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整理和不整理的孩子,十年后过的是不一样人生

原创 小七 六加一礼仪品格教育 2022-09-14 17:01 发表于北京



会整理的孩子生活习惯好,做事更有条理,具备超强的自律能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懂得感恩……无论哪一条,都会让孩子走向更好的未来。




作者丨小七

来源丨六加一礼仪品格教育


前段时间,有一个姐弟俩收拾客厅的视频火了。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短短几分钟,姐弟俩就把玩得乱糟糟的客厅收拾得干干净净。两人分工合作,训练有素,收拾完后甚至还擦了桌子,拖了地。

睡得迷迷糊糊的爸爸,直到被扯了被子,才发现屋子已经焕然一新了。

来源:抖音用户阿强一然

网友们纷纷感慨:

两个宝贝太可爱的了,太能干了!
这样的孩子请给我来一打!
俩娃真好,知道收拾玩具,把我这俩娃寄过去培训两天吧
这是来报恩的呀,好想知道爸妈是怎么教育孩子!习惯太好了

对此,孩子爸爸说:“其实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亲力亲为,给予空间让他自我发挥,会更加自律。”

翻阅视频可以发现,两个孩子在这种教育下,确实表现出了超越年龄的自律。

女儿在家玩耍时,仍不忘练习舞蹈动作;

暑假会自己安排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即便爸爸叫她出去玩,也坚定地表示:要在家写作业;

来源:抖音用户阿强一然

去超市购物,两个孩子也会按照约定好的金额来选购……

来源:抖音用户阿强一然

看着这两个懂事的孩子,让人不禁感叹,这位爸爸从生活小事--收拾整理入手,放手让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原来包含着大智慧。

让孩子学会整理,不仅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培养孩子相应的时间规划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自主能力,懂得自律。

让孩子从小就学会整理,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废掉一个孩子

从不让他整理开始

为什么开头那个整理的视频能引发家长们的共鸣,火起来呢?

因为有了孩子之后,大部分人的家里是这样的:

一位妈妈留言回忆了自己的惨痛经历:孩子玩了一个玩具扔了玩下一个,我在后面跟着一边捡,他一边扔。心好累……

妈妈们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天,好不容易将孩子哄睡,想要放松一下,结果还要花费大力气,先把乱糟糟的房间收拾整齐。

一家母婴网站曾针对“孩子都有哪些坏毛病?”这个问题做了调研。

最终“孩子不爱收拾、乱丢乱扔”成为了让大多数父母最头疼的问题。

有人认为,孩子小时候乱一点无关紧要,甚至认为无序的环境可以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哈佛商学院调查显示,一所学校中——

课桌收拾齐整的孩子,

往往成绩优异乐观开朗

课桌乱成一团的孩子,

往往成绩中下、马虎粗心,生活中也丢三落四。

这正好印证了之前网上流传的学霸和学渣的对比图:

学渣的书桌杂乱无章,零食充电线随意扔着;学霸的书桌则整齐有序,没有多余的杂物。

整洁的桌面所体现出的,除了良好的整理习惯之外,更多的是通过整理培养出的做事的条理性超强的自律,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正是这些能力促成了学霸的诞生。

所以,千万别小看整理这件事。

有家长说,整理肯定是必要的,但是现在孩子还小,等孩子长大了就会了。

但能力并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人也不是到了一定的年岁自然就会获得相应的经验。

否则,类似下面这些新闻也不会层出不穷↓↓↓

大学生宿舍垃圾成堆;

租客不爱卫生,将出租屋祸祸成“垃圾场”;

中国留学生退租时,屋内堆满垃圾……

从大学到社会,由于不会整理造就的垃圾场一个又一个,甚至丢脸丢到了国外。

可见,不会整理的孩子,不仅生活习惯不好,也会影响到日后的学习、工作,甚至是整个人生。

在网上有一组关于中美儿童成长教育的对比。

美国的孩子从1岁开始,就练习自己整理玩具、铺床、摆餐具等……

而我们的孩子,1岁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成长,3岁开始被各种培训班包围……

美国从小就注重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我们却将学习当做第一要务,希望孩子从小赢在起跑线上。我们总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能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仅仅学习好,并无法过好这一生。

当孩子离开父母,进入社会,真正支撑他走得更高更远的是他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作为父母,最大的爱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就从整理开始。

幸好,被家长们忽视的这一点,已经陆续出现在了相关“政策”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整理能力的培养被详细写入其中: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9月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整理与收纳是贯穿其中的重点内容。


这一条条的政策,都在强调着同一个信息:孩子必须从小培养整理的能力。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曾说,“我教了四十多年高中了,在我看来,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早识字重要。”

整理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能力,越早教孩子学会整理,孩子就可以越早学会对自己的物品和空间负责,培养自理、自律的能力,树立独立自主的人格。

学会整理
让孩子受益一生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一切人生日用的事,都是他们的教育。”

让孩子学会整理这件日常小事,就是为孩子的将来打基础。

◇1、会整理的孩子,生活习惯好,不拖拉

《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嗯哼有很多的玩具,玩起来也会弄得到处都是。

妈妈霍思燕没有选择帮孩子收拾,也没有抱怨,而是用温和的言语和行动引导嗯哼自己收拾。

由于玩具实在太多,霍思燕还建议嗯哼将玩具分类整理后分享出去。

在整理的过程中,嗯哼知道屋子要保持整洁,学会了给玩具分类,也在分享玩具的过程中,懂得了如何取舍。

家长们还可以将“整理”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

比如写完作业后收拾书包,换下的衣服放到脏衣篓,用完的东西物归原处……孩子会在这一件件整理小事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什么叫执行力,减少拖延。

◇2、会整理的孩子,动手能力强,更聪明

加拿大神经外科医师彭菲尔德根据大脑的不同区域,与调动的身体各部位相对应,描绘出一幅“大脑地图”,也就是著名的“彭菲尔德地图”

彭菲尔德认为,大脑调动身体某部位的比重越大,那它对大脑产生的作用就越明显

通过“大脑地图”,我们可以发现,手指和手掌占到大脑运动区域1/3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对手进行锻炼和开发,那大脑就能接收到相应的刺激,从而变得更灵敏,孩子也会更聪明。

叠被子、整理玩具和图书的过程,就是灵活运用小手的过程。

他会用小手抚平被子上的褶皱,折叠、翻转被子;整理玩具的时候,他触摸每一个玩具,挑拣、擦拭、摆放……小手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刺激大脑的发育。

3、会整理的孩子,做事有条理,学习会更好

整理,其实是为孩子建立一种秩序感。

蒙台梭利曾说:“秩序”不仅仅是指把物品放在适当的地方,还包括遵守生活的规律、理解事物的时空关系,以及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内在的联系。

孩子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空间和物品,进而就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清华大学曾晒出一系列学生笔记,让#清华学生的计划表#冲上热搜。

这些学生的计划表是“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的展品,包含笔记、作业、计划等。

凌晨1点睡觉,6点起床,6点40学习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字迹工整、思路清晰。

虽然休息时间较少,但其强大的时间分配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还是引得大家纷纷感叹“这样的学生怎能不优秀!”

人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教会孩子整理,就是帮孩子建立秩序感,训练条理性,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自律,进而学会管理自己的人生。

◇4、会整理的孩子,更有同理心,懂感恩

《少年说》中有一个男孩向妈妈喊话,希望妈妈不要再逼他做家务了。

这位妈妈却回复说:“你现在做家务,你会有责任感,你将来的时候,你会对你的家人,承担责任。”


孩子从小学习整理,就是家务的一部分,在整理的过程中,体会爸爸妈妈的辛苦,便会生出对家人满满的爱,主动扛起自己的责任。

这样长大的孩子,上学时能承担学习的责任,进入社会也会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组建家庭后更是会对家人负责。

托尔斯泰说: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和失败。

孩子责任心的培养,就从整理开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生活老师”

那想让孩子学会整理,是不是只要要求他每次玩完玩具自己收拾,每天起床自己叠被子就可以了呢?

并不是!

孩子和大人是不同的,你和大人说一遍,他就懂了,但面对小孩子,要做给他看,陪着他,教会他。

具体如何做呢?

◇1、父母的自我整理

模仿是孩子最主要的学习模式。想要孩子学会整理,家长要先做好。

用完的东西放回原位,孩子就会理解什么叫物品归位;

吃完饭便去刷碗,孩子就明白了做事不能拖拉;

衣服按季节摆放,孩子就领悟到分类的意义;

不用的物品及时处理,孩子便学会了取舍……

孩子会无意识模仿身边的人,因此,把那些我们希望孩子去做的事情,变成自己日复一日的行为,你会发现,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像我们期望的那样去做。

2、建立亲子整理的物质环境

整理对孩子来说,一般是比较无趣和辛苦的,因此,家长要建立更好的物质环境,采用对孩子更友好的整理方式,制定大概的整理原则,降低整理的门槛。

a.整理玩具:

建议使用整理箱,不仅看起来更整齐,收拾起来也更简单;

对玩具进行分类整理,比如积木类、安抚类、声电光类;

睡前归位。

b.整理图书:

可以选择平铺,或者立式;

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摆放;

可参考三原则:“正在读”和“没在读”的分类整理;书籍的分类摆放不宜过于整洁细致;分类存放,及时淘汰。

针对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加入整理衣服整理学习用品的内容。

c.整理衣服

按照春秋、夏、冬分类;

当季的衣服放在好拿的位置;

孩子长得比较快,记得及时淘汰。

d.整理学习用品

按照科目分类;

文具、书籍、工具分类放好;

书桌尽可能留白;

每天写完作业后将明天要用的东西整理到书包里。

3、带孩子一起做整理

10个让孩子爱上整理的亲子游戏。(后台回复:“整理游戏”获取)

4从整理物品升级到自我管理

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加入更多的内容,让孩子从整理学会自我管理,获得更多的成长。

(1)进门整理--建立明确的界限感

每天回到家后的第一件事是物品归位,比如帽子、鞋子、书包分别放在哪里,这不仅是让孩子养成整理的习惯,也是让孩子建立起“内心的玄关”,设立行为的界限。让他意识到在家里和外面是不一样的,有些行为不能带到公共场所,家里的隐私也不能到公共场所宣扬。

(2)次日物品准备--提前准备优于临时补救

真正的整理,应该是事先准备,而不是事后收拾。与其因为因为孩子没有穿好衣服或者没有整理好书包造成迟到,不如提前一天将物品准备好。

(3)生活日程--时间需要被管理

无论是整理物品还是管理时间,目的都是为了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快速写完作业是为拥有自由玩耍和休息时间,早点洗漱是想和爸爸妈妈一起读喜欢的绘本……一起和孩子制定一个生活日程表吧。

(4)制定计划--有条理才能更从容

整理并不只是收拾,它会锻炼孩子形成自己的条理性和做事逻辑,套用到其他事情上,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计划吧,以超市购物为例:确定目标--搜集信息--归类分组--筛选取舍--列出计划并执行。

(5)自主安排--做自己的主人

挑一天出来,让孩子自己做主安排吧。爸爸妈妈可以给建议,但千万不要干涉太多哦~

(6)节日安排---投入生活仪式感

富养孩子,不仅是房间里堆满各种玩具和书本,更要关注孩子内心对生活本身的理解。十一假期,就让孩子来设计一下怎么过吧。

整理是再小不过的事。

但通过整理所掌握的方法、工具,训练出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力、自律能力、意志力……却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受益一生。

即便将来他离开我们,进入社会,也会凭借这些珍贵的能力和品质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走出自己的人生。

*部分内容参考自《教孩子学整理》作者:蚂小蚁

确定

  • 不看此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岁女孩当街哭泣“为什么我们家没有钱?”财商教育引父母深思…
霍思燕被宠成公主获赞无数,可她在育儿上做减法才更值得点赞!
1-3岁幼儿亲子游戏
六岁以前,我们该锻炼孩子哪些能力?这五种能力,值得家长关注
育儿:艺人王宥胜撕毁式教育:有一种伤害叫当面破坏你的东西┃微笑的力量
香港博士后妈妈:3个方法培养孩子分享品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