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石隽
       侯孝贤开拍筹划了数年的[聂隐娘],演员表中除了舒淇、张震、谢欣颖等,还有一个叫石隽的名字赫然在列。与此同时,2012年的金马奖把象征至高无上荣誉的终身成就奖今年也授予了石隽。石隽,这个几乎要被而今的观众几乎遗忘的名字,突然就这样重现于各大报章之上,让人重忆起他在胡金铨那一系列电影中的身影,就犹如一个古代人陡然间从焦黄的胶片上穿越而来。
 
石隽


古代人
       绝大多数观众都是看了徐克版的[新龙门客栈]后才去回看胡金铨版的[龙门客栈],所以看惯了梁家辉风流倜傥的周淮安,再来看石隽肃然禁欲的萧少镃,在观影快感上多少会有些失落。石隽在[侠女]、[山中传奇]等片中饰演的文弱书生,审美上也非我们想象的聊斋鬼怪故事中的翩翩公子形象,例如张国荣的宁采臣。即便只是在胡金铨电影群像之中,石隽也是一个过于低调的存在,会被徐枫、上官灵凤等女侠轻易掩去了光芒,亦无白鹰在[侠女]、[忠烈图]、[迎春阁之风波]等片中的锋芒毕露。虽然同门师姐郑佩佩直接说他“丑“还是过分了一点,但石隽给人的第一印象毫不起眼确是不争的事实。
       不过当你跟着石隽经历着那一个个或跌宕或缠绵的故事,你就会发现他竟是那么从容自在地生活于那个古旧的世界里,或舞刀弄剑,或吟诗作画,或花前月下,有一种古人独有的风雅,就好似是从那个古旧的年月里生长出来的一样。
       像个“古代人“,这正是胡金铨选石隽来出演[龙门客栈]中萧少镃一角的主要原因。
[龙门客栈]

       这个本名叫张石华的人,12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台湾地区,七年后进入空军学校,之后因为性格问题与长官有罅隙,加之喜爱动物和西部牛仔片,而转学进入台湾大学畜牧系专业。遇到胡金铨时,他已从台湾大学畜牧系毕业后任研究助理多年,对于演艺事业从无念想,更何况彼时已过而立之年,这在出名要趁早的演艺界算是绝对的大龄。
       那日石隽与朋友在台北西门町碰到胡金铨导演和严俊导演在一家冰果店聊天,在朋友引荐下,石隽与胡金铨结识,没想到胡导对石隽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要不要当演员?”石隽作为“古人”,对这样略显离谱的提议,当然第一反应就是礼貌地拒绝。但他对面坐的是能为了一缕阳光领着剧组在山坳里等上数天的胡金铨,于是面对胡金铨“你要不要试试看嘛?”的步步紧逼,石隽心想:“这说话的可是当今数一数二的大导演,他为什么会这么问我呢?”心下一动,终于同意去参加演员的甄选。
       试镜的底片还未冲出来,胡金铨就要与他签六年的合约,但一来石隽原本打的算盘是在做演员的同时,仍然做自己的老本行,未料合约规定不许兼职,且每月一千的片酬还及不上自己当时的薪酬,遂起身告辞而去。胡金铨见状,立马追了出去,细细了解状况后,二话不说承诺将给他薪金翻倍并分红,石隽才答应签约。从此入了电影行,这才有了银幕上那一个个鲜活的古代人。

儒生
       1967年5月23日,石隽跟着胡金铨来到贯穿台湾地区东西的中横公路谷关地区,正式开始长达半年的拍摄。虽然开拍前只接受了几个月的演员培训,虽然拍摄[龙门客栈]时,他还想着“如果不行的话,拍完了这部戏,就回去干我的老本行”,但石隽第一次面对镜头就镇定自若,举手投足间恰是胡金铨试图呈现的“为人狷介,仪表平凡,少为人识,虽精通书剑,但不求闻达,浪迹天涯,到处为家”的儒侠。
      “中午,烈日当空,小盆地里晒的几乎冒烟。一个青年人由山峡走向龙门客栈,他头戴大沿草帽,挂白纱面罩,身穿宝蓝纱罩袍,内衬黑纱长衣。腰系红板带,左肩挂”褡裢“袋,右肩扛雨伞,上挂小土布包袱。他身上一层薄尘,腋下涔出汗渍,显然是经过长途跋涉,但面无倦容,神态悠闲,有如游山玩水。”这是胡金铨在[龙门客栈]剧本中对萧少镃出场的描述,固然与石隽的最终呈现有些微差别,但伴随着背景处《姑苏行》的清亮笛声,石隽身上独有的古雅内敛气度扑面而来。
[龙门客栈]

       梁家辉的周淮安出场造型与胡金铨笔下写的萧少镃无异,只是置身于黄昏的大漠,手边多了一匹马,音乐更是成了金镶玉风沙中的嘹亮歌声,充满了情欲的暗示。而随即与邱莫言在走廊上你侬我侬的一场对话,也让周淮安的形象充盈着一种全然世俗的性情。倒是[卧虎藏龙]中周润发的出场与石隽的亮相颇为近似,一袭素袍,牵着骏马,从粉墙黛瓦的古镇河堤上缓步走来,谦虚、内敛,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和煦,却又有高深莫测的王者之风,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是李安对萧少镃的一种致敬。
       吴迎君在《阴阳界——胡金铨的电影世界》一书中写道:“电影儒侠胡金铨和他所书写的侠士的相同之处,不在于职业身份的相通,而在于侠气的相通,主要凭借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气概,而不是形式化的资格的‘侠’的信念所确立,故而可和儒家信念结合而成‘儒侠’,周润发如是,石隽更是如此,尤其体现在接下来的一场客栈戏中。石隽于客栈中初会番役,不卑不亢,但眼神中神采飞扬,不动声色地以假扮中毒而诱敌深入,而后气定神闲地与番役交手,举手投足间一派文雅之姿兼有游戏谐趣之态,如焦雄屏所述“向他下毒手的人紧张地半死,斜睨偷窥,额角冒汗;他却在这头做戏,假装不知情中毒,呲牙咧齿,和对方开了个大玩笑”。
       而该儒侠形象,当然更主要还是体现于对于谦子女的救助之上,为正义和知己者不惜慷慨赴死。而在家国大义之下,萧少镃对于朱辉若有似无的情感也被点到即止,仅余萧为朱疗伤,及大敌当前时,萧告诉朱:“你先走吧,现在很危险,他们要射箭了。“等寥寥数场清淡之戏,呈现出胡金铨“先就道德伦理之大欲,而后就个人情欲之私欲”的儒侠伦理,与梁家辉的情侠形象可谓迥异。
       胡金铨说过:只要是正义感点滴的流露,则不论是做任何行业的人,皆可称为“侠”。故而石隽随即在[侠女]中饰演的顾省斋,虽为一介书生,全然不懂舞刀弄枪,但为救助义士而对抗锦衣卫(虽很大程度上是出于男女之情),仍担得起儒侠之名。
       [侠女]开场不久,以卖字画为生的石隽回到家中,面对母亲叫他参加乡试的劝诫,他笑着表示拒绝,并自言自语道出“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出师表》名句,墙上赫然一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字画。言行间透露出与萧少镃相同的,不在朝廷腐败的当下追名逐利、而保持人格独立的人生理想,是为中国古代儒者的风骨。
       而手无寸铁的石隽,在邂逅为锦衣卫所追杀的侠女杨慧贞之后,在闹鬼的古宅中设下重重机关,让母亲在村中散播闹鬼的谣言,之后诱敌深入,让杨慧贞及其下属大开杀戒,过足了诸葛亮般的谋士之瘾。个中谋略,之后又在[忠烈图]中被俞大猷及其儒侠义士们发扬光大,尤其那一场一面听着哨兵以笛声传敌情,一面以围棋安排御敌之法的戏,影评人罗卡也赞道:“好一派儒将运筹帷幄之风。”可惜如此文韬武略在后世的侠客身上已再难得见。
[侠女]

       接连饰演两个彪炳影史的儒侠之后,出现在[山中传奇]、[空山灵雨]中的石隽依然是儒者模样,但随着胡金铨创作思想的进阶,其儒者的本心却有了根本的变化。
       [山中传奇]中的石隽是彻底的文弱书生,本应认真抄经为战死的孤魂超渡,却沦陷于厉鬼乐娘的美色。胡金铨的太太、[山中传奇]的编剧钟玲在《鬼气、美感与文化》一文中写道:“两位女主角依云和乐娘可说是分别代表了道家思想中阴与阳这两股力量。书生则可以象征我们的意识。当阴阳两种力量产生互动及矛盾、冲突的时候,书生所代表的意识就只能被动地去承受,去随波浮沉。”于是这个被动的书生何青云只是徒有儒生之名。但何青云一角,却让石隽首次提名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并对后世的书生形象产生了极大影响,尤其[倩女幽魂]系列中的张国荣,虽少了石隽的迂腐之气,但却同样背着竹背包行走在荒郊,同样缠绵于鬼怪的温柔乡中。
[山中传奇]

       再往后,石隽成了[空山灵雨]中贪慕权利的僧人,为方丈之位狗苟蝇营如跳梁小丑,结果枉自徒劳。再往后,石隽在[大轮回]的三世中分别饰演了锦衣卫、戏班班主和民间法师三个角色,尤其第一世,竟成了当年[龙门客栈]中的被搏杀的对象,站到了萧少镃利剑的那一端,虽演绎精彩而拿下当年亚太影帝,但石隽儒生形象的破灭多少让人不免唏嘘。

不散
       虽然银幕上的儒生形象不复存在,但石隽于银幕下的言行却仍使其不脱“儒侠”之名,金马奖发布的关于石隽得终身成就奖的通稿中写道:“石隽的影龄即将近半世纪,从进入影坛开始,就坚持不轧戏,兢兢业业恪守演员岗位。除了演技精湛,具备突出的银幕形象外,石隽在银幕下的谦恭有礼、出色内涵,更是为行内所称道。“
        石隽当年以32岁“高龄“进入联邦影业,被同时入行的徐枫、上官灵凤等后辈以“大哥“相称,而在数年合作之中,石隽也确实也如大哥般关照她们。当年[山中传奇]和[空山灵雨]剧组远赴韩国外景地取景,山野之处常遭遇停电,剧组之内时常突然间陷入一片黑暗,此时,就会听到徐枫高声叫道:“大哥!大哥!”其为人之和善可见一斑。
       而当年入行时,胡金铨教导不许乱轧戏,尊称胡导为师傅的石隽几十年铭记在心,平均每年只接一部戏,为此推掉上百部片约。一次在拍摄黄枫导演的[夺命金剑]时,有另一部电影找上他,黄枫导演特别贴心地:“他们出早班通告,我就出晚班,绝对不会让你撞期的。“但石隽仍坚守师傅的教导,而拒绝。
       他从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没有任何不良嗜好,无论生活中抑或银幕上,均极为珍惜自己的形象。珍惜到因为有床戏,而推了柯俊雄的[大阿哥],甚至只是因为有从床上起身、女孩帮他穿衣的戏,而推了姚凤磐的[玄机]。他十分顾及家人的看法,因为太太不喜欢他在片中谈三角恋,而推了李美弥的[晚间新闻],因为女儿不喜欢他在片中打老婆,而推了万仁的[油麻菜籽]。
其实就石隽这种“古人”的个性,是不适合在现今的演艺圈发展的,但他偏偏就挺着身板演了四十多年。
        2003年,蔡明亮在[不散]中,让行将关门的福和大戏院以[龙门客栈]作为谢幕电影。福和大戏院里空荡荡的观众席上,已过耳顺之年的石隽坐在那里,看着三十年前的斑驳影像,光影投射在他年迈的脸上,影片放至高潮处,只见两行清泪从老人的眼角流下。散场后,石隽遇见同来看电影的苗天([龙门客栈]中饰演反派皮绍棠),苗天说:“很久都没有看电影了。”石隽答:“没人看电影了,也没人记得我们了。”
[不散]


        老人言语间的怅惘不免让人感慨万千,大侠的老去,光影的浮沉,时代的更迭,一切都无可挽回,幸好有电影记录了那鲜衣怒马的时光,也幸好仍有电影要继续记录他依旧儒雅的身影,来悼念那逐渐老去的一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照着看胡金铨的《龙门客栈》和徐克的《新龙门客栈》,果然如徐浩峰
大师丨开一间胡金铨“龙门客栈”,等于开武侠电影学校
看完1967年版《龙门客栈》,才明白港人对它执念为什么这样深
乱世侠客行——胡金铨回顾展
卿云馆·08 | 武侠第一大导胡金铨:我是如何拍古装片的
我看《龙门飞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