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明节 | 少时不懂清明意 如今满襟故人情
userphoto

2023.04.03 湖南

关注
节日福多多 2023-04-03 00:02 发表于北京

收录于合集

#清明节37
#节日祝福241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晏殊《玉楼春》节选


光阴匆匆

人间还在农历闰二月

一蓑烟雨趁东风

润物细无声的不经意间

山川万里已是一派蓬勃景象

四季轮回就是生命不熄

人生之成长

免不了数不清的告别

其中的一些告别

却成了永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宋)晏殊《玉楼春》节选


一寸相思一寸灰

4月5日

我们将迎来一个

思考人生来去的节气

清明

泪雨打落花满地

人间遍酿相思酒

 

清明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

和风撩动纯白的桐花

一切美好又如约而至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带走阴冷

雏鸟啼鸣暖春

世间万物向阳而生

三候虹始见

顶天立地的七色光彩

神秘且澄澈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唐)戴叔伦《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节选


随着长大变老

越来越懂清明了

乡愁深处

是亲人和故乡

让相思萦绕、往事在目

每年春天

梨花海棠总能相逢

风景一如旧时印记

可你却再不能伴我身旁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宋)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春色是花红柳绿

春色是细雨绵绵

却总会在清明时节

都化作相思的泪水

绵延记忆长河

缓缓东流

我们仍将带着

对逝去美好的思念勇往直前

一年盛时已然不远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魏晋)曹植《白马篇》节选


我们的幸福从何而来?

来自先贤们

在漫漫长夜中的艰难探索

来自英雄们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信念

神州万里、百川归海

我们不能忘记那些

倒在黎明曙光前的烈士们

他们的躯体不再温暖

那片长眠的土地却依旧炽热

清明节

作为龙的传人

请不要忘记他们

清明时节

古人于曲水流觞、花间品茗

谓之踏青

这一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起源于周代的清明

在历史发展演变中

和上巳节、寒食节的文化内涵相融相容

是一个既要慎终追远

也要活在当下的哲学符号

清明扫墓

是对祖先的“思时之敬”

这一习俗从唐朝开始盛行,相传至今

人们铲除杂草,清理墓碑

献上一束鲜花

献上一杯香茶

默默祝福或者诗文以祭

表达对先人的感恩

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取杨柳枝著户上,

百鬼不入家。”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

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

编成帽子、插在门楣、屋檐

古人折柳寄托哀思

人们也相信插柳可以辟邪

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

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

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养生知时节

也是老祖宗创造的生活智慧

清明时节

人体内肝气较为旺盛 

饮食应当以温润、清补为主

山药、菠菜、银耳、大枣等

甘温补脾之物

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另外

倒春寒可能会随时光临

请注意保暖

情绪也会有较大波动

请注意及时调整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祭奠先祖、思索来处

这份延续千年的仪式

承载了中国人心目中

家的温暖

亲情的厚重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折一枝新枝绿柳

编一顶项上桂冠

吹一首桃花春曲

忆一回少年出游

细雨纷纷,烟柳垂泪,行人断魂
是对逝者的缅怀
万物生长,惠风和畅,天清地明
是对生者的祝福
万物有灵,春发几枝
惟愿人间天上共安康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看开当下,心向美好,便可重获新生。

清明节,点亮【在看】,让我们为天堂的亲人送去一盏明灯,愿他们从此没有伤悲,也愿你我不负当下,幸福余生。

来源:百度百科、北中医三院护理部、诗词天地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
今日清明 | 寄哀思,敬无畏。
路在脚下·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节气|气清景明为清明
二十四节气 - 清明 Twenty four solar terms - Qingming(Tomb...
清明将至!这些事情你知道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