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间中医的归宿

提到民间中医,我的心情就非常复杂,一方面出于对他们的敬重,只有在民间,还留存着最原始、最传统的内容.我相信,在那里会有一些特殊的方法与方药,用于癌症的治疗,会有独特的疗效. 
    三年前,我曾亲身见闻了一位恶性淋巴瘤患者,那是一个8岁的小男孩,当时已赴上海、杭州、宁波等地治疗,在省儿保医院接受化疗时出现了病情急剧恶化的现象,在化疗失败、生命垂危之时,经一位安徽民间中医的救治,而存活至今,现在已完全如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生活了;后来又有一位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患者,当地医院明确告知其回天无力的时候,同样经那位民间高手的治疗,用了约2个月的时间,不但癌块全部消失,而且生命体征完全恢复,甚至现在比正常人更加健康.这两位患者都是我的同乡,虽因因缘所限,我未能得见那位真正的医者,但从其经治的病人口中得知了他治疗时的一些用药与方法.

    去年国庆期间,我去拜访一位民间中医,他向我提及了一部流落于民间,却未曾引起主流中医界重视的书《外科十三方考》,在二十年前他曾借用里面的治法与用药治愈了一些癌症患者,但因他一直未能取得执业医师的缘故,后来就弃医从药了.

    回来之后,经几位中医同道的帮助,终于搜寻到《外科十三方考》,当时真有如获至宝的感觉:因为竟惊奇地发现,里面的治法用药与上面说的那位民间中医所处的方药几乎一致.

    "吾门在此万般困难,诸医束手时,而有四味异药、十三奇方以济之,此种困难遂迎刃而解,医尽世间奇症,从未轻授外人,得之者可坐获浓利,救济群生,此中至药虽南面王不易也,吾子孙当世代遵守是所至嘱!"(《外科十三方考》)我真正体会到根植于民间的传统中医的活力,能救治现代医学与主流中医不能救治之癌症的医者,恐怕只有在民间,那些汲取了那片深厚土壤丰富养分的医生,尽管有许多还未取得过医师资格,却一样能熟练运用那些积聚了民间无数代医者心血与民众亲身实验的富含剧毒的药物.

    有时候,令我不解的是,明明行之有效的民间治法,却总会有"权威"告诉你:不行,这样的治疗手段是中医的倒退;有些明明极具针对性的治癌药物,他们却说:不行,这药吃了会死人.我说我用10克的雄黄能治病,他们却反问,如果用了10.00001克的剂量死了人怎么办?我算是明白了整部国家药典究竟是怎样制定出来的了.难道中医加了一个"民间",就注定是落后、愚昧、无知,而"权威"们站在时代的前列,科技的先锋,制造出不伦不类的中西结合的"四不像"就是先进、科学、智慧?人家会治病反倒成了错,而你治不了病还嘴硬说是中医不行,人家继承发扬传统是过时,而你钻在老鼠堆里居然还大言不惭说是推动中医发展?

    真正的中医,不是那些死守教条,闭门造车,将毫无临床实践的臆想意淫成金规的学霸;不是满脑子分子细胞基因自取灭亡地将中医推向科学化现代化风暴的专家;而是那些身处基层,奋斗一线,安于传承,勇于创造的真正临床中医与民间中医.

    写上面一段文字是因为《外科十三方考》的内容,需要我对目前的中医有一种重新的思考:我们现今国家药典规定的药物、用药剂量是否真正符合中医的临床实际,特别是用于癌症的治疗,那些在药典之外的含砷汞制剂的剧毒药,能否允许中医师所用,能否构建一种保障体系,而不再只流传于民间,为那些中医冒险用之了,这将极大影响着中医治癌的未来.

那么,《外科十三方考》里面的四味异药与十三奇方究竟是什么呢?"十三方中最神秘而令人难索解者,厥为首方中之“中九丸”,十人十样,使人莫名所以,尤以三打灵药为特甚,银翠次之,金丹、石青,则所差尚属无多。今特先将四味异药之制法详述于前,以中九丸配合法殿之于后,然后再及其他之十二灵方,以成其全."
    这四味异药的炼制,其实是汉唐时期道家炼丹术的延伸.道家炼丹,在汉唐盛极一时,后因政治因素,连带道家学说的没落,炼丹术便不再为主流社会所倡导.相反在民间,这一制法得到了继承,在民间,炼丹只是为了能够达到治病与解除疾苦的目的,一切来得那么朴素与实际,而根本没有宫廷炼丹为助阳升仙的浮华.民众与医者在无数次失败,无数次亲身体验,甚至无数次因此丧命的艰苦实践中,终于化剧毒药为无害,创制出稳妥、有效、安全的矿物制剂.这种韧性,我想只有在民间才会具有,只有民间的医者与人民才会无怨无悔,历代相承,也正基于此,坚定了我向民间优秀文化传承的决心.
    我们且来看这四味异药的组成与制法:
    一.锅烈组成(即三打灵药): 水银(一两)白矾(一两微去水分) 火硝(一两焙去水分) 食盐(一两,焙干)朱砂(五钱)皂矾(一两)其性辛平无毒。功能去湿、杀虫、活血、解毒、化痰、解郁
    制法:1.先将白矾、火硝、食盐、皂矾朱砂共研极细,再加水银又研,直研至不见水银星珠时为止,分作三份备用。
    2.以一份堆于小铁锅内,上以大碗覆之,随以醋调熟石膏粉,将碗同锅连接处涂封严密,勿使泄气。
    3.以炒干黄土(即黄土之炒去湿气者,用赤石脂更好)或极细河砂,将碗掩住,但须露出碗底,并以铁圈重物套压碗底,不使移动,碗底置浸湿棉花一团,外以大铁钉三只(或用火盆上炖食物的铁三脚架,更妙),插于地面土中,将锅安置钉上,约离地高七指许。
    4.以微火烤胎,焚香计之,俟一炷香尽,再以文火升炼,俟第二炷香尽时,又以武火(即烈火,以焰离锅底约二指许为度)升炼,俟三炷香尽时,察看碗底棉花是否由湿而干,更由干而成黄黑色,如已成黄黑色,即离火待冷。
    5.将已冷丹锅,轻轻除去黄土、石膏,揭开丹碗,灵药即升碗上,色白者嫩,色紫者老,色红者恰到好处是上品(如碗上有水银星珠,是武火用早,水银首先飞上,不可使用),此为一转,又名一打。
    6.取第二份药末同一转扫下丹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二转灵药。
    7.取第三份药末同二转灵药调匀,合为一处,如前升炼三炷香,冷定取药,是为三转,三转已毕,所得之药即为三打灵药,亦名“锅烈”。药经三打,则水银之本性死绝,服食遂无流弊。丹底可搽诸疮,功能止痒定痛,长肉生肌,不可弃去。
    二.金丹组成(亦名锅丹):  黑铅(三钱) 樟丹(二两) 其性辛平无毒。功能治吐逆、反胃、坠痰、杀虫。
    制法:1.将铅放入倾银罐内(即耐火粘土罐,昔日熔银时常用此罐),置于火上熔化之。
    2.将漳丹徐徐撒于已熔铅上,藉重铅气熏蒸,并于黄丹中间搅一凹处,俟蒸至凹处发现黑色,四周兼现黄色时,是即合度之证(大约一炷香时即可蒸透),冷定,去铅取丹,是即金丹,亦名“锅丹”。
    三.石青组成:白砒(二两)硫黄(四两)其性大热。因其有砒,故能解水银、轻粉之毒。善治一切风湿,筋骨作痛作肿;又能解一切寒凉药毒,及疮不收口,作寒作热等。更能领导水银、轻粉循行筋脉,以解周身痰气,乃诸药中之极热者。不可不用,亦不可多用。
    制法:1.将砒、硫共研细末,投入倾银罐内,上覆铁板一块,以铁丝缚紧,再用盐泥将罐全体封固(或以醋调石膏亦可),俟干听用。
    2.将已干丹罐放木炭火中烧之,揣度罐中药已熔化(约香三炷),乃取出待冷,剥除泥壳,揭去铁板(手势应轻,勿使盖上所升之药落下),升于盖上而色如黄芽者为烟硫,沉于罐底而色带暗绿者为石青,将此暗绿色物取出研细备用。二物虽然同出一本,性却截然不同,盖烟硫有毒而石青无毒也。
    四. 银翠组成: 纹银(一两)石青(约一两)其性辛平无毒。合药能治一切奇疮怪症,内服功能敛口生肌。
    制法:1.将银打成薄片,剪成小块,投入倾银罐内,火上熔化。
    2.取石青末约六、七钱,投入已熔银上,以铁箸搅拌,银即自然起发,如不十分起发时,可再投石青末三、四钱,必能起发。所用石青不拘多少,总以银质发透为率。
    3.将发透之银取出打碎,研为细末,飞去灰渣,其色与靛花相似(翠色),故名银翠,将其浸入冷水,每日换水二次,七日夜后,火毒即尽,收贮备用。
    明确了这四味异药的组成制法与药性,才能对中九丸的效用了然于心.中九丸即是在此四药的基础上制作而成的."中九丸来味不多,说破异药笑哈哈,任他诸般奇怪症,每服数丸起沉疴。"
    中九丸组成:锅烈(一钱)金丹(一钱)银翠(三钱若脓寒加石青五分).又一组成:锅烈(六钱) 金丹(三钱) 石青(四钱) 银翠(四钱)蟾酥(二钱)熊胆(三钱)珍珠(二钱) 麝香(一钱)
    制法:共研细末,用面糊趁热合药为丸,如凤仙子大备用。
    用法:每服一分,病重者,可由二分加至三分,用温酒或温开水送服,服至毒消尽时为止,忌食萝卜。如系阴症,可加石青一钱,余症不用;畏寒者,可加百草霜五钱.疔疮忌服,小孩量减。服丸之后,间有发现头晕者,不必畏惧,过一时即消失矣。

中九丸的创制,并未引起主流中医界的重视,直至现今,人们对此药的认识还相当陌生,我查阅了各地主要药厂与药商关于中九丸的生产与销售情况,遗憾的是,很少能够找寻得到,可想而知,中九丸历经几百年,依然只是流传于民间,为少有的几位民间中医所自制运用.
    将中九丸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论述,是因为我亲身见证了此药用治痈疽、癌症的确切疗效;是因为民间的优秀中医文化已深处濒危灭绝状态,需要有人继承发扬.我们应该全然抛开含砷汞制剂的药物不可用于临床的陈规;应该相信、肯定这些历经千锤百炼方药的疗效,只有疗效,才是中医发展的硬道理.因篇幅所限,其余的十二奇方不可能一一详述,有心的读者可以通过网络查询得到.
    但《外科十三方考》的十三奇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些病症需几个方药联合应用,以起到解毒增效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这十三方作一番总结,我们来看本书编订者张觉人所述:
    1.中九丸纯以金石质药品为主,杀菌消炎,镇静镇痉,收敛腐蚀,诸种功能毕具,凡阴疽恶毒,及阴阳夹杂症之偏于阴者,都可使用,惟阳性病则不相宜。适用于漫肿无头,昼轻夜重,皮色不变,顽麻木硬等症,未成者能消,已成者速溃。据编者临床上的应用,对瘰疠结核(勿论梅毒性、结核性),疤骨流痰,杨梅、下疳,疟疾、哮喘、痔核、漏管等症,均有相当疗效,是祖国极早流行民间的一种化学疗法。并可用作外用丹药,具有红升、白降、三仙、滚脓之长,有腐者去腐,无腐者生新,有脓头者能拔出脓头。汞剂内服,照例常要起口腔炎,而本方则否。灵药用法,各家颇不一致,有单用升药者,有单用底药者,有升药、底药并用者,效力似无多大差别。编者则单用升药,照理也应当以升药为是。
    2.金蚣丸(金头蜈蚣十五条去头足微炒全蝎二十个去头足米泔水洗 山甲二十片土炒成珠 僵蚕二十条炒去丝朱砂二钱明雄二钱川军三钱)聚诸种有毒虫类筑物为一方,功能镇静镇痉,解毒消炎,凡阳症之红肿热痛,痈疔大毒,发背、横大毒,及小儿半身以上各种疮症,皆可服用,尤以小儿半身以上疙瘩、疮疖等症,更为有效。因其富有镇痉作用,故又适合于惊痫抽搐,麻痹拘挛,诸风掉眩,手足震颤,口眼歪斜,角弓反张,半身不遂等神经疾患,对破伤风的疗效,有时竟超出“玉真散”之上。编者常于瘰溃疡、疤骨流痰患者,使其早服金蚣丸,晚服中九丸,颇收治效。二者兼服,并可避免中九丸的副作用。

    3.三香丸(丁香二钱 木香三钱 小茴七钱砂仁五钱紫苏七钱黄芩一钱 茯苓三钱 猪苓一钱 白术三钱 陈皮三钱 干姜一钱 泽泻一钱 香附二钱 木通一钱 草果五个 花粉三钱) 是由多种芳香性健胃药组合而成,功能行气宽中,消食健胃,除胀镇呕,止痢塞泄,祛痰利水,为体质虚弱、消化不良的外症患者必需的补助品,并可调整中九丸的副作用。

    4.化肉膏( 桑枝灰五升麻梗灰五升广锻石五升未发者  共合一处备用,另以威灵仙一两,川乌四两,草乌一两,野芋头一两,生半夏一两,巴豆五钱共为咀片,煎成浓汁,将前灰放在竹箕内,先用稻草垫底,继将药汁淋于灰上,滤下之水,用器接收,滤得之水,以沾于舌上如针刺者为佳,约一大碗,入锅慢火煎之,俟浓缩到相当程度时,再加白矾一两,收膏贮瓶,黄蜡封口备用。) 为变相的轻氧化钾,有腐蚀作用,今更加入巴豆,其腐蚀力遂愈形强大。凡腐蚀药,均不免有疼痛,故加入灵仙、川乌、草乌、半夏等镇静药,借以麻醉局部,缓解疼痛。在翻花起弦、多骨绵管等场合,可去腐生新,脱管化绵,盖冥顽不灵的慢性顽疮,非藉此种大刀阔斧的峻剂,实不足以收疗效也。

    5.药线(白砒三钱明矾七钱)中的砒、矾二物,是强有力的腐蚀剂,亦即“三品一条枪”的骨干药。凡瘰成茧,及痈疽溃后之久不干脓者,皆可用之,腐去自然新生,惟用时异常疼痛,是其弱点。编者时常加入蟾酥、乳、没合用,以缓解患者的痛苦,颇如理想。又本品与“化肉膏”有同样作用。

    6.紫霞膏( 铜绿五钱 血竭五钱 乳香五钱没药五钱松香一两蓖麻仁一百粒 轻粉二钱) 能拔毒镇痛,化腐生新,举凡一切顽疮,瘰疠、湿疮、梅毒等症,均可贴用,未成者可以消散,已溃流脓,久不收口者,可以促使迅速收口,虽久年疮亦有显效。

    7.千捶纸(白砒五分明雄一钱)中的砒、雄皆具腐蚀作用,且能杀螺旋体,故对溃烂梅疮,经久不愈,脓水不干者,贴之可以化腐生肌,敛口干脓,并可用于一切溃后久不收口的慢性疮症。

    8.太岁墨(山慈菇一两 千金子一两大戟一两蚊蛤二两去虫麝香一分 川乌二两草乌二两)是流行祖国若干年代的“紫金锭”,用途广泛,效力宏大,在外科门中尤有不少助力。

    9.代针散(巴霜一钱信石一钱明雄一钱)是“咬头膏”或“针头散”的同类物,凡皮薄疮疖,内脓已成,不得穿头而畏用刀针者,以此敷之,约一日间,疮头即自行穿溃。倘皮太浓者,须先将疮头用三棱针刺开少许,然后敷药,方得穿破。疮未化脓时,不可使用。

    10.熏洗汤(银花三钱 羌活 独活 川乌 草乌防风苍术薄荷 苏叶各二钱 桑叶 桃叶 槐叶 樟叶各一握) 中药味有镇静镇痉,杀菌消炎,祛风除湿诸种作用,凡红肿疼痛的阳性炎症,皆可熏洗,功能消炎、解毒、镇痛,是一种具有药效的水疗法。

    11.天然散(铅粉一两)的生肌作用最强,凡一切外症溃后,脓水常流,疮绿发痒,及不敛口的疮疡,皆可使用,功能收水干脓,生肌敛口,足敌三仙、滚脓方,而便利则过之。

    12.麻凉膏( 川乌四两 草乌四两生南星二两野芋头四两芙蓉叶四两)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凡一切疼痛难忍的疮毒,皆可使用,有消肿、排脓、镇痛诸作用。

    13.解毒膏(白芷 白蔹 白芨 川乌 草乌黄芩独活细辛各一钱五分 荆芥 栀子 连翘 羌活 黄连 阿胶 海藻 山甲 昆布 大黄 木鳖 血余 赤芍 薄荷 牛膝 木瓜 防风 石燕海带黄柏桃枝 柳枝 桑枝 杉枝 天丁 密陀僧各一两 水粉四两炒过 黄丹三两 香油八两) 能消炎解毒,散结软坚,祛风除湿,对于一切阳症疮疡,都有其相当的作用.
    从以上的方药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几首方药如紫霞膏、太岁墨、药线等分别为《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等书所收录,应用于临床实践.究竟是民间的中医师采用了他们的学术经验,还是这些中医大家吸收了民间的优秀治法,有待医史学家去考证.只是我想,这样的互动给中医提供了一个好的出路.在信息闭塞落后的古代尚能如此,而在信息兴旺发达、资料健全的今天,我们却做了些什么呢?


       但同样在民间,我们见闻了太多的虚假信息、虚假治疗、甚至是虚假中医.造假、混乱与保守成了民间中医最大的弊端,极大地限制了民间中医的健康发展.

    如果不是因为造假,就不会出现众多冒名顶替的师传祖传"高手"来吹嘘他们包治百病的神方.

    如果不是因为混乱,就不会出现普通的农民甚至文盲迅速演化成无所不能的神医.

    如果不是因为保守,就不会出现像中九丸这样优秀的方药因工序复杂而在几百年里秘而不传的怪象.

    我曾在国内某知名中医论坛上亲眼目睹了一位普通农民演化成中医治癌专家"行医"骗财,惟利是图的劣径;也曾见证了我省某民营肿瘤医院的民间中医居然能一律给肿瘤患者与普通病患者处以完全相同方药的奇闻;还有更多的,则是留在那些癌症患者与其亲人身上永恒的痛,那种抱着美好愿望,结果却遭受欺骗而人去财空的落寞.

    是什么,给了那些本不是中医却成"神医"的伪装;是什么,给了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行骗的土壤?

    当纯朴的民间中医正在被当前的中医政策边缘化消亡的时候,那些不再纯朴的伪民间中医们却在呼风唤雨,大红大紫.

    我一直以为,靠学校的教育,现代的医院,正规的制度,现行的中医政策与战略是根本培养不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的,相反只能造成中医的畸形发展.优秀的中医应该是扎根于民间,扎根于传统,是师带徒式手把手的艰苦磨砺,具有自己的个性,具有灵动的思想.而不应该是教科书来规定你该用这个药,不该用那个药,该用多少多少剂量,超出了就会怎样怎样;不应该是写了多少狗屁不是的论文,考了多少妖化奴化的职称,做了多少劳命伤财的实验,而才能终成正果似地成了什么"名医大师".

    可是,我们纯朴的民间中医在没有论文、没有职称、没有实验、没有学位、没有荣耀,什么都没有除了会治病救人的情况下,谁来证明他们的疗效,谁来肯定他们的价值,谁来保障他们的权益?那些留存在他们身上的宝贵的中医经验又将传承于谁?而能延续多久呢?

    也许我们没有赵学敏积几十载心力收集民间经验,最终著成《串雅全书》的坚持与付出,时代所限,已不可同日而语了.只是在中医畸形发展的今天,要记得民间那一块宝地;要记得那些纯朴民间中医的存在;要学习他们可贵的经验;要关注他们的命运.因为他们的去向将有可能是我们这些真心向医的青年中医的下一个归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外科十三方6
民间中医 (2015-05-24 20:20:46)
236-外科十三方考
灵药秘方
道医学堂丨道医外丹及其外科运用方法!
揭开面纱:“濒临灭绝”的中医外科“仙”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