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诗词 | 东坡老了,但这首词却写得有血有肉!

苏轼59岁被贬惠州,这首词是他在惠州的第三年写的,那时候苏轼已经61岁,离去世还有5年,他和友人一起赏惠州暮春景色,年过花甲,看眼前暮春景色,心中却总有一些仕途哀愁在里面。60载风雨,二十载风雨漂泊,人生起起落落,即使再旷达,也有累的时候啊。

此时的苏东坡,浪漫情怀渐少,多的更是人世的沧桑,而这种变化,从他的两首《临江仙》不难看出。

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阆苑先生须自责,蟠桃动是千秋。

不知人世苦厌求。东皇不拘束,肯为使君留。

—《临江仙》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丙辰(1076)四月,苏轼在密州时。词序中提到的成伯,即赵伯成,与苏轼相知,公谨不详。

全词为惜春之作。上阙写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纵然还有三分春色,那一分惆怅也无法免去。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

下阙用了东方朔倚窗偷看西王母会武帝的典故。阆苑先生,即东方朔。《汉武内传》:“南窗下有人窥看,帝惊问何人,王母曰:是汝侍郎东方朔,我邻家小儿,性滑稽,曾三来偷桃。”东皇,春为东皇。苏轼用这一样的有趣的神话典故表达了自己内心对浪漫、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十八年后,即绍圣元年,苏轼被贬惠州,住合江楼。一日,惠州太守詹范携酒独往合江楼,与苏轼相就唱和。苏轼有感于仕途之变,触景生情,于是将之前的那首《临江仙》的下阙进行了改动。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

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

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1094年,也就是苏公59岁那年被四十年的老朋友章惇所害,在定州上任途中又连接三道谪命,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六品官、两学士及相应俸禄一律取消,降为罪臣。

当时的惠州与中原比起来在各方面都是比较落后的(当然比儋州吃老鼠蝙蝠蜈蚣的环境要好很多),算得上是瘴疠之地,魑魅为邻。

59岁的老人带着朝云、苏迈,翻山越岭,这期间心酸滋味,一言难尽。这时候的苏公面临着很多的人生窘境,一方面自己年迈有病,之前不善持家手头也无结余穷困潦倒,另一方面远离中原亲朋分离,加上朝云不久之后染病离世,让苏公在情感十分孤苦,最后是还要提防对手的再次打击。所以苏公在惠州的生活是相当窘迫的。

这阙《临江仙》苏公作于1096年暮春,是贬谪到惠州大概两年整的时候在贬所宴饮州守詹范时,有感于仕途的起落,作下了这首词。61岁了,花甲之年的老人,想起自己入仕多年来的三起三落,再望向这暮春之景致,怎能不心伤而抚杯感怀。可是世事弄人,谁又能想到,接下来还有更加荒远的儋州在等着他,从一个深渊,跌入了另一个深渊。

作者:诗词训练营学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月仪赏析:苏轼的“九十日春都过了”
诗歌百练: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苏轼)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苏轼
苏州百巷(112)苏公弄
广东惠州:鹅城十景之一 合江楼
参观苏公祠而怀念苏轼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