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域自驾之旅(二)太原晋祠

2012年10月4日我们从南京出发,一路往西北方向,开始了向往已久的西域之旅。

天气晴好,心情愉快,车在行驶,景在延伸,上午走了480公里,在河南周口吃饭休息。

下午在刘江黄河大桥汽车突然曝胎,两位班长非常沉着冷静,打着双跳把车移入边道停下,他们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仅用了20分钟就换上了备用胎。









第一天行驶了1100公里,入住太原市。参观晋祠











晋祠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记载着自西周至明清几千年来被尘封的历史,展示着古代建筑、绘画、书法、雕刻和铸造的精湛艺术,堪称珍贵的历史文化宝库。是全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在游览中能品味到三千年浓厚的历史文化。我很后悔在走之前没有好好查看资料,对晋祠的历史典故知之甚少,只看到这里风物景致的神韵,而对其社会思想文化及历史价值所在茫然无知,回来查看许多资料后觉得自己真是白跑了这一趟,以后有机会值得再去一次。

























晋祠大小建筑近百余座,整体格局基本采用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布局,我们沿着一条由东向西的中轴线行走。最前端为水镜台,始建于明朝,是当时演戏的舞台。上悬乾隆时期的匾额:“水镜台”。横梁上、门额上,均绘有“昭君出塞”等历史故事。水镜台除了巧妙的建筑设计外,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梁间柱头精巧绝伦的木雕饰物和色彩斑斓的装饰图案,每一块檐板、每一个椽头都修饰的尽善尽美。慈禧太后曾照原样在颐和园修建了一座。










 从水镜台向西,有一条晋水的干渠——“智伯渠”,又名海清北河。相侍春秋末期,晋国世卿智伯为了攻取赵襄子的采地,引汾、晋二水灌晋阳而开凿此渠。后人在旧渠的基础上加以修浚,成为灌溉田地的水渠。







 通过智伯渠上的合仙桥,便是金人台。金人台呈正方形,四角各立铁人一尊,每尊高两米有余。其中西南隅的一尊铸造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经历八百多年的雨雪风霜,迄今明亮不锈,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在北宋时所达到的高度冶炼和铸造水平。因游人太多,我只拍了一个铁人。





对越坊立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为祛除母亲偏头痛之病,在吕祖庙前得一写有“添砖加瓦”的签,他发现晋祠内殿、堂、楼、阁、亭、台、桥等应有尽有,唯独缺牌坊,故决定建造一座牌坊。合起来,意为“报答宣扬祖先功德”,在此处意为“宣扬母德高尚”。即指唐叔虞之母邑姜,也可指高应元之母。




献殿原为陈设祭品的场所,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面宽三间,深两间,梁架很有特色,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层平梁,既简单省料,又轻巧坚固。殿的四周除中间前后开门之外,均筑坚厚的槛墙,上安直栅栏,使整个大殿形似凉亭,显得格外利落空敞。献殿于一九五五年用原料按原式样翻修,保持了金代建筑特点,是我因古建中的瑰宝。







 献殿以西,是连接圣母殿的鱼沼飞梁。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十九点六米,宽五米,高出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十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




在中轴线末端,是宏伟壮丽的圣母殿。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现在晋祠内最为古老的建筑。历朝匾额原样保管至今,未加入任何明显的现代或不和谐痕迹,站在鱼沼飞梁之上,映入视线的是殿前八根柱上缠绕的八条龙,八龙头部表情各异,是现存中国最早的木质雕龙,如此阔大的殿堂,殿内竟没有一根柱子,屋架的重量全靠廊柱和檐柱承载。









 

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主像圣母,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椅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璎,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帝后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这些侍女像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它们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位。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可惜大殿非常幽深、昏暗,殿门上按着栅栏进不去,这些雕像只能看清大轮廓,用慢速拍了一张并不清楚的片片。




    在圣母殿南面,有一座北齐天保(公元550——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八角攒尖顶。晋水的主要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滚滚流出,常年不息,昼夜不舍,故北齐时期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称难老泉。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著名的有周柏隋槐。周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位于圣母殿左侧,树身向南倾斜约与地面成四十度角,枝叶披覆殿宇之上。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九百多年前就如此赞叹它的古老了,至今它依然苍劲挺拔,与长流不息的维老泉水和精美的宋塑侍女像被誉为“晋祠三绝”










这组塑像是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中心的一组人物铜像,太宗等三人跨在战马之上,尉迟敬德等三人簇拥在左右;勒马昂首,身着战袍、腰悬宝剑、神情刚毅,似在踌躇满志地指点江山,威风凛凛。




     出了大门,与所有景点一样有许多小摊商贩,也是一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原晋祠
晋祠——太原的紫禁城
庄严篇——晋祠
晋祠,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
山西游(7)~晋祠
秦晋之行前看晋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