要原料、营养物质,即为津液,津液经络渗入血脉之中,成为化生血液的基本成分之一。津液使血液充盈,并濡养和滑利血脉,而血液环流不息。故曰:“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灵枢·痈疽》)

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
《素问·五藏别论》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
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有相应的五气,五脏泄了气,即比如肝气虚、肾气虚等等,就会造成器官的原有生理功能受损,造成一系列疾病。

作用

除了这些推动作用,“气”还具有: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和固摄作用。
当这些运动发生变化或者失常时,也就是“气”不好好工作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就会生病,表现出来的症状不一样,与西医里的疾病名称也不一样(西医对疾病的命名和中医对疾病的命名有根本区别,很多西医疾病的命名就很恐怖,比如癌症,就像给病人宣判死刑一样),用中医术语就可以归纳为:“气滞”“气郁”“气逆”“气陷”指的就是“气”的运动失常的四种情况。
我们分别来看看这些气的运动不规律通常会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
气滞”--就是气的运动不畅,出现的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胀痛。根据气滞的部位不同,出现的胀痛部位也就不同了。说个我们最头痛的毛病吧,月经引起的小腹胀痛,是不是痛的时候还会有大便的感觉?这是典型的气滞引起的妇科疾病,气和血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气滞往往会有血淤的情况,下次讲“血”的时候再具体讲,这里不展开了。
气郁”--指的是气结聚在内,不能通行周身。如果气郁结在内,不能正常运动,我们人体脏腑的运转,物质的运输和排泄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像女生冬天经常会感到手脚冰冷,其实就是气运行不畅所导致的,所以,冬天一定要多吃多运动才能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气逆”--指的是体内上升太过、下降不及给人体造成的疾病。气在人体中的运动是有升降的,上升作用能保证将体内的营养物质运输到头面,维持各脏器在体内的位置;下降则是使进入人体的物质能自上而下的依次传递,并能将各种代谢物向下汇集,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如果上升作用过强就会出现头部过渡充血出现头晕头胀,面红目赤,甚至昏迷、半身瘫痪,口角歪斜等症,下降作用过弱则会出现饮食传递失常出现泛酸、恶心、呕吐、咳嗽等症。
气陷”--和上面那个正好相反,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上升不足则会导致头部缺血缺氧或脏腑不能固定在原来的位置出现头晕、健忘、眼前发黑、精神不振等症;下降太过则会导致食物的传递过快或代谢物的过渡排出,从而出现腹泻、小便频数等症。
上面讲了人体的重要物质气,那接下来就不得不讲一讲“血”。
注意哦,这里讲的血可不是西医概念上的血(中西医差别之大),中医上讲的血仅概括了血液中红细胞的功能。(现代医学的血液包括了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可能这里的很多MM都不知道血液的构成,特别说明一下下)明确了这点,我们就可以看下血在人体中的作用了。
血对人体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滋养,它携带的营养成分和氧气是人体各组织器官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算上上面的,已经出现了4个人体基础物质:元阴、元阳、由它们产生的气、以及这里提到的血)血对女人来说更加重要了,血充足,则人面色红润,肌肤饱满丰盈,毛发润滑有光泽,精神饱满感觉灵敏活动也灵活。因为血是将气的的效能传递到全身各器脏的最好载体,所以中医上又称“血为气之母”,又称“血能载气”。
血的生成和以下2个因素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补血可以从这2方面入手:
1、脾胃的运化功能。
2、气的充足程度。
脾胃是我们机体消化吸收饮食的重要器官,也是血液生成的物质来源。因此,在中医上有“脾生血”的说法,也就是说补脾是养血的关键。市面上补血的药品、养生产品很多,选择对自身身体最好的,没有副作用,易吸收的才是关键,
气可以携带效能到达个脏器,因此气充足是人体造血器官正常工作的前提条件。中医上称“气能生血”,也就是说如果血虚则先应补气。长时期长生酵素调节气血,激活造血细胞活力,补脾养肾。如果血亏损或者运行失常就会导致各种不适,比如失眠、健忘、烦躁、惊悸、昏迷等等。长此以往必将导致更严重的疾病。
元阴、元阳、气、血、津液构成了人体的基本物质,尤其是对气、血的调养对女生来说特别重要,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月经时血液会有一定量的消耗和流失,加之经期情绪、心理的变化,身体中的雌激素分泌降低,月经失调紊乱也就时常发生。随之而来的肌肤变化,可想而知。肤色暗淡,眼圈发黑,还有满脸的痘痘,花容失色,令人苦恼。经期调节内分泌,提高荷尔蒙水平,补气养血从根本上调经理血,当然也是拥有娇美容颜的养颜之本。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简便易行补气养血的美颜方法

饮食调养: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铜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如红枣、莲子、龙眼肉、核桃、山楂、猪肝、猪血、黄鳝、海参、乌鸡、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富含营养的同时,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

中药调养:常用的补血中药有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党参、黄芪、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天然中药,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效果。
运动养生:运动也是调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平时可练习瑜伽、太极拳、保健气功等舒缓运动。另外,传统中医学认为“久视伤血”,所以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工作的职业女性,应该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经络疗法: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并坚持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对延缓衰老有一定作用。

调养关键

调养气血女性美丽关键
血相你是哪一派
肌肉可以后天练习,毛发可以后天生长,血液必须与生俱来。它在体内没有固定座位,正因为如此,也无所不在,上通下达,伸展到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在内五脏六腑皆得滋补,在外皮毛筋骨全赖濡养,以致目能视,脚能走,掌能握,灵台清明,龙精虎猛。[1] 
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女性的月经、怀孕、生产、哺乳四大险区,处处考验血气的虚实平衡。除了健康之外,血液还关乎美貌,世上没有任何一种化妆品,能像血液这样体贴肌肤。它了解肌肤细胞的需要,提供的是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的营养大全,而且顺便帮皮肤做了清洁。如此看,只有血足才可以有皮肤红润,才可以有青春美貌。
可是如此多的考验,如此多的重担,血液不免出点儿小错,也就有了血虚、血瘀、血热的多种表现形式。多给点鼓励,帮上一把,恢复其旺盛,畅通其路径,它工作,身康泰,你美丽。

血虚型

体内精血少不够用,全身脏腑经络不能一一得到滋养,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常见的是全身血液普遍亏损,有时也可能出现血液对某一部位的营养或滋润作用减弱。
有以下表现的人,可疑血虚:皮肤干燥,颜色白或萎黄没有光泽,口唇和指甲也经常发白,没有血色;经期血量少,颜色淡;经常便秘;视力减弱、模糊、眼球干涩。
血虚的四种可能原因:
产后或者手术后失血过多,少部分人会因为月经量大,逐渐导致血虚;
脾胃功能不好、长期腹泻、长期营养不足导致血液生成不足;
思虑劳神太过,而致血液损耗过度;
身体某处出现瘀血阻滞脉络,引起新血生成障碍或局部供血不足。
对策——补血
饮食
吃红色和黑色食物,如红枣、赤小豆、红糖、乌鸡、芝麻等,但要注意控制脂肪摄入,补血的营养成分都是在油脂成分少的情况下好吸收。
调理脾胃。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它们功能正常了,血液生成才会无拘无碍。中医认为南瓜味道甘甜,纤维素丰富,是温性食物,多吃可以调理脾胃,通畅肠道。另外,少吃辛辣刺激、过冷过热的食物也是体贴脾胃之处。
中药滋补。有些中药有补血能力,例如熟地、白芍、当归、川芎、枸杞子、黄芪,各取10克左右,作为汤料或肉料食用是不错的方法。
按摩:
有四个穴位经常按摩,可以调节血虚,分别是腹部肚脐下方约1.5寸处的关元穴,肚脐下方约3寸处的气海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横指处的足三里穴,下肢内踝上3寸、胫骨后缘处的三阴交穴。
日常调养:
中医认为劳累和思虑对血液的损耗在暗中进行,虽然无形但更加伤身,所以血虚者要避免过度劳累,尤其忌讳过度思虑。
减肥不求速成。减肥的本质是消耗大于摄入,无论用运动、吃药、节食哪种方法,体重都不可下降太快,否则血虚就会找上你。
皮肤护理:
血虚者主要的美容问题是皮肤萎黄、干枯憔悴,最好用些营养滋润和保湿的护肤品。

血瘀型

凡是离开经脉的血液,未能及时派上任务,消散于工作的滚滚洪流中,而停聚在身体某处;或正常血液运行受阻,堆积在某处经脉或脏腑中,造成该处拥堵,发生功能障碍,就是血瘀。
有以下表现的人,可疑血瘀:身体某处时常有针刺般的疼痛,夜间更严重些;面色晦暗无光,容易有黑眼圈,额头、下颚及两颊下方长青春痘;下肢血管明显,俗称“青筋暴露”;月经经常推迟,经期腹部疼痛剧烈,经血颜色深或带有瘀块。
血瘀的三种可能原因:
外伤而没有伤口仅在局部造成瘀块肿痛;
血液运行不畅或无力;
受寒气或热气影响,导致血液滞留。
对策——活血
饮食:
可多食山楂、黑木耳、黑豆、鲜藕、韭菜、酒、醋、 红糖、刀豆、苔菜、茄子等、特别强调不宜吃寒凉冷冻的食物。
中药滋补。用活血化瘀药物,如当归、元胡、丹参 、川芎、桃仁、红花、玫瑰花各9克,煎成汤服下,每周2次。但月经期、妊娠期、有出血倾向的人不要用这些药。
按摩:
血液最容易在头部、四肢这些远离心脏的位置堆积,可以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消散瘀血。
日常调养: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
皮肤护理:
血瘀者主要的美容问题是面色晦暗无光泽、易生色斑及黑眼圈,最好用些美白、淡化色素、防晒、眼霜等护肤品。
玫瑰油浴。干玫瑰花15g或鲜玫瑰30g,芝麻油250g,将玫瑰花放入油中煮沸10分钟,冷却后,每次取20g,入浴泡澡,改善皮肤干燥鳞屑,消除色斑。
桃仁面膜。桃仁15g碾碎加入稠糯米饭浆,或鸡蛋清,捣成糊状,做面膜,微干,清水冲洗即可。性质温和,绝无刺激。
红花油浴。在浴缸中放30g红花或滴3滴红花油,泡浴,可以缓解皮肤干燥粗糙。

血热型

中医认为正常状态是血在温暖的气息下运行,遇到寒气就会凝滞。如果体内阳气过盛,火气很大,血液过热则血行加速,脉搏跳动变急,甚至会伤害脉络、耗损阴气。
有以下表现的人,可疑血热:皮肤潮红、爱出油,容易长痤疮;爱发脾气,手心、脚心都感觉很热;经期会提前7天以上,血量多,颜色深红或紫,或经期比较长,淋漓不断;鼻子容易出血,晚上多梦。
血热的两种可能原因:
身体一向强健,体内阳气旺盛,又偏爱吃辛辣刺激助长阳气的食物;
感受热邪侵扰,或情绪抑郁,在体内化为火气,加热血液。
对策——凉血
饮食:
多吃莲藕。中医认为莲藕有清热凉血的作用,正是“莲藕”季节,无论凉拌、榨汁、清炒都可以。此外雪梨、丝瓜、马蹄、鲜芦笋、螃蟹也是凉血之物。
鲜榨青瓜汁。每日早晚各服30毫升,连续服七天为一个疗程,停两天,再开始服第二个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后痤疮数量逐步减少。不过鲜榨青瓜汁不可以加蜜糖或盐类调味品,会影响效果。
中药滋补。用凉血药物,如生地、丹皮、白茅根、紫草、玄参各10克,煎汤服下,每周两次。
日常调养:
不宜做日光浴。血热的人本来就阳气盛,如果在阳光下暴晒,吸收阳气,等于雪上加霜。
做温和运动,例如瑜伽。静态运动有利于调节体内血运,抚平情绪波动,让“万马奔腾”逐渐停止下来。
保证夜间11点~凌晨5点的睡眠。这是皮肤修复的时间,给它一个调整的机会,它才能在白天展现最好的状态。
皮肤护理:血热者主要的美容问题是皮肤油腻潮红、易生痤疮,最好用清爽型的清洁护肤品。

补充

人的体型胖瘦取[2] 决于气血,气虚则胖,血虚则瘦不胖不瘦的代表他做到气血不虚、人们当然也会健康长寿。
对于极胖和极瘦之人来说,平衡气血总的思路就六个字:胖补气,瘦补血。气血平衡身体内的各种不适感就会自动消失。气不足的原因有四种一是气虚,二是阳虚,三是痰湿,四是湿热。体型十分胖的,一般身体较虚弱,动不动就感冒,而且经常胸闷气短、头晕健忘,胸闷气短,容易误认为是心脏功能出现了毛病。推荐一式三招补气法。一式就是牢记气虚补气这个大方向,三招就是一清心、二喝粥、三艾灸。胖人养生先应清心。清心有很多方法,推荐方法:站桩法。静静地在一个地方站上半小时,什么都不要想。第二招就是喝粥,暑热应喝绿豆粥,受风寒应喝姜粥。第三招是艾灸每天用艾条熏炙脾腧穴、足三里、气海穴和膻中穴。
瘦人补血:晚上泡脚
 
经络畅通
 
经络畅通是人体健康的灵丹妙药。
“经”的原意是“纵丝”,有路径的意思,简单说就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路径,存在于机体内部,贯穿上下,沟通内外;“络”的原意是“网络”,简单说就是主路分出的辅路,存在于机体的表面,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形成理论的,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内联五脏六腑,外布五官七窍、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内外,将人体的各部分连接成有机的、与自然界阴阳属性密不可分的整体。它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而且是人体保健、养生祛病的重要依据。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功能的控制中心,是人身气血运行的通道,所以经络不可不通。经络功能正常的前提也是要通畅,有“经络通,气血通,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
历代大医家都认为疾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经络的不通与失控。人的一切疾病又可叫“经络病”。经络分布在人的皮下肉上,加大对经络的刺激可促进经络畅通,激活经络的潜能,能达到扶正祛邪、治病强身的作用。
 

经络系统时刻都在控制和修复人的身心健康,正如《黄帝内经》所云,起“决死生,处百病”的医疗和保健作用。因此,保持经络畅通是简单、易行的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人能够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
《黄帝内经》云:“经者,径也;经之支脉旁出者为络。”经络是“经”和“络”的统称,包括经脉和络脉两个部分。经,有路径的意思,经脉主要指大的纵行的干线,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为经脉的小分支,较经脉细小,好像罗网一样遍布全身,其部位分布较浅。
经和络纵横交错,交会衔接,组合成一个较为复杂而又精细的经络系统。经络系统中的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其中正经十二条包括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经脉,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上的腧穴,又称为十四经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内容。
经络内连五脏六腑,外及四肢百骸,联系左右,网络全身,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五官七窍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协调和平衡。
人体疾病内在表现为经络气血瘀塞,因此在人体经络穴位等相关病变部位,会出现结节、硬块等非正常肌肉状态。中医刮痧、拍打、拔火罐常为清泻手法,将堵塞点推走;按摩、针灸为温补手法,将新气血引过来,对有酸、软、痛、麻、痹等相应经络穴位进行治疗,挤压出其中凝滞气血,使新鲜气血进入瘀塞病变部位,促进恢复身体的自愈免疫能力,调整全身气血能量平衡,使各种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
中医各种非药物治疗的手法,都是激活经络的工具。可以说这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因为人体经络天生就具有巨大的防病、治病功能。按照中医基础理论,人体穴位主要有三大作用,它既是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非药物治疗手法的施术部位。
经络养生法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的一种养生方法。 针法是以毫针刺激人体经络穴位,通过提、插、捻、转等不同手法,起到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的作用。灸法是借助艾火热力,灸灼、薰熨穴位,以达到温通经络、调养脏腑的效果。按摩是用手对人体经络穴位进行按、拿、点、推、揉、拍等手法,起到运行气血、健身祛病的作用。三种方法各有特长,既可单独应用,又可按需综合施行,只要操作得法,一般对人体无损伤与副作用。如能持之以恒,不失为简单、易行、实用、有效的养生祛病良法。
鉴于经络理论博大精深,人体穴位内容丰富,针刺、灸法、按摩等操作方法复杂,非经专门学习训练者,不宜草率施行,否则,容易酿成事故。但作为养生之道,现择其易于掌握且安全有效的经络穴位养生方法加以介绍。

自我点穴

头部点穴:点按风府穴:双掌掌根贴于耳后,双手中指弯曲以指尖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约1分钟,力量适中。风府为督脉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
点百会、四神聪:双掌掌根贴于头的两侧,然后以双手中指指腹依次点按头顶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约1~3分钟,力量适中。百会为督脉穴,四神聪为外经奇穴,头为诸阳之会,常点按此二穴,可防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脱肛、阴挺等证。
点印堂:以双手中指指尖点按双眉中间印堂穴,约1分钟。印堂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前额头痛、鼻衄、鼻渊等证。
点太阳: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太阳穴,点法和揉法结合,约1分钟。太阳为经外奇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
点人中:以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人中又称水沟,为督脉穴,点胺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与腰脊强痛等证。
上肢点穴按摩
取坐位,先以右手拇指掐按左手中指尖的中冲穴及小指的少冲穴,然后以右手拇指指腹依次点按合谷穴、列缺穴、内关穴,也可点按左、右手的十宣穴
换左手指点按右上肢各穴,穴位同上。
下肢点穴按摩:以双手中指指腹分别点、揉两侧足三里穴和委中穴,点法和揉法结合。

艾灸法

灸疗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根据艾灸的操作方法不同,艾灸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而间接灸又可分为隔物灸和悬灸。从效果来说,直接灸效果最好,较之扎针(针灸)效果更佳。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直接接触皮肤施行灸法,患者非常痛苦。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在艾灸的操作方法上做了大量改进。首先就是隔上一层东西的艾灸,如隔上生姜片的隔姜灸。但由于这种灸法还是有痛苦,之后就干脆将艾条悬空,离开皮肤一定距离施灸。这就是现在的悬灸。根据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回旋灸、温和灸、雀啄灸和往返灸。
自我艾灸时多用艾条灸,因为艾条使用方便,也好控制。
取坐位,全身自然放松,呼吸平稳,心无杂念,将所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灸时要注意防止火星落在皮肤上,避免烫伤。
悬灸上肢穴位:内关。
悬灸下肢穴位:涌泉、足三里、三阴交。
被动艾灸法
被动艾灸也就是请他人帮助施以灸疗,艾柱灸与艾条灸均可以,可根据情况选用。一般艾柱灸难度大一些,需要用心学习操作;艾条灸难度相对较小,容易操作控制,各人可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选择。
被灸者一般取仰卧位或俯卧位。全身自然放松,不要紧张,心情愉悦。然后将要施灸的部位暴露出来。施术者站于一旁,也可取坐位,手臂及身体自然放松,心无杂念,轻巧操作,从容缓和,不急不躁,全神贯注。
被动灸法多用于胸腹
部或腰背部,养生的穴位有气海穴、关元穴、中脘穴、神阙穴、华佗挟脊、肾俞、命门

按摩法

双手拍头
取坐位,头身正直,然后用双手掌在头部施轻拍法,由前向后,均匀拍打,力量要轻柔有弹性,双手轻拍约20次。[2] 
按摩后脑
两手指交叉,抱在后颈枕下部,左右来回横向搓摩约20次,力量要轻柔适中。
梳头浴面
双手五指分开如爪,自前额向后梳头10次,继而用手掌自上而下摩擦面颊10次。
旋摩耳轮
先用掌心旋摩耳郭前面10次,然后水平方向摩擦耳郭前面和后面10次。
叩齿咬牙
双手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
弹鸣天鼓
双掌掩耳,食指、中指、无名指在后枕轻轻摩擦,耳中闻擂鼓之声约1分钟,继用无名指弹滑36次。
搅海咽津
舌尖先左后右在口腔内颊慢慢搅动10次,古称“赤龙搅海”,至唾液满口嗽津10次,分3小口用力引颈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
运目弹睛
头部不动,眼珠向四周环视1周,正反方向各3次。然后用力紧闭双眼,同时呼气,待气吐尽后,迅速睁大双眼,同时吸气,共3次。
按摩颈项
手掌自后颈慢慢按摩至前颈,中指尖点天突穴。左右手交替各做10次。
按摩腹肋
双掌根紧按双侧腋下胁肋,自后向前按摩10次。然后左掌叠右掌上,按揉上腹心窝部10次,继按顺时针方向向左上腹推进,而后依次达左下腹、小腹、右下腹,回到心窝部,如此1~3遍。
搓腰揉肾
双手虎口放双侧腰眼穴,用力旋揉36次。然后双手上移至双侧肾俞穴,左右扭动腰部,自上而下按揉10次,共1~3遍。
拍打经络
先用右掌拍打头顶10次,继用双掌随身体左右摆动左右交替依次拍打肩颈、上臂、前臂、胸背、腰腹、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共1~3遍。
全身拍打
用拳或掌在丹田、腹部、胸部、腰部、肩部、头部做轻松而富有弹性的拍打。
敲打命门
双手握拳,通过自由转腰时,用双拳轮换敲打前后同侧命门。
搓手浴面
双手合掌胸前,相互摩擦至热,然后快速分开,上下摩擦面部(包括眼、耳、口、鼻)。
摩掌熨目
双手掌相互搓热后,覆盖双眼,闭目熨睛。
经络是中医的独有名词。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
经络养生就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按照中医经络和腧穴的功效主治,采取针、灸、推拿、按摩、导引等方式,达到舒经理络、交通阴阳而最终实现驱邪治病,使机体恢复阴平阳密的和谐状态。
经络养生的最新研究动态:
最新经络学研究显示,人体除了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以外,每个功能单位都由对应的经络控制,如比胰岛控制,一天的不同时刻,胰岛素需求量是不一样的,胰岛素的分泌整体来说要求符合血糖的调节需要,所以胰岛的工作必须准确跟进血糖的反馈,否则容易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经络养生的目的是使得全身各个功能单位气血供求平衡,跟进准确.

 
[转载需保留出处 - 苹果绿养生网] 经络畅通是人体健康的灵丹妙药:http://www.pingguolv.com/zhongyi/6008.html
 
五脏调和

导语:脾胃、心、肝、肺、肾这五脏并不是孤立的,存在相生相克关系,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下的中医养生,除了有“靶向性”的“头痛医头”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全局性的调养。中医养生通过调养的方式来调动全身的能量,使肌体阴阳平衡、五脏调和、气血畅通,从而健康百岁。

一、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二、心养生之道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丢了马,只要老帅还在,这棋就没输;但老帅被对方吃掉了,你的车马炮再多,也是输了。心在人体五脏中的地位就是棋盘中的老帅,因此《黄帝内经》称心为“君主之官”,掌管一身的气血运行。

中医说心藏神,心的气血充盈,神得以涵养,那么人就头脑清楚、神思敏捷、睡眠香甜。反之,如果人记忆力下降,睡眠浅而多梦,那就表明心气、心血不够用了,要赶快补充。

中医认为,大喜伤心。这就是说,过度惊喜会使心功能受损,比如范进中举就是大喜伤心的典型例子。

心开窍于舌。中医通过观察舌的形态与色泽变化,还有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来判断心的功能状况。比如舍尖经常溃疡的人,就是心火旺;讲话时频繁出现断点,就是太疲劳了,心气虚弱不够用了;舌根下的静脉色泽紫黯而曲张,说明心血管多有动脉硬化。

心火系统功能异常,常出现以下症状:心慌心悸、心前区疼、嘴唇指甲发青、口舌生疮、失眠多梦、神经衰弱、冠心病等。那么出现这些症状,中医有哪些好的办法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红枣、红椒、赤豆、樱桃、鸡鸭血、桂圆等红色的食品和呵(he)这个发音都与心相关,归属于心火系统,故能补心。清心火最佳的食物是莲子和苦瓜,他们都是苦味的,苦味入心经也归属于心火系统,能够清泻心火。日常生活中多发“呵(he)”这个音对心功能也有帮助。

在身体内部我们可以通过敲心包经、摩内关、撞大陵、拍极泉的简易方法来推动心气、心血的运行。

在众多的仙草中,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三七功效第一,灵芝有非常好的养心安神作用,石斛养心阴补心气效果最佳,安神助眠酸枣仁效力最强。

三、肝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把肝比喻为“将军之官”,用将军刚强急噪的性格来形容肝的生理特性。

事实上,脾气急噪的人往往都是肝火旺。因此一个人发脾气时,你不要和他计较。为什么呢?因为他的肝气过旺而化为火气,他是克制不住的。易怒的人,常会拍着桌子叫,他一定要把这股气发出来,心里才会好受,否则憋在心里会害病的。等到这个气散了,自然而然也就心平气和了。但是如果一个人老是发怒,轻则血压偏高,重则促使肝纤维化。三国时的周瑜大怒之下剑伤迸裂、倒地而亡,就是“大怒伤肝”的典型案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和自己,生活中保持心态平和对于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肝藏血,我们可以从指甲与眼睛的状况来判断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如果眼睛经常干涩,易迎风流泪,就表明肝阴血不够。

肝木系统功能异常,常会出现口苦、头晕目眩、眼干涩、目赤肿痛、两肋胀痛、烦躁易怒、肝病、血压高、血脂高、指甲干枯等症状。

那么我们如何调养呢?酸味、青色、呼(hu)这个发音都与肝相关,归属肝木系统。因此乌梅、醋、山查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养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葱、荔枝、木瓜、桃、鲤鱼等食物也是养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发“呼(hu)”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很多人发怒时,会感觉两肋位置胀痛。这是由于肝经从两肋经过。在中医养生文化中,拍打两肋有助于肝经气血运行,是养肝简便易行的好方法。对于肝火旺的人,常拍打两肋或者胆经,有助于青泄肝火。

在众多的养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灵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阳功效最显

四、肺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因此,肺被称为人体的宰相,掌管生命的气机运行。

悲伤会阻滞人体气机的运行,故过悲则伤肺。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整日郁郁寡欢、悲悲切切,最终因肺病而死,是大悲伤肺的典型例子。因此,我们应该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不必要的悲伤情绪,否则有害于肺。

如果病邪犯肺,导致肺气宣降出入失调而不得解,常见以下症状出现:咳嗽、气短、咳血、易感冒、慢支、哮喘、鼻炎、慢性咽炎等。时间长了,气郁化火就会造成皮肤粗糙、痤疮等。

按五行学说,白色、辛味、咝(si)这个发音都一与肺相关,归属于肺金系统。因此白色的银耳、百合、梨均是养肺阴之佳品;辛味的姜汁、洋葱、香菜等可开肺气,风寒感冒时服用最佳。生活中多发“咝(si)”这个音对肝功能也有帮助。

在人体经络穴位中,迎香穴是治疗鼻炎的,常按摩这个位置,有效防止鼻炎;檀中穴是调理肺之气机的要穴,常敲打此处,对于多种肺部疾病均有良效。

调养肺脏的仙草中,养肺阴枫斗第一;补肺气冬虫夏草最佳;灵芝功效最全,既能养肺气又能调理肺气。对于易感冒、咳嗽者和慢支、哮喘人群,可长期服用久润枫斗晶养肺阴而减轻呼吸系统症状。慢性咽炎人群适合服用以莲子、川贝母为主要成分的咽爽含片。由于肺主皮毛,患有家族性色斑的女性,通过调理肺气而减轻色素沉淀。

五、肾养生之道

中医认为,人体内脏是由脏腑组成,脏腑以五脏为中心,包括心、肝、脾、肺、肾。五脏六腑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通过相互联系和制约,共同组成了动态平衡的整体。其中肾为脏腑阴阳之根本,“诸脏之阳全赖肾阳以温之,诸脏之阴全赖肾阴以濡之”。就是说五脏六腑的阳都由肾阳来温养,五脏六腑的阴都是由肾阴来供给,故各脏腑的盛衰都有赖于肾的健旺,因此有“肾为五脏六腑之根”的说法。也就是说肾中精气的盛衰会影响其它脏腑的功能。

《黄帝内经》认为肾为“藏精之所,主骨生髓”,意即为生命的发动机,故古代医家又称肾为“先天之本”。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能生髓,其华在发。髓藏于骨腔中以营养骨骼,称为“肾主骨”,“肾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如果肾精虚少,骨髓的化源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骨骼软弱无力,甚至发育不良,牙齿与骨一样,也是由肾精所充养,称为“齿为骨之余”。故凡小儿牙齿生长迟缓、成人牙齿松动或早期脱落,中医认为均由肾精不足所致。发的营养虽源于血,但其生机却根源于肾。因为肾藏精,精能化血,精血旺盛,则毛发多而润泽,即所谓“其华在发”。凡久病而见头发稀疏、枯槁、脱落,或未老先衰、早脱、早白者,多属肾精不足和血虚。

人静坐的时候会有很多生理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满口生津。这代表你的肾气、肾精得到补充了,因为在五行学说里面唾液归属于肾水。所以肾阴虚的人口里会经常干,缺少唾液,这就是肾精不足了。

那么肾精气不足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常见的有腰膝酸软、手脚冷、体虚乏力、耳鸣、脱发、牙齿松动、骨质疏松、夜尿多、前列腺肥大、性功能减退、不孕不育、肾亏、更年期综合症。

按照五行养生学说,黑色、咸味、吹(chui)这个发音均与肾相关,归属于肾水系统。咸味的海产品多补肾,以海参、海虾为代表;黑色的黑芝麻、黑小豆、乌鸡都是补肾佳品;另外猪腰子、核桃、韭菜也是补肾良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吹(chui)”这个音对肾功能也有帮助。

腰为肾之府。中医认为腰膝酸软就是肾虚。经常转动腰,对肾就有好处,传统养生里面叫“晃龙”。太极拳或者气功站桩,都有一个要点叫松腰,就是通过松腰来调养肾气。在腰上有个要穴叫肾俞穴,经常拍打肾俞穴,对肾的精气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是生命活力的根本。阴阳平衡则人健康、有神;阴阳失衡人就会患病、早衰,甚至死亡。所以养生的宗旨是维系生命的阴阳平衡。
基本介绍
1.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
中国古代哲学经典巨著——《易经》告诉我们,阴阳运动是万事万物的运动规律。太极图就是阴阳运动哲理的缩影。
阳: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永恒运动的,都属于阳。
阴:凡是背阳光的、内守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
2.阴阳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阴阳之间是消长转化的关系,是互根互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阳极则阴,阴极则阳;阳极则阴生,阴极则阳长
——阳主热,阴主寒;阳主动,阴应静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3.阴阳的产生
阴阳产生于宇宙中日、月的运动,如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4.人体怎样分阴阳?
头为阳,足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
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

什么是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就是阴阳双方的消长转化保持协调,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
生命阴阳平衡的含义是脏腑平衡、寒热平衡及气血平衡。其总原则是阴阳协调,实质是阳气与阴精(精、血、津、液)的平衡,也就是人体各种功能与物质的协调。

四大特点

——气血充足
——精力充沛
——五脏安康
——容颜发光

三大具体表现

——生命活力强
——生理功能好
——心理承受力强
具体就是能吃、能睡、气色好,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应急能力强,对不良情况适应能力好;耐受疲劳强,抵抗一般疾病能力好。

维持原因

——阴阳平衡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动态的
这种平衡需要呵护,一旦养生不慎,就很容易导致阴阳失衡而危害健康。
——辨证论治,纠正盛衰。

养生之道

人体的生命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对于人体,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的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人的气色就会非常好。

阳虚养阳在南方

如果阳气不足,不要忘记采吸阳气。阳气不足多为阳虚,阳虚就是人体的某一个脏器功能偏衰、减退。具体表现出产热不足,手脚发凉,少气、乏力、疲倦,脉搏很弱。阳虚的人适宜选择面南的屋。
阳虚就要采阳,晴天的时候,到南方、到东方、到向光的地方,让阳气充分地营养身体。早上日出的时候,面向东方做深呼吸,阳气可以从鼻孔,还有从人体的各个皮肤腠理、毛孔进入人体。中午11点~1点这个时候,可睡觉养阳,静卧或静坐15~30分钟,最好是能够半躺或者平躺下去。因为按照中医的理论,肝脏管人体的疲劳及血液分配,如果中午的时候能够平躺一下,哪怕是15分钟,对人的肝脏保护有很大作用。肝脏保护好了,血液分配得很好,能够保证大脑的供血,那么下午的精力一定会很好。如果住在高楼,可以将面向南方的窗户打开,让阳气进到屋里,进到人的身体。

阴虚养阴在北方

阴和阳同样重要,因为阴阳是互相的,阴是阳的基础,无阴则阳无以化,阳就没有办法气化,没有阳,阴就没有动力。阴虚的情况很多是久病伤阴,或者是劳累过度,或者是肝气不舒引起的化火伤阴。阴虚的人,可选择面向北的屋子。
阴气不足的人,养生可以在夜晚的时候,吃过晚饭,面对着月光,在户外散步,这个养阴效果非常好。还有在低洼的地方,因为高的地方阳气重,低的地方阴气浓,在低的地方散步可以采吸很多阴气,如:海边、山林、河畔、湖边等地方。
可以说,维护了阴阳的平衡,生命就会健康长寿。

具体应用

药膳的应用

药膳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药物(中药)与食物合理配伍,通过烹调加工巧妙配制而成的食品。药膳是利用传统的饮食养生经验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人们长期反复地实践摸索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与气候、风土人情及习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药膳应根据食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来制作。药膳不仅具有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作用,而且变苦口良药为美味佳肴,强调色、香、味、形,注重营养价值,满足人们“厌于药,喜于食”的天性。
药物是祛病治疾的,见效快,重在治病。使用药物治疗疾病,要适可而止,使用药物不可过分,以免身体受损,应当用饮食方法调理使之痊愈。药膳与服用药物相比迥然不同,人们更容易接受,且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但保健类药膳不能代替药物疗法,如遇急性疾病或严重疾病,应去医院及早诊治。“寓医于食、良药可口、药借食力、食助药威”诠释当代药膳的华妙所在。

分类辨证施膳

按照人体、食物和药物的阴阳属性分类辨证施膳。
中医学讲究辨证施治,人体强调阴阳平衡,如果阴阳平衡被打破,人体就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阴阳严重的不平衡,就会患上严重的器质性的疾病,也就是真正的疾病。药膳只有在正确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食配膳,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会加重病情。制作药膳时,药物和食物不是随意可以加入的,每一种食物和药物由于气味和性质的不同,对人体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必须根据食用者的体质及药物、食物的阴阳属性和应用范围,有目的地选择使用。
2.1人体的体质我们首先应了解就餐者身体状态,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食物配伍。人体一般分为阴症(虚症、寒症也归类为阴症)和阳症(实症、热症也归类为阳症)。阴症人群是指体型瘦长、肌肉松弛无力,面部瘦削,消化功能低下,身体畏寒怕冷,面色苍白、轻微腹泻,声音低弱,常表现腹胀、易疲劳、咳嗽、鼻涕清稀等人体的新陈代谢低下的状态,严重时可出现血压和体温病态地降低。阳症是与阴症相反的状态,身体粗壮魁梧、面部较胖、胃肠功能良好,面色潮红,声音洪亮,容易出汗,口渴、便秘、感觉发热、烧心等新陈代谢机能亢进,常表现为血压、体温升高。
2.2中药和食物的阴阳属性药膳是用药物与食物烹制而成的,药物和食物各有各的寒凉和温热,因此不同的药膳,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性质。温热性质的食物,有温中散寒、助阳益气、通经活血等作用,如姜、葱、韭、蒜、辣椒、羊肉、狗肉等,适用于阴症病症。寒凉性质的食物,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平肝安神、通利二便等作用,如西瓜、苦瓜、萝卜、梨子、紫菜、蚌蛤等,主要适用于阳症病症。这是一项基本原则,据此来调节中和体内阴阳的平衡,调整阴阳使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否则,不是“火上加油”,便是“雪上加霜”,对治疗相当不利。正如《金匮要略》所云“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相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例皆难疗。”

区分标准

关于食物的阴阳属性概念性太强,死记硬背在日常应用中往往出现偏差,本文重点讨论食物的阴阳属性的判断技巧,以便于有目的的选择使用,以其实现真正意义上辨证用膳。烹饪前的食物的阴阳属性常受到味道、形状、产地环境、盛产季节的影响,因此特别注意这4点。
1、根据食物的味道判断阴阳属性在食物的味道中,必须注意苦味、辛味、咸味。具有苦、辛味的生姜、紫苏、辣椒、韭菜、大蒜、葱类、芫荽、胡椒、茴香、猪肝等属阳;比如感冒风寒,胃中寒凉作痛,口味不佳等,多吃点辛味食品可以改善症状。葱白粥、姜糖饮,就是很好的散寒剂;四川盆地气候潮湿、多雾、寒冷,当地居民饮食中多选择辣椒、胡椒等,利用辣椒、胡椒性燥味辛,可以驱寒逐湿。咸味的淡水鱼类、蛤类、海藻类偏属阴性,对于大便干硬、耳鸣、甲状腺肿大等热症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海带、海参、紫菜。
根据食物的形状判断阴阳属性食物形状就是指植物的根、茎、叶等不同的形状,根菜与叶菜、茎菜相比多属阳,叶菜与茎菜、根菜相比多属阴。因此,牛蒡、洋葱、人参、藕、红薯、芋头、土豆等等根菜与叶菜相比较属阳(萝卜虽属根菜,但由于含水分多,其性属阴)。在根菜中,牛蒡的阴性较强,藕和芋头属中间类型。与此相反,白菜、菠菜、卷心菜等叶菜和含水分多的黄瓜、茄子、西红柿等果菜与根菜相比,皆属阴;卷心菜由于靠近根部,水分少,在叶菜中,偏于阳性。
2、根据食物的产地环境判断阴阳属性食物的产地可能是寒冷地区,也可能是温暖地区,可以陆地,也可以是海洋,可以是塑料大棚,也可以是露天的土地。生长于温暖的地区、陆地上及塑料大棚中的食物和这些场所以外的地方生产的食物相比属阴,相反这些场所以外的地方生长的食物属阳。因此,像土豆、大豆等生长在寒冷的地方的食品与香蕉、西瓜、甘蔗等生长在温暖地方的食物相比,属于阳性。江海湖泊的淡水鱼属于阴性,海产品属于阳性,但是海产品中的海带、贝类(如牡蛎)因含盐分较多,与其他海产品相比当属阴性。
3、根据食物的盛产季节判断阴阳属性食物盛产于夏季的苦瓜、丝瓜、西瓜、西红柿、茄子等食物与盛产于冬季的胡萝卜和藕、枣相比较,当然应属于阴性。
4、食物的阴阳属性具有可变性食物的阴阳属性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比如原来含水分多的食物及生鱼片、生菜等生的食物,具有清热的功效属于阴性的食物,经过加热作熟后就变成了阳性。当然食物经过烹饪后属性为阳,是与生的食物相比较而言的,如果与烹饪后的其他食物相比,仍然有阴阳之分,也就是不一定是阳性。同样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相比属于阳性,但是在动物性食物中也有阴阳之分,植物性食物之间,也有阴阳之分。

合理搭配

按照食物的阴阳属性与人体的阴阳性状,合理搭配。
药膳应用阴阳学说,主要作用是指导选用制作菜肴的主要药物和食物,比如药膳制作时,如食用者属于慢性的明显的阴证,就应该使用“补其不足”提高新陈代谢的中药和饮食素材,比如黄芪、当归、人参等中药以及胡萝卜、韭菜、肉类等温阳的食品。如是慢性的明显的阳证,必须选用一些能“泻其有余”,使亢进的新陈代谢恢复正常的中药,如黄连、枳实、山栀等,及具有清火作用的食品,如生黄瓜、茄子、生鱼片等。对于阴证的人群在膳食中应选择动物性食物中属于阳性的品种配伍植物性食物以露天栽培的根菜类,或者选择盛产于冬季的食物配伍生长于寒冷地区的产品,避免使用产于温暖地区的水果,并把它们全部采用煮、蒸、烤、炒的方式作成熟食;例如身体畏寒怕冷,面色苍白、轻微腹泻的阴性症状的人可以尝试选择牛肉炖胡萝卜、羊肉白萝卜汤等;对于阳证的人群应避免选用肉类,动物性食物应以淡水鱼类、贝类、及海鱼中生鱼片为主;植物类食品应以黄瓜、茄子、西红柿等生菜为主,多吃一些这样的食物有利于清热泻火祛邪。对于一些在冬季身体畏寒怕冷的人,应多吃一些阳性的食物,而对于夏季怕热的人应多吃一些阴性的食物。这对于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是非常有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40条
艾灸肚脐的好处?艾灸肚脐有什么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
艾灸为什么能防病治病?
中医针灸专家肖少卿教授 秋灸关元 春灸气
太极拳是如何调节气血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