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都宽窄巷子

有幸来到了古蜀地成都,早就耳闻成都宽窄巷,下了飞机就来到此地。虽然是在旧址基础上重建修复,但是还是给我了很大的惊喜。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公元前311年,秦国大夫张仪移民到此筑城,成为成都城的雏形,距今已有2300多年。人们都说宽窄巷子是成都的二条脐带,连载着城市的心脏。

相传张仪筑城,一开始就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屡筑屡垮。正在一筹莫展之时,忽然一只灵龟前来相助,绕城爬行一周后死去。张仪心领神会,沿龟迹再筑城,果然城墙牢牢站稳。其实这个故事类似于南京的明城墙。聪明的张仪根据地形,把城筑修在地势较高而又坚实的地方,但是这样修出来的城墙非方非圆,曲缩如一个乌龟。张仪二次筑城把成都分隔成了两座城,东边的较大,称为大城,西边的较小,称为小城。古代“小”和“少”二字通用,因此得名于“少城”。由于一个城市一大一小两座城,又被称之为“重城。

2000多年来,少城历经无数社会风云变幻。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叛乱。康熙帝派兵三千平息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留成都,并在当时比较残破的少城基础上修筑了城墙,称之为满城,从那个时候的宽窄巷子就属于八旗子弟的属地。少城的中轴线是南北向的长顺上街,而宽窄巷子则是当时42条兵丁胡同中的两条。

宽巷子在清宣统年间叫兴仁胡同。据说这里所驻的是镶红旗的清军,宽巷子中一位老者介绍,胡同一词是蒙语的音译。民国年间掀起反清反封建之风,当地政府遂改名为“宽巷子”。修复后的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主题为:老成都生活体验馆。

穿过南北向的通道,我们就到了窄巷子,窄巷子在清朝叫太平胡同。清兵的进驻给了战乱中的成都人希望,取名“太平”是希望没有征战,过上太平的日子。修复后的窄巷子以西餐、咖啡、会所、主题文化商业等为主,称为老成都“慢生活”集聚地。

除了宽窄巷子外,紧邻窄巷子南的是井巷子,清满城时取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为井巷子,并沿用至今。井巷子主要是成都的新生活区域酒吧区,这里成都的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是华灯初上的成都风华,自然美色如云。井巷子,构成老成都的“新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成都:宽窄巷子的由来
【游记】宽窄巷子,最成都
宽窄赋
成都宽窄巷子——扫街
老成都の前生今世......【巴蜀之南 看东西.02】
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