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宇宙之问》光速为什么是恒定的?
播报文章
科学聚焦发布时间: 11-0522:03
人类在认识光的性质之初,认为光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同时认为它在传播的过程中像声波一样需要一种媒介,人们假定了一种介质,称为“以太”,并假想光在媒介以太上进行传播。
以太的提出,最早是亚里士多德所设想出来的,用于弥补柏拉图四元素说中对应的几何空缺。后来,以太不断地出现在科学界,并随着历史时刻的不同,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在17世纪,法国哲学家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 1596年—1650年),最先将以太引入科学,建立了以太漩涡说,用以解释太阳系内各行星的运动。笛卡尔赋予了以太某种力学的性质,在笛卡尔看来,物体之间的所有作用力都必须通过中间媒介物质来传递,不存在任何超距的作用。他认为空间不可能是空无所有的,它被以太这种媒介物质所充满,以太虽然不能被感官所感觉,但是它能传递力的作用,像引力和磁力等作用力。
英国的物理学家胡克(Hooke)进一步提出了光的波动学说后,他认为以太作为一种物质在空间中无处不在,以此作为波动媒介。这种观点由荷兰物理学家克里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 ,1629年—1695年)进一步发展,惠更斯用空间中无所不在的以太来说明引力现象,在这一时期的以太被称为光以太。
18世纪,经历了以太论的没落时期,笛卡尔主义者拒绝引力的距离平方反比定律,使得牛顿的追随者开始反对笛卡尔的哲学体系,连同笛卡尔的以太论也在反对之列。随着牛顿引力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观念的成功,以太论占了下风,超距作用力开始盛行起来。
到18世纪后期,人们发现电荷和磁场同样遵循着距离平方的反比定律,光以太的概念被彻底抛弃了,整个18世纪,以太观念处于沉寂时期。
19世纪,以太再次被提到桌面上来,作为光的一种传播介质出现。人们认识到光是一种波,生活中的波大多需要传播介质,声波的传播需要借助于空气,水波的传播需要借助于水等介质,人们开始设想光的传播介质是什么呢?人们想起了以太,因为没有可以替代它的物质存在,以太作为一种光的传媒介质,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按照当时的观念,以太无处不在,并且它没有质量,绝对静止。根据这一性质,人们设想假设太阳处于以太中,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相对于以太具有一个速度V ,因此在地球上测量光速,在不同的方向上,测得的数值应该不同,最大的速度应该是C+V ,最小的速度为C-V 。
19世纪后期,也就是在1887年,迈克尔逊(Michelson)和莫雷(Morley)希图通过实验得出地球相对于以太参考系的速度V,这是一项用迈克尔逊干涉仪器测量两束垂直光的光速差值实验,如果两束光的速度有差值,就会被干涉仪记录下来,然而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都是零,没有出现预期的干涉现象。
迈克尔逊-莫雷的著名实验证明了一个现象,光在空间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光在宇宙中传播不需要任何介质,以太的观念再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光速不变原理最后成为了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一条重要的假设。
光速不变原理认为,光相对于任何惯性的观测者,它的传播速度都是一个物理常量,与观测者和光源的运动速度无关。
光速的大小实际上是由两个常数决定的,一个是真空介电常数,一个是真空的磁导率,这是因为光是电磁波的缘故,这两个常数和麦克斯韦方程息息相关,我们可以通过麦克斯韦的波动方程得出光速的方程式。
我们由麦克斯韦的波动方程:
可以推导出:
从上式可以看出,光速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常数,不以观测者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与观测者参照系的状态无关,光速不变原理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一个重要假设,如果光速是可变的,相对论的大厦就会倾塌。
迈克耳逊和莫雷实验为光速不变原理提供了重要证据,因此二人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后来经过科学家测定光速在真空中传播的数值为299792458米/秒,为了方便,我们通常四舍五入记作3x10^8米/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相对论(3)牛顿力学为什么非要假设以太存在?
科学史:万有引力不是“苹果为什么落地”这么简单
“以太”真的存在吗?
光线与引力场之间的关系
光速不变原理是怎么被发现的?
相对论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