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正爱自己的人,都会在长大后“富养自己”
userphoto

2023.08.08 湖南

关注

原创 晓萍萍萍 晓萍萍萍 2023-07-04 11:10 发表于辽宁

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否会有一些未能实现的愿望?

我想,我们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会留下一些遗憾:

譬如,

一件心慕已久的玩具,一直没有获得;

一件喜欢的衣服,没有得到;

一个一直想吃的蛋糕,没有吃到;

一直想去的游乐园,没有去成。

这些都会成为在我们长大成人后的一种缺憾,一个未完成的梦想,滞留在心底,于是长大之后,就总想着把这些失去的遗憾补回来。

因此,在大多数人的心中都会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既然童年时,我所期待的没有从父母哪里获得。

那么,长大以后,何不如“做自己的父母”,好好地爱自己,富养自己,把曾经的缺失全都补回来。


01
实现小时候未实现的愿望

相信大家都会看见过这样一种现象,或者你此刻也在经历着:

小时候曾被父母忽视和拒绝的愿望,在长大成人以后,就总想着去实现它们。

例如:
不断地买漂亮的衣服,来弥补小时候别人有,自己怎么祈求也得不到的愿望。

小时候父母不允许玩得游戏,长大后,可以肆无忌惮地玩。

总之那些曾经无法满足的愿望,都在长大成人后统统地满足自己。

但是,当得到这些期望中的好东西后,自己却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开心,反而有一种莫名地失落感。

是因为它们过期了吗?错过了最想要的时刻,在得到时,是不是就没有最初特别想要得到它们的幸福感了。

即便是买到了一件曾经特别想要的衣服,也只是在拿到它那一刻感到幸福,没穿两次,也已经没有了当初特别想要得到它的那份期待感。

原本特别喜欢玩的游戏,现在玩起来也提不起来兴致。

为什么长大后的自己,已经有能力拥有自己曾经想要的那些好东西,却还是不开心,还是感觉内心的缺失感无法填满?

我们常常以为爱自己,就是要把曾经的缺失,统统买来弥补给自己就可以了。

但事实上,表面的满足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小时候残留的遗憾依旧存在,我们需要改变的其实是内在的关系模式。


02
重新建立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在客体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过去父母的养育方式会慢慢地内化到我们的心中,变成我们与外界的相处模式,同时也是与自己的相处模式。

形象地表述出来就是:内在父母与内在小孩。

所以,即便是我们长大了,自己独立生活了,内在父母的形象还是会无处不在,成为我们与自己与外界构建关系的模式。

因此,即使是我们现在有能力在物质与行动上可以弥补过去的缺失,但实际上内在的关系模式并没有变,内在父母依旧还是没有满足内在小孩的需求。

于是,你在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时,或是买一件心慕已久的东西时,经常就会有两个声音在打架。

就如,当你买了一件贵一点的衣服时,就会不自觉地陷入自我批判,觉得太贵了,又会回想起妈妈说过的话,赚钱不容易,花钱不要大手大脚,但你的内在小孩又非常的喜欢。

即便是买到手里,内心还是会有些自我责备地愧疚感。

而这些纠结的心理,都是源自于过去父母与自己的关系模式影响,于是长大以后,就会常常忽视自己的感受,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的东西。

就既在弥补自己的同时,又出现了在不断地批判自己声音。

所以,表面的富养自己,并不能从根本上实现爱自己的,唯有和自己重新建立关系模式,才能收获到心态上的幸福感。


03
重新建立内在关系模式的2个建议

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上。

既然我做这件事情时是开心的,那就欣然地去接受这份能够让你心情愉悦的感受,不要对自己做任何行为上地批判。

例如,

玩游戏是浪费时间,玩物丧志,应该把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买喜欢吃的蛋糕时,又会批评自己,价格太贵,热量太高,糖分太高,应少吃,把省下来的钱买菜.....

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玩游戏只要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就好,偶尔吃几次喜欢的蛋糕并不会有多罪恶。

因此,无论做任何事情时,既然想去做了就不要心生顾虑,而是要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做任何地评判,批判。

第二,庆祝自己的细小改变

内在的关系模式的形成是经过了多年的积累,所以千万不要期待自己能够迅速的变好,这不可能,也不切合实际。

心灵上的事情都需要慢慢来,我们可以关注自己的细小改变。

例如,一次没有对自己的批判,一次尊重自己的感受,都是改变内在关系模式的新开始。

所以,不要在做的时候嫌弃自己的改变的太慢,而是要去为自己庆祝每一次细小的改变。

当这些细小的改变成为习惯以后,就能迸发出更多的正能量。



写到最后

我们常常都认为爱自己就是要去满足自己的一切想法,这样做却是很好。

但对于一个从小缺爱,内在匮乏的人,再去满足自己的想法的同时,还会从潜意识中浮现出对自己的批判。

所以,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一边对自己好,又一边习惯于批评自己的习惯,就要试着去调整内在父母的态度。

对自己多一点宽容,你已经不再是那个没有资源的小孩了,长大后的你,已经有能力,也有资格对自己好。

记得点个「在看」,我们每个人都是宇宙的中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本质上是内在缺失的投射(非常好)
真正优秀的人都懂的,缺爱:是心中没有住下一个爱的人
转化与父母的关系---找回生命觉醒的源力,有助于你实现愿望
三角关系中孩子的痛:被父母排除在外,嫉妒,和内在的谋杀愿望
解脱对伴侶的依靠,打破父母传承给我们的婚姻魔咒
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距:思维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