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菖蒲莳养

栽种菖蒲,又是一门深奥而又雅趣的学问。北宋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途经湖北大冶慈湖,曾采得菖蒲数本,写下《石菖蒲赞》:“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


  发展到明清时期,菖蒲成为文人雅士书房案头的清供,对盆、形、栽等诸多方面更加讲究。尤其是以蒲附石的栽种法流行一时,书籍中皆有记载。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上记有养石上蒲法:“芒种时种以拳石,奇峰清漪,翠叶蒙茸,亦几案间雅玩也。石须上水者为良。根宜蓄水,而叶不宜近水。以木板刻穴架置宽水瓮中,停阴所,则叶向上。若室内即向见明处长,当更移转置之。”


  近代名人沈荫椿先生的《微型盆栽艺术》也有菖蒲一例:水性的玲珑拳石之上,年深日久,则愈生愈密,入夏后经多次剪短叶丛,叶片渐趋短细,尤其钱蒲类,衍生繁密,墩墩罗列,细碧洁净,分外逸致。”


  菖蒲莳养也是一件费力之事。昔人种菖蒲有种诀云:“春迟出(春分方出),夏不惜(四月十四菖蒲生日,用竹剪去净,自会生长,不必爱惜),秋水深(深水养之),冬藏密(须藏密室)。”又忌诀云:“添水不换水(添者虑其干,不换存元气),见天不见日(见天沾雨露,见日恐焦枯),宜剪不宜分(频剪须细,或逐叶摘剥更妙,多分则叶粗),浸根不浸叶(浸根则润,浸叶则烂)。”


  如果养得妙,据说石菖蒲还会开花。古诗有云:莫讶菖蒲花罕见,不逢知己不开花。《梁书》载:“太祖皇后张氏尝于室内忽见庭前菖蒲生花,光彩照灼,非世所有,后惊异之,谓侍者曰:汝见否?皆云未见。后曰尝闻见菖蒲花当贵,因取食之,生高祖。”


  《风俗通》中也说:“菖蒲花难见,人得食之,长年。”据说苏东坡盆中菖蒲莳养数年,忽开九花,人以为瑞。李白先生在《嵩山采菖蒲者》中吟曰: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古人赞美菖蒲“有山林气,无富贵气。有洁净形,无肮脏形,清气出风尘以外,灵机在水石之间,此为静品,此为寿品,玩者珍惜。”据说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是菖蒲生日,居然已有嘉兴、上海、苏州等菖蒲爱好者共同在倡办菖蒲会,举办馆藏菖蒲作品展、出版菖蒲专辑、举办“菖蒲雅集”,弘扬菖蒲文化,可谓热闹。


  菖蒲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自古即是历代画家笔下的常客,石涛、八大、金农、罗聘、齐白石等等都给她画过像。江南一地画风更甚,常能在晚清民国的清供图中见到菖蒲身影。吴藕汀在《十年鸿迹》中说:“百年来,我见过嘉兴画蒲石者,有文後山、朱梦泉、吴秋农、蒲作英、郭晓楼、张唫逋诸人。”


图:网络

编辑:博雅盆景/boyabonsai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赏|菖蒲:此为寿品,玩者珍惜
无事说菖蒲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菖蒲水石培养学习资料
本草述钩元 卷十二 水草部石菖蒲
论菖蒲十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