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镇中学发展隐忧与对策

乡镇中学发展隐忧与建议

     乡镇中学是按行政区域划分的一种学校类型,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中学。它是相对于城市中学(市政府所在地的中学)与农村中学(地处偏远农村,村委会所在地的中学)而言。乡镇中学既没有城市中学的地理优势、雄厚的经济基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也不像乡村中学地处偏远,经济落后,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许多优秀的教师。正是由于这种夹心层位置,让乡镇中学发展遭遇尴尬。

   一、乡镇中学发展隐忧产生的原因 

   1.部分政策不符合实际

   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心十分坚定,制定了很多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从学校属性认定上看,出现一个奇怪现象是某一不设区市一桥之隔的中学因从行政区域上划分属于一个乡,就归属于农村中学,而远在40、50公里之外的一所镇中学,却属于乡镇中学,在政策适应方面要求要高的多。从政府制定的激励乡村中学发展的措施上看,乡村中学有较多的补贴,据了解笔者所在地区的乡村中学会比乡镇中学多600元以上的补贴等优势。而乡镇中学在财政补贴方面比相对较少。从评职称的政策上看,乡村中学与乡镇中学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没有CN论文、市级课题的要求,支教、送课下乡,而乡镇中学要与城市中学的评职称要求是一致的。从支教的要求来说,本来乡镇中学的高中就属于最底层的高中学校,基本没有让教师支教的学校。更特别的是,有些教师从农村学校凭借各种手段调到乡镇中学或是到城市中学,这样等同于支教。这让一直兢兢业业、埋头苦干,扎根于乡镇中学的老师情何以堪。这样的政策有失公平,不利于留住乡镇中学的师资。在课题研究方面,乡镇中学有些教师有兴趣研究,但高一级别(省级、国家级)一般性课题,就像海市蜃楼一样,基本没有机会获取。这样处于乡镇中学的教师,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以及前进的希望,如果一个政策基本没有人能达的到,或者要通过其他手段达到,这样的政策一定存在问题,必需更改。这些现实问题无形中给乡镇中学的老师出难题,所以有些教师甘脆没不努力了,也不想评级,过着得过且过的目的,丧失了自信心与前进的动力,从而为乡镇中学的发展,埋下隐患。

   2.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存在紧密联系。经济是基础,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乡镇受到地理、资源、基础设施、人口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这样也对教育发展产生连锁反映。首先,家长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关注孩子发展,对学生教育投入(包括时间与金钱等投入)非常少;其次,政府对乡镇教育的基础投入也相对较少,导致乡镇中学许多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教育观念滞后,阻碍了教师对教育的探索;再次,教师的辛勤投入与获得待遇形成鲜明的反差。乡镇中学教师要求有更多的贡献,更多的投入让学生有所收获,然而,由于学校财力不够雄厚,能给予教师的不多,大部分教师都是凭着一颗教育之心,为学生的将来而在默默奉献着。然而,这样也会造成很多老师没有积极性,只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最后,由于财力的限制,乡镇中学教师培训的级别相对较低,人数较少,基本上是市区内的培训,省级培训、省外培训的机会都很少,更不要说到国外扩展视野,结果是教师基本只能闭门造车,更不用说发展了。

  3.部分学生学习没有目标

  乡镇中学的学生没有城市学生的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也没有乡村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更没有城市学生丰富的资源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特别是当前“读书无用论”舆论渲染之下,乡镇中学部分学生念书的积极性更低。乡镇中学的学生能力好的一般只能考个一般本科,本一很少能考上,即使能达线也是较差的本一学校,很大一部分只能考专科学校,将来毕业出来找工作很困难,他们父母认为辛辛苦苦花那多钱供孩子念书,毕业出来拿的工资还没有打工或在家做小生意多,这种差距让父母产生较大心理落差。另一方面部分乡镇中学父母对学校高考成绩要求又很高,学校很怕在哪一界高考失利,因此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培养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学校往特色方面发展的希望就没有了。不像城市学校的学生既要成绩好,还有各方面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来提高能力,家长还会花很多的金钱让学生上各种类型的课外辅导课,从而提高综合素质,为将来竞争打下基础。乡镇中学的学生想想自己的未来——普通的大学、综合能力弱的自己,就一脸茫然,为自己的前途担忧,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取逃避方法,放弃学习。

    4.部分教师教学没有动力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发展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由于受到自身素质、观念滞后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乡镇教师安于现状,不深入研究教学;浅尝辄止,靠吃老本教书,没有学会终身学习;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没办法提出高层次的问题,以实现教学相长,这样也让教师安于现状,丧失前进的动力。很多乡镇中学形成教师努力评上中学高级之后,就缺乏动力,过着听天由命的日子。虽然现在有正高可以评,但是正高的条件对于乡镇中学的老师是可望不可及,比如,全国核心论文就是很难越过的坎,还有省级公开课或省级讲座,对于乡镇学校的老师也是不容易的。这样乡镇老师起初还能认为不断进取,获得较高的职称是望梅止渴,久而久之,就无动于衷、麻木不仁了,最终的结果是很多教师在专业上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二、乡镇中学发展的建议

   1.制定差异化政策,让机制激活教师心灵 。

   政府政策对教育发展起着引领作用,因地制宜的政策必然会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制定差异化政策,要求政府切实深入基层,倾听底层教师的声音,为制定合理、科学的政策打下基础;实施政策之前时行民主讨论,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一线教师的意见与建议;弄清各个地方的具体实际,给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让地方可以根据具体实际,对教育政策进行增减。具体来说,在确定学校类别方面,不再以行政区域来划分,而应该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程度、资源状况来综合考虑,并分成不同的等级,制定相应的政策。从教师课题申报、培训方面来说,适当向乡镇中学教师倾斜,让乡镇教师有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从激励性政策方面来说,政府应制定更多的优惠政策,促进更多的教师扎根乡镇中学的教育。从职称评聘方面来说,应制定适合乡镇中学发展,有别于城市中学的评职称政策,激活教师前进的动力。

   2.振兴乡镇,为教育事业发展打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是上层建筑。教育事业的发展最根本是要发展经济。当前中央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凭借东风,展翅翱翔。乡村振兴要求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这五个方面都与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我们可以通过乡村振兴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教育发展振兴乡镇。通过产业振兴,发展经济,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教育积极性;通过人才振兴,为教育事业提供更多的优秀教师,让乡镇中学的教师有示范带头人,引领带动广大教师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激活乡镇教育这一清水;通过文化振兴,让教育事业发展更有精神的支柱,让教师有精神归属、责任担当 ;通过生态振兴,让教师有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留住乡愁,让乡镇教师有扎根地方教育的归属;通过组织振兴,让乡镇政府及基层自治组织为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给予组织关怀,温暖教师的心,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实现乡镇教育的发展。

   3.落实新理念,实现学生真正成长。

   评价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做为一名乡镇教师虽然无法改变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轻素养重成绩的评价方式,然而在我们自己耕耘的半亩三分地中,或多或少可以实践综合评价方式。即使大环境并不能如我们所愿,我们也没有能力创造一个新环境,但我们依然可以不懈地探索。乡镇中学的大部分学生只能考一般的本科与专科学校,但这恰好为我们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条件。乡镇教师可以凭借创设特色学校之机,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航模、海模、科技创新等活动,丰富学生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发展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健康生活;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培养学生责任担当,在实践中学会创新。

    4.激发内在动机,重振乡镇教师风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因此,要解决乡镇中学发展的隐忧,关键还是教师自身要有所行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改变乡镇教育,应该从教师自身着手,调动自己的内在动机,只有教师自己改变才有可能改变学生,从而改变一所学校,甚至,改变整个乡镇中学教育。首先,乡镇中学的教师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安于现状,应该勇于独立思考、努力探索,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乡镇中学发展的出路;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固高大的城堡怎么样也关不住我们不安分的心。乡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博客、慕课等),边阅读边实践,丰富自己的视野与情操,努力探索乡镇中学发展新出路;最后,制定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即使这一条道路处处充满荆棘,危机四伏,我们依然要坚定不移走下去,即用职业规划鞭策自己发展,即使不能成为“名师”,也要成为“民师”,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为乡镇中学的发展添砖加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园霸凌的背景板,为什么多是乡村中学和职校?
强国征文丨【说说我这十年】跨越十年的薪火传承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利辛县2011年教育振兴工程考核量化细则
共同发展实现理想教育
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
乡镇中学每班六十多人,只有三四人在学,95%在混,有大学也这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