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俗】聊聊中秋节,说说吃的东西
插播一期,应下景

“中秋”,也叫“仲秋”,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仲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就叫仲秋,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苏轼更为这个节日增添了文化意味,他的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成为了吟咏中秋的旷世名篇,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时至今日,更有天后王菲唱响了苏轼的那首词。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中秋祭月,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历史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了民间。

其实,由魏晋开始,民间中秋赏月开始盛行,寄托情怀,形成传统的八月中秋节。八月十五月圆成为人们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遍地;又是一个庄稼成熟、气候姣好的季节。越发引起人们对这个节日的喜爱和重视。

八月十五的月亮似乎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此夜,人们仰望星空那轮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因而中秋节又有“团圆节”之称。我国人民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朝月亮的方向设香案,摆上祭品,高挂红灯,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

有时,会想,人们为什么对月光情有独钟呢?想来也是有趣,兴许,月光真的有一种柔美抚慰的功效。古代的人们,夜行通常只能依赖月亮的照明,没有月亮就会黑得不见五指。不是有这样一句话,“风高月黑夜,杀人放火天”,甚至还有类似的成语,比如“月黑风高”。说来,人们经常在月光下平心静气地散步、静坐、游玩,此景亦会触发内心情感,或欣喜,或忧伤。想象一下,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顿时,心中的不愉快也就随着清风明月而烟消云散了。

小时候,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每逢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除了吃月饼外,还有个习俗性活动——撂火把。每一次这一天,村里的,我们小伙伴都会提前一周做好火把,所以印象里中秋节,我们老家也叫火把节(当然和彝族的火把节有区别,而且区别还不小哈)。这个火把做法有简易点的也有复杂一点的,简易的特别省事,,有时就把稻草扎成团;麻烦一点的,先找一些不用的棉团,再拿一块破布头,然后再用棉布(因为棉布好点着)包着棉花团固定在木棍的一头,这样做好以后,再把它浸泡在废旧的柴油机油之中,于是就等着八月十五的晚上。到了那一天,我们一群小伙伴匆匆吃下一口饭(有时饭都来不及吃,哈哈)就拿着火把去田野里放。还记得最好玩的,不知是谁把别人家堆在田里的稻草堆给点燃了,于是我们拼了命地逃,只听那人在后面喊,那场面真是想象都好笑。还记得有人也会在八月十五的晚上装鬼吓唬我们,真的有一次,村里年龄大一点的小孩,蒙上白色衣服扮鬼吓我们,我们被吓个不轻,几天晚上不敢出门。现在想来那样的场景好似几百年前一样。长大以后,每逢中秋,基本都在外地,也都是和朋友们一起出去聚聚会、聊聊天。即便现在回来,但八月十五这一天的感觉似乎也在变淡,兴许还是心境使然。如今的八月十五日,也逐渐被商业气息笼罩着,处处充满着“烧钱”的味道。不是吗?各大商场,变着法地吸引着人们去购物。倒不是说这不好,只是感慨这样的风气不知何时开始的。

聊到中秋,不能不说吃的。小时候,我老家,流传着这一天吃月亮馍的习俗。通常,月亮馍里会包上芝麻和红糖,然后在锅里炕,炕好的月亮馍会鼓起来,吃起来特别香甜而又酥脆。至于吃月饼,小时候的月饼给我的印象很不好,里面的馅儿五颜六色的,还很噎人,也不香甜,所以那时候我更喜欢吃月亮馍。我妈每次做的,味道真的很好吃,每次做很多,能吃好多天,每天早上上学带上一个。那时候,吃的种类不多,但确实很让人怀念。后来,在外地上学,每到中秋,都会想念家乡的月亮馍,如果能正好赶回家,我妈一定会提前做好多,吃不完然后临回校带着吃。

再来说说月饼吧。现在的月饼,由于技术的提高,口味种类也日益丰富,甜的咸的都有;甚至还有一些专门做月饼且口碑比较好的老家,比如说著名的元祖月饼(但价格有些高)。还有一些口味让人想不到,比如冰淇淋月饼,我真的难以想象这到底啥感觉(表情)。

提到吃月饼,说说月饼的来历吧。据说,月饼源于唐朝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了。南宋时,吴自牧的一本书——《梦梁录》,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一直到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于是,“月饼”,在这一天便成为了首选食品。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了起来,而且制作也越来越精细。月饼发展到了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也因地而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南北各地的人们所钟爱。

不仅如此,在中秋之夜,人们还爱吃一些果品,比如苹果,这也是祁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之意。

本期聊了关于中秋的一些事,愿您喜欢,顺祝诸君中秋快乐、阖家幸福。我们下期见!

小知识链接:中秋的别称

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赏月及月饼简史-万晶晶/中秋之夜话中秋04/20190912
万山不隔中秋月
借林毓秀老师《中秋月赋》祝大家团圆幸福
中秋月儿明【尤艳芳】
【今日中秋】花好月圆,共团圆!
易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