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感不等于美感,放慢节奏,听大师蒋勋聊人生美学

原创 每日好书 郎club 2017-12-20


品味四来自郎club00:0011:07

  导  读  

  • 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风雅,而是能具体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种缓慢的心情,一种跟物质缓慢接触的情感,才有可能变成我们自己重新在生活中找回美的一种态度。

  • 我们不一定要永远往前冲,有时可以稍微慢一点,给自己一个找到生命本原速度的机会,恢复身体的速度感,让那些错过的风景再次进入自己的视野。

“最近在忙什么?”这句话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的寒暄语了。但不知大家是否发现,如果把“忙”字拆开来看的话,居然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表达:心死。原来只顾着忙的话,会让人的心灵死亡。因为忙着的我们走得太快了,还没顾得上汲取路上的“美”就已匆匆而过。长此以往,我们剩下的只能是一颗营养不良直至枯萎的心。所以,我们该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的双腿放个假,在有“美”的地方就不要再走了。就像今天,让我们姑且停下来,谈谈“美”。

那么下面为大家推荐的,正是来自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关于生活美学的《品味四讲》,我们可以一起来慢慢感受蕴含在平凡生活中“食、衣、住、行”里的无尽之美。

1

食之美

蒋老先生认为,“吃”是认识美的一个重要开始。如果吃得粗糙、吃得乱七八糟,其他的美大概也很难讲究了。所以呢,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去参观画廊、听音乐会、看表演就已经算是理解美了。美首先还是要回到生活的基本面,讲究一下与我们最切身相关的“吃”才是硬道理。

尤其对于我们大部分城市里的上班族而言,有时会忙到无法坐下来认真地享受一顿饭,只要能用快餐尽快地把自己喂饱即可。更有甚者,几乎每天都要依赖于外卖,基本没有心思去考虑食物的品质。可每天都匆匆忙忙吃完一顿饭的你,真的会用心去爱自己的生活吗?

其实再忙碌,我们隔一阵子也至少应该抽出时间,来好好品尝一餐精致的食物,来给自己找回真正的味觉。因为味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当味觉在匆忙的节奏中变得越来越麻木之后,其他感官的敏感度也可能会有所降低。

我们不要忘记,“尝试”的“尝”就是品尝的“尝”,尝试花一点时间去品尝一顿用心的菜肴,也是在品尝生活的滋味。口腔里的滋味,是会传递给其他的感官,给我们的人生留下一份美好记忆的。只有自己慢下来细细品味,对食物用心,对食物讲究,才能丰美一个人的生命的菜肴。

而我们强调的精致,并不是指奢侈的食材和豪华的大餐。哪怕是一份小吃,只要是按照专业的工序认真做出来的,其实都算得上是精致。因为精致,是一种尝得出来的味道。

2

衣之美

与我们生活最密切相关的,除了食物就是衣服了。而衣服最基本的功能自然就是御寒遮羞,类似于我们谈到食物部分时说到的“吃饱”。

但是除此之外,衣服更多的功能是表达穿衣人的美感。在穿衣美学中,蒋老先生认为:有自己独特的品味才叫美。服装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大家还是要花一点心血去了解自己最适合的颜色、造型和搭配,否则即便从头到脚都是名牌加身,也未必能穿出美感。有时候奇怪的服装也会变成一个社会价值的标准,就是因为很多人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不顾自己的身材与场合气氛的需求,就盲目追逐所谓的风尚,反而失去了对美感的自我判断。

其次,独特的品味还包含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衣服给人带来的独家记忆。并不是每天都换一件新衣服穿就一定能感受到美,因为美是一种感情,全新的华服也许会让人觉得惊艳,但里面还没有来得及加进去人的情感,所以有时往往不如一件穿久的、与自己身体建立了贴切关系的衣服更能让人感觉到美的快乐。

尤其对于一些有故事的旧衣服,尽管早已褪色早已过时,但是里面编制着太多的往事与美好。哪怕只是拿出来看一眼,抚摸一下衣服的纹理,似乎就可以让人穿透时光的迷雾,深深地沉醉其中。

3

住之美

每个人活着都有一个栖身之所,这个场所就是我们居住的家。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是所有的房子都可以被称为“家”,只有用心经营过布置过的房子,才叫做家。而当你对自己的家产生这种明确而强烈的认同感之后,才会愿意去营造一份居住空间的美学,增添生活的乐趣。

就像东晋文人陶渊明说过的:“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大意就是,那些鸟儿都因为有窝可以栖宿而感到欣喜,我也同样喜爱我自己的家。有这份真挚温暖的情感在其中,我们就自然有了挖掘美、创造美、保护美、延续美的动力。

美是无法明码标价的,能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便是美。所以不论是昂贵的别墅还是租来的住处,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我们就有能力给这个家注入温度,这种温度能够化解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苦闷,能够融化人世间的苍凉,淡化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和与生俱来的孤独感。

  • 那么首先,我们要注意提升对自己住家环境的重视,家里面除了硬件空间之外,有我们自己精心选择的家具和装饰物等等,从物件的材质到摆放的位置,所有的细节都是我们特别为自己或家人安排的。通过这些花费心思的设计,我们的家才可以升级成为一个充满人性和安全感的空间,而不再单是一个冷冰冰的硬壳而已。

  • 然后是居住环境。我们的家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周边社区和整个城市之中的一份子。所以公共环境的品质其实也会由外而内陆影响我们住家内部的品质。虽然我们没有办法去左右一个城市的规划,也无力去干涉开发商的设计,但我们可以注意保护公共环境的卫生和秩序,比如不乱丢垃圾、不占用公共空间、不乱停车;并且,我们还可以对自己的邻居和同社区的居民表示出多一点的耐心、友好与关怀,也许碰面时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都能给我们的家沉淀出多一分的温情。

4

行之美

一提到出行,大概很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回忆起上下班高峰堵车时的焦虑,以及停车时找不到停车位的苦恼。我们在出行上遇到了重重阻碍,内心实在难以得到“美”的感受。

自工业革命以来,交通工具发展的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特别是城市之中,私家车数量的井喷已经严重影响了道路的顺畅,而这种压力甚至还导致司机中出现了不少“路怒症”患者。人们很容易变得暴躁,对他人开始产生排斥和仇恨的情绪。这些都与“美”是背道而驰的。

当然,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道路的发达可以让我们更丰富地去认识世界,让我们能迅速地从一个地点到达另一个地点。于是我们轻松地超越了自己本身的速度,获得了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快感。

但是快感并不等于美感。快感是感官刺激,在刹那的爽快之后,人往往会产生落寞跟空虚的感觉,那种空虚会变成无法弥补的黑洞,让我们的心灵变得荒凉。就像我们前面说过的,把自己喂饱,不停地买新衣服,一味追求豪华的大房子,其实这些带给我们更多的只是快感罢了。

所以我们应该思考,自己如果变成交通工具的奴隶,一味地被其所困而无法抽身,那么我们必然会丧失许多美的心情。健康出行才是“美”的真谛。

适当的时候,或者休息日的时候,我们可以给自己安排一次比较悠闲的出行。散散步,骑骑车,坐坐船……这种悠闲的心境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出行的品质,提升出行的美感,让我们在出行中发现并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正如古时候山中和湖边修建的亭子,就是告诉我们,在这里“停”下来看一看周围的美景吧。我们不一定要永远往前冲,有时可以稍微慢一点,给自己一个找到生命本原速度的机会,恢复身体的速度感,让那些错过的风景再次进入自己的视野。

读一读这本《品味四讲》,相信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风雅,而是能具体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的。一种缓慢的心情,一种跟物质缓慢接触的情感,才有可能变成我们自己重新在生活中找回美的一种态度。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去探索自己生命速度的平衡,在可以停下的地方慢下来,去欣赏食衣住行的精致与精彩,活出最真实的美学。

书    名:《品味四讲》

作    者:蒋勋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阅读训练
生活美学9:快感不等于美感
202243:所有的生活美学旨在抵抗一个字--《四讲品味》
蒋勋|过得像个人,才能看到美
蒋勋 ▍因慢而美
蒋勋:一窝蜂的流行,不是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