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乐湾的高墩“山”
(2012-06-30 05:13:45)[编辑][删除]
转载▼
标签: 图片
苏州
三乐湾
土高墩
壬辰年夏
文化
分类: 记忆*记录
苏州石路西扩动迁,原三乐湾地区几乎已成平地,站在空旷的废墟面前,有些恍然若失。好像不应该如此平坦啊?忽然,记忆起、小时候、三乐湾,官兵捉强盗,爬过山......
    三乐湾有“山”? 三乐湾没有山,三乐湾只有泥土堆,土墩,苏州人称之为高墩、高墩墩。小时候没见过世面,爬上高墩看见能比屋顶高,就以为了不起爬上了山。三乐湾双井东南,金阊医院北就有高墩,旁边的路也分别叫南高墩、北高墩。高墩上居然建筑了一些民房,最高处建筑貌似三楼。从金阊医院沿金石路右转,一直到北高墩弄堂,一间连一间,就像现在楼房,高高在上。三乐湾双井高墩,其地势延伸到东面的新民里。呈F形的新民里,一条南北方向弄堂,里面有两条横弄。房屋基本建筑在比较高的地面上,新民里口有个坡度,弄内与弄外最大落差近米。三乐湾地区还有其它几处高墩。比如,醒狮路36号青砖清水墙洋房路北,就是高墩;再北靠义慈巷口的高墩上,同样建筑了一些民房。这些高墩是远古天然留下来的?还是后人慢慢地人为堆积的?到如今也没有个说法。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地图精选》,此书之中收集了《姑苏城图》。该文作者经考证认为:《姑苏城图》的制作年代应在1909—1911年之间。全文从6个方面分析了《姑苏城图》所表示的清末时期苏州的城市景现:(1)表示了22个高墩,这是长期为人忽视的一种景现;(2)揭示了寺现祠庙的分布规律;(3)表示了省、府、县3级官署的分布;(4)传递了当时最新的信息──教会在苏州的种种设施;(5)反映了子城后身三废基的真实面貌;(6)绘出了5座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此外,《姑苏城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写生方法,而且地名详细,生动地呈现了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面貌。本图的缺点是未能反映本世纪初已较为发达的阊、胥二门之外的城市景观。
《姑苏城图》表示了22个高墩,全部是古城内的,阊门外没有图表示。三乐湾的高墩究竟是如何来的,仍然是个迷。
首先,高墩是自然遗迹。太湖流域,湖泊高墩星罗棋布,最早的苏州人,肯定选择居住在平坦旱地。较多的小土堆慢慢地挖,数千年间人工蚕食,挖掉部分高墩土堆是肯定的。蚕食的作用不可轻视,在农村时,社员自留地和生产队的田,用田埂(兼田间小道)隔开。社员自留地借除草,经常在田埂这边连泥带土锄上几寸;生产队一看田埂窄了,又从那边大田里用泥土补上田埂加宽,一加一减,数年过后,自留地蚕食大田,面积无形中扩大。古人蚕食挖高墩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封建社会的缺点之一,就是小农经济,各顾自身利益,高墩要全部推成平地,谈何容易。尤其对付大规模高墩土堆,填湖造田,工程量大,没有群体组织是办不到的。所以,应该还会有高墩土堆,仍天然遗留下来,也是有可能的。
其次,是军事娱乐工程。在苏州西城外的这块区域内,自古以来,好像没有过高大著名的建筑物。唯一有名的建筑物,是元末张士诚建造的望市台,即后来的望市墩,那也仅是土墩上的平常建筑而已。徐达攻苏州,瞭望台被毁,仅剩一个大土墩,苏州人称“望市墩”。 民国初建南兵营,因土墩地势较高,可窥探营中秘密,故削去了一部分。建国后,剩余部分被锹平,土则用以填平部分低洼地,并在附近盖起了水泥制品厂。据说,张士诚建造了多只望市台,既可作为军事了望,又能带美人登高欣赏姑苏城风景。三乐湾的高墩,会不会是另一只望市台,会不会是文献漏记,谁也不敢绝对肯定。
第三,是生活需要所然。吴地人家,古代充分利用水路。人们就开始建设河道,把河道的淤泥挖出来,运到某空地上集中堆积。河道建成了,交通方便了,水也变清了,大土堆也形成了。以后,居民的生活垃圾继续堆积;先人坟地的安置,土高墩更加不可轻易推平。以致保留下来。
第四,是战争废墟。有资料表明,古有金兵屠城,近有太平天国大火,及抗日战争飞机轰炸。三乐湾的高墩,是战争废墟引成的。
第五,荒废的园林。苏州园林甲天下。建筑园林,挖个池塘,泥土正好堆成“山”,因地取材。或许是某苏州私家园林,荒废以后“小山”的遗迹。附近西园寺、留园都曾于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只剩下残垣颓壁、荒草萋萋。光绪年间,吴郡士绅倡议下重新修复西园寺。而没有被重新修复的苏州园林,也一定存在。
现在,三乐湾又一次平地再显,没有建筑,也没有高墩。若干年后,新大厦林立,繁华商市中,还有谁能想起:三乐湾曾经有土高墩,或者叫高墩墩。
谢谢欣赏。壬辰年夏重走三乐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姑苏风光 - 苏州园林 - 艺圃(五)
“园林苏州,东方水城”姑苏苏州
姑苏拾零之二:苏州之“静”
姑苏的前世今生
遇见苏州
姑苏城内外是景(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