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研究态势分析
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研究态势分析


编辑: 芊芊随风 来源: 医圣网 发表时间: 2007-8-9 11:03:31 阅读数: 53
               

  •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骨代谢性疾病,是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已跃居世界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为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由于骨质疏松的病因病理复杂,各种西药又均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现代医学仍缺乏理想的治疗方药。近年来,我国学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整体调整机体状态,对本病进行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已被中西医学者普遍接受。

    1.中、西医对骨质疏松症认识的相关性
    现代医学认为,骨质疏松症是多因素疾病,以骨矿物质和骨基质随年龄增长比例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腰背酸疼无力,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为特征。本病分原发和继发两种类型,原发性又分I型、Ⅱ型。I型主要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由于雌激素缺乏,而使骨代谢呈负平衡,骨吸收相对增强而引起;Ⅱ型主要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因为人体老化伴随的钙调节激素紊乱,骨形成功能降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尿病所致者为多。本病中年渐病,老年成疾,伴随增龄发病率逐渐增高,说明衰老导致骨代谢失常是其基本病因。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殖”,肾精的盛衰对人体的生、长、壮、老、已起决定作用。肾虚是人体衰老的主要原因。“肾者,精之处也,其充在骨”。说明肾藏精生髓养骨,肾虚可通过多个途径影响骨代谢。一方面,肾虚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下丘脑一垂体一性腺、甲状腺、肾上腺三个靶腺体功能紊乱,免疫力低下,参与骨代谢的局部调节因子功能失常。另一方面,肾虚造成体内微量元素的变化,血清锌的含量降低,影响人体生长发育,进而影响骨骼及全身组织的结构和功能。除此之外,肾虚对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也有不良影响。青壮年时期,肾精充盛,则骨髓化源充足,骨骼得以充分滋养而致密坚固有力;到中老年以后,肾精渐亏,生髓渐少,或他脏患病日久及肾,骨骼因缺乏骨髓的濡养而不能维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出现腰背酸痈无力,脆弱易折而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对女性来说,肾中精气是女性卵巢功能盛衰的主要物质基础,肾之精气充盛,则卵巢功能旺盛,骨骼强健,反之,则卵巢功能衰竭,骨质疏松。因此认为,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病机关键,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是中医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实验和临床研究多以补肾益精,强腰壮骨为主,兼以活血、理气、化痰、健脾、养肝等法,选药兼顾中医理论与现代中药研究新成果,药物多选仙灵脾、杜仲、补骨脂、骨碎补、菟丝子、川断、枸杞、鹿角胶、龟板、肉苁蓉、蛇床子、黄芪、三七、葛根等。

    2.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现代研究态势
    2.1补肾中药对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
    郭氏等人选择40~69岁的受试者2068例进行了骨密度测试,研究发现,按同年龄、同性别比较肾虚证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值和无肾虚证受试者,也区别于肺虚证和脾虚证受试者。赵氏通过3581例l~88岁各年龄段健康者的骨矿含量,发现健康者骨矿含量髓年龄增长变化的规律恰与中医肾主骨理论所阐述的“男八女七”为基数的骨骼生长、发育、成熟、衰老的过程基本一致。赵氏还认为,肾虚者的骨矿含量明显低于健康者,主要是由于肾虚者“肾”的功能逐渐衰退引起了机体钙、磷代谢异常,致使骨量丢失。因而认为,“肾”强弱与骨矿含量密切相关。骨矿含量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骨钙是肾主骨的物质基础。梁氏以肾虚症状积分及骨密度测量作为疗效判断指标,自拟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肾虚症状改善,骨密度亦有所升高。

    2.2补肾中药对内分泌和调节骨代谢因子的影响
    骨质疏松大鼠体内雌激素、1.25(OH)2D3水平较低,补肾方药应用后,二者水平得到回升,骨质疏松明显改善。其机理可能是通过纠正对肠道钙结合蛋白基因转录的抑制作用,增加了核糖核酸水平和肠道钙的吸收。补肾中药密骨液和青娥丸不仅能刺激衍化成骨细胞,产生较多的骨基质,还能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动,而使模型鼠的骨再建活动恢复平衡。庄氏等人以血清E2、IL-6为指标观察中药骨康对去势大鼠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影响,发现其可防止大鼠的骨吸收,这可能与其提高体内E2含量有关,进而使IL-6分泌减少,从而抑制骨吸收。补骨脂汤和骨松宝均能降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IL-6及TNF的病理性增高,适度提高IGF一Ⅱ值,提示其对lL-6、TNF、IGF一Ⅱ的良化作用是其影响骨代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鞠氏等人以IL-1及IL-6为指标,对比观察了补肾阴和补肾阳方剂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结论为两种补肾方均能下调IL-1及1L-6水平,而以补肾阳方降低更明显。费氏将补肾中药用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结果发现,补肾中药能在承重骨BMD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肾上腺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沈培芝等研究补肾方防治地塞米松致雄性大鼠骨质疏松症的疗效,结果显示,预防组、治疗组的全身骨密度、股骨抗弯强度以及血清中骨钙素、甲状旁腺素、睾酮、雌二醇等项指标均较地塞米松组有不同程度的良性改变。说明补肾方药可有效地防治地塞米松诱导的雄性大鼠骨质疏松症。

    2.3补肾中药对骨骼结构形态的影响
    激素性骨质疏松模型组标本大多为吸收相、退变相及死亡的骨细胞,中药强骨宝组标本中的成骨相和吸收相的骨细胞数量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王氏发现益髓胶囊可提高维甲酸导致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密度、骨小梁宽度及骨小梁面积密度。陈氏观察到中药增骨丸能明显提高去势大鼠腰椎骨的骨量和生物力学参数。提高其抗压生物力学性能。中药坚骨颗粒能抑制骨质吸收,维持骨密度。增加骨的韧性,从而提高动物骨骼抵抗外力冲击的能力。以淫羊藿为主药的中药对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增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4补肾中药对骨质疏松相关基因的影响
    肾为先天之本,人体生长发育之根,肾气与基因一样,在人体生长发育、疾病衰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研究发现补肾益精中药可以减少老年小鼠DNA损伤程度,提高其损伤修复能力,改善其DNA结构的增龄变化。说明中医肾可能与遗但物质DNA有密切关系。补肾法可以通过调控某些影响骨形成及骨吸收的局部细胞生长因子及细胞凋亡基因(如TGF一β1、Fas),而促进骨细胞骨形成活性的。又如补肾方药可对I型胶原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转化生长因子(TGF)、雌激素受体(ER)、小肠粘膜维生素受体(VDR)、股四头肌中肌球蛋白重链基因 (MHC-I)、骨粘连蛋白(ON)等多个基因mRNA的表达产生良性影响。安氏等人通过对中国绝经后女性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受体基因RFLPs与中医辨证分型肾阳虚证、肾阴虚证和阴阳俱虚证有关。

    3.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现代研究态势分析
    近年来中医药从肾论治骨质疏松症,在I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在实验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相对于西医治疗本病,中医药对骨代谢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并可有效避免激素疗法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充分说明中医药防治本病确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但纵观目前研究态势还发现一些问题。(1)研究工作不够全面。多数研究集中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而对男性及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报道较少,实验动物模型种类亦不多。(2)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方药缺乏统一标准,影响临床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及其学术交流。(3)对中药复方研究尚缺乏更广泛、更深入的机理研究。(4)缺乏对骨质疏松症基因与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相关性研究等等。

    总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的复杂病证。补肾中药可能是通过多环节、多途径影响骨质疏松症相关因素,进而调节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形态与骨吸收,使其达到骨形成与骨吸收相偶联,从而起到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若把中医辨证论治与调节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结构、功能及表达状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调整,综合治疗的优势,逐渐引进基因组学,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开展多基因、多中心、前瞻性及临床远期疗效的研究观察,则有希望研制出防治骨质疏松症更加安全有效的、易吸收、疗程短的中药新产品。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进展
    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近况(转载)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治疗概述
    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与中医理论
    骨质疏松症到底怎么治?
    中医助你铁骨铮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