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拿什么拯救你 我们的闽南语童谣
聚焦闽南文化生态保护  编者按 “天乌乌,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月光光,秀才郎,骑马仔,过三同……”曾几何时,这些琅琅上口的闽南方言童谣,不经意就能听到,而今,这些曾经伴随着一代人成长的童谣,却正在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逐渐淡出孩子们的生活。
近日,记者对市区几所小学与幼儿园进行调查采访发现,能够完整吟诵一首闽南方言童谣的孩子寥寥无几,很多孩子甚至连闽南话都说不好。这不禁让人担忧:这些传唱几代人的闽南方言童谣会不会从此消逝?为此,专家呼吁,闽南方言童谣也是闽南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过程中,也应及时拯救这些正在走向消亡边缘的闽南方言童谣。
□本组文字:记者 苏智峰 林艳腾 插图:洪志雄
[调查一]
校园流行灰色童谣
“天乌乌,卜落雨”、“天顶一垛铜”、“一群鸟子飞过溪”等二三十年前内陆广为流传的闽南语童谣,而今还能从多少孩童的口中听到?近日,记者就此对市区部分幼儿园、小学进行调查。
“你会不会唱闽南语童谣?”在市区灯星社区的几所幼儿园及小学门口,记者随机对23位孩子提问。结果有15位表示会念“天乌乌,卜落雨”。但是,当记者提出是否能念其他闽南语童谣时,有19位表示不懂得其他闽南语童谣,尚有4位能念出其他闽南语童谣,但是只能念一两句,只有一个学生能完整念《草蜊公穿红鞋》这首童谣。他告诉记者:“我们学校都是教普通话,所以不会唱闽南语歌谣了,这些童谣是奶奶教的,感觉有趣,就背下来了。”据了解,目前很多幼儿园、小学都没有开设闽南语课堂,学校教学也全部采用普通话的校园歌曲。
童谣是孩子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学校教的多数是儿歌,很多孩子就自己“学”会念童谣。在某小学一名读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乐呵呵地给记者背诗:“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打了敌敌畏,蚊子死多少。”他问这样的“诗歌”算不算童谣。据了解,在幼儿园、小学都不同程度流传着这样的灰色童谣,课间的时候,同学之间经常念着这些诗闹着玩。
据了解,单调的普通话校园歌曲已经不能满足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又没有诙谐风趣的闽南语童谣,孩子们不仅自己编造灰色童谣,也喜欢流行歌曲,《两只蝴蝶》、《老鼠爱大米》等流行歌曲成为他们的最爱。
闽南语是泉州的母语,闽南语歌曲在泉州有很大的影响。在市区丰盛小学附近的一间商店老板说,经常听到学生在唱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但是,也有一些唱闽南语的爱情歌曲,如“讲什么,你亲像,天顶的仙女”等。一位四年级的学生称,听到大人在唱,就偷偷学下来了。
现在的孩子喜欢闽南语童谣吗?一位幼儿园老师用这句话给出了答案:孩子们没有地方学闽南语童谣,不了解闽南语童谣,也就谈不上喜欢不喜欢了。这位老师说,现在的儿歌教材里歌曲虽然有所增加,但这些歌曲内容都不够丰富,旋律比较单一,曲调也没能琅琅上口,而像过去那些老儿歌《天乌乌》、《请外婆》等可唱可念可舞的闽南语童谣都很难找到了。
与此同时,这位老师也说出了目前幼儿园里让他们比较烦心的事情:为配合宣传建立闽南生态文化保护区,“六一节”前,学校编闽南语歌舞,但是找不到相关教材,更不要说伴奏曲了,最后只好选择《天乌乌卜落雨》。因此,这歌也就成了学校大多数孩子会唱的儿歌了。
[调查二]
传承链断在年轻父母口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关系最亲、接触最多、了解最深,是父母进行教育的最大优势。那么,有没有父母教孩子闽南语童谣呢?
市区南方新城小区有个供小孩子娱乐的小公园,每天傍晚,都有孩子到这里玩耍。昨天傍晚,记者在这里发现,陈阿婆在这里教孙子念“滴滴鸡,买铜锣,铜车箕,铁婶婆,恁厝有,阮厝无”。交谈后,记者才知道阿婆是在偷偷教孙子闽南语。原来,阿婆的儿媳妇不喜欢闽南语,要求大家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陈阿婆称,自己是农村来的,闽南人不讲闽南语,实在说不过去,就利用带孙子出来玩的时候,教一些闽南语童谣了。据记者调查发现,有近六成的家长反对孩子学闽南语,担心教闽南语会影响孩子今后的普通话发音。专家称,学习闽南语与学习普通话并不矛盾,一个人可以同时学习多种语言。
市区金山小区刘先生对记者说,自己还是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曾经教一些闽南语童谣,但是,童谣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大人如果冷不丁地念童谣,会被人看成“不正经”,因此,这么多年来,没有再念过这些童谣,很多闽南语童谣都只能念两三句,想要教孩子也难。刘先生的孩子在读小学四年级,平时放学回家,就准备做练习题,做完练习又坐在电视前看连续剧,再说,父母的工作压力很大,每天要为生计奔波,也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时间都很少了,哪来的时间学习闽南语童谣呢?”
家住市区湖心街的蔡女士担忧,孩子没有童谣,也不唱儿歌,嘴上时不时地挂着:“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这样的歌曲。她对记者说,自己也不知道儿子是怎么学会的,孩子还在念幼儿园中班,每次唱起这样的歌曲却字正腔圆,但是他哼唱的这些成人歌曲,内容都和情爱有关系,“真担心这样会影响到他健康成长”,她表示,要是有地方买一些闽南语童谣的VCD,让孩子学着唱,既避免孩子唱成人歌曲,又可以陶冶孩子的心灵,但是,“没有地方可以买到这样的VCD了”。
[调查三]
书店难寻闽南语童谣教材
在哪里可以买到闽南语童谣教材?在近日的调查当中,记者先后来到市区一些音像店,咨询是否有闽南语童谣、儿歌专辑,很多音像店的老板直接撇给了记者一句:“到别家或者书店去看看吧,我们只有流行歌曲、校园歌曲,也有儿歌专辑,但是闽南语的没有。”有些音像店老板称,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学闽南语了,再卖闽南语童谣,“真要做亏本生意了”,何况确实没有看到哪里有出版闽南语童谣专辑。
在市区南俊路某音像店,服务人员介绍,关于童谣的一些光盘还是有一定市场的,销售状况也还可以,特别是节假日,经常会有家长带孩子来选购光盘,“相比较而言,儿童音像作品中,动画片要比童谣制品好卖得多。”
在市区的一些书店,记者发现有很多儿童读物,但是仍然没有闽南语童谣图书。一家图书店里摆着很多“口袋书”,据说很受学生欢迎。记者看到,这些图书几乎全是言情小说、漫画和星座算命等娱乐类内容。而一些“怪味”童谣随着“口袋书”流入孩子的脑袋。
图书、音像市场买不到闽南语童谣,那负有教育儿童责任的社会教育机构如少年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呢?调查中,记者发现,少年宫、图书馆和博物馆也没有闽南语童谣教材。有家长称,如果说这些社会教育机构买不到教材还说得过去,但是也应该真正牢记自身在教育儿童方面肩负的职责,开展一些闽南语歌曲、童谣交流、比赛活动,提供学习平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参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儿童汲取乡土乡情教育拓展一片物质和精神天空。
据调查,泉州乃至闽南地区肩负部分教育职能的人士如影视编导、书刊编辑、作家、音乐家等,也很少人能主动为儿童提供内容、形式俱佳的优秀闽南语作品,甚至有一些人认为闽南语童谣是“小儿科”作品,造成闽南语童谣难以流传。“闽南语童谣作品本身数量缺失及创作市场冷淡是其淡出儿童世界的原因”,市区某幼儿音乐教师小张对记者说:“其实我们也很想让孩子传唱优秀的闽南语童谣,但是算来算去,能教给孩子的只有那么几首,而且那些都是我小时候老师教的。没有相应教材,版本又不一样,老师都没有地方学习了,谈何教育孩子呢?”
[内涵]
闽南语童谣处处再现闽南人生活
“我的童年是在洛阳江畔度过的,母亲就曾教过我好多首童谣。”已经六十多岁的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瑞统老师回忆起母亲教他的那些童谣时,显得相当兴奋,用闽南话一口气背出了好几首,如“铜鼎仔,铁鼎盖,风来雨来弄不破”,“一只羊仔两个角,两只羊仔起相斗,斗来斗去斗不涮(停止),两只羊仔倒了撮(抽搐)”……琅琅上口,韵律十足。
“闽南语童谣中不仅包含丰富的知识,还包含着我们闽南人传统美德与人生智慧,处处体现着闽南人的生活气息,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儿童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长期从事闽南文化研究的陈老师对闽南语童谣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闽南语童谣具有传播知识、教育引导等作用。“比如说这两首童谣,第一首是向少年儿童形象讲述海蛎的模样,也就是传播知识,而第二首则是教育少年儿童要团结友爱,不要无谓地争斗。这样的人生道理,通俗易懂。”
在陈老师看来,童谣是伴随每一个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而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谣更能激发少年儿童丰富的想像力。许多闽南童谣里将山水、树木、房屋、动物、气候等融为一体,或描述幼儿游戏,或刻画年节喜庆活动,或表现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充分体现了与大自然的互动、融洽和谐,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说,一首《天乌乌》就将十种动物串在一起,或具体,或虚构,形态各异,足以令许多少年儿童浮想联翩。同时,通过童谣,少年儿童还可以从儿歌中了解祖先代代相传的生活背景、历史轨迹与文化内涵。
这种说法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认同。华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建设教授也认为,闽南童谣是闽南歌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民间的口传文学,它产生于特定的时代和环境,反映了历史不同时期闽南这个区域里的社会状况、习俗,内容丰富,涉及天文地理、田园耕作、人情世故、民风民俗、游戏猜谜等方方面面。“只要闽南人生活中涉及到的内容,都有可能出现在闽南童谣中,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与乡土气息。”
《泉州歌谣》的主编、泉州师院文学院副院长林华东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闽南童谣富有很强的闽南生活气息,比如说,不少上了年纪的闽南人都会随口念几首,在月白风清的秋夜就念:“月娘月光光,插粟播田秧,田中一垛(块)宝,阿姑 阿嫂……”在流萤满天飞的夏晚就念:“火荧光咧咧,请姑来食茶,茶香香,雨茫茫,举雨伞,拜官人……”,而母亲在哄孩子入睡随口念道:“婴仔婴婴困,一暝大一寸;婴仔婴婴惜,一暝大一尺,摇子日落山,抱子金金看……”
“从这些语调诙谐、充满情趣的童谣中,我们能感受到闽南方言的魅力。”林教授在该书的序言里这样写道:“泉州歌谣记录了泉州的历史变迁,描绘了泉州地方风俗民情和社会情形,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泉州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精神的一种昭示,是泉州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
[出路]
从大众走向边缘 闽南语童谣怎拯救
然而,这笔泉州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却未能得到我们的重视。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的少年儿童不能完整念出一首闽南语童谣,偶尔能哼出“天乌乌,欲落雨”这句的,却是从台湾流行歌曲《天黑黑》里学来的,而非那首原汁原味的泉州童谣《天乌乌》。事实上,不仅是校园里的孩子,就连他们的父母这一代,多数人也念不上几首完整的闽南语童谣。曾经作为大众文化口耳相传的闽南语童谣如今正走向边缘,走向消亡。
“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懂得念闽南语童谣了,有的连理解都困难。”华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建设教授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年纪的泉州人对闽南语童谣张口就来,但是现在能念闽南语儿歌的年轻人却是寥寥无几了。王教授对闽南语童谣正在淡化的现状感到十分的惋惜。
为何流传了上百年甚至更久远的这些经典闽南语童谣却在我们的耳边逐渐消声了呢?对此,王教授分析认为,导致闽南语童谣走向断层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由于许多经典的闽南语童谣富有很强烈的时代气息,其必将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当不符合新社会时代的需要时也就意味着要退出历史舞台。他举例说,不少经典的闽南语童谣内容都跟当时的游戏有关,而新时代下不断有新游戏出现,少年儿童在接受新游戏后,旧的游戏也就渐渐地遗忘了,跟这些游戏有关的童谣也随之被遗忘,最终消失。其次,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也影响了方言童谣的生存。“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对外语的重视,一些学生逐渐淡忘了对闽南语的学习,甚至根本不懂闽南方言,又何谈童谣的吟诵?”另外,由于经济社会里人们的观念在发生改变,大多数人不屑于写儿歌童谣,认为属于小儿科,很少人会潜心去研究、整理、创作新的童谣,同时,由于闽南语童谣属于方言文化的一种,是用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的,因此书写与翻译都存在很大的困难,民间现存有关闽南语童谣的书籍很少,即使有也极少有完整的记载,在部分研究出版物中虽有涉及,但多数作为文学作品的附属品。
对此,泉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瑞统表示赞同。他告诉记者,几年前,泉州相关部门曾向社会征集新童谣创作,但在身为评委的陈老师看来,收集到的作品在量与质两方面都很不乐观。在陈老师看来,童谣最重要的是要把真实、美好的东西传递给儿童,必须经过收集、整理、挖掘、提炼,并且逐步积累经验才会逐步走向成熟,一蹴而就的童谣自然算不上好的童谣;其次是,现在的人还没有掌握童谣创作的真正规律,那些承载着太沉重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主题,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是幼小的孩子却承受不了,这些新童谣当然不能受到孩子们的欢迎了。
事实上,闽南童谣的断层现象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及文化学者的重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省教育厅的牵头下,泉州市文化局组织各县市进行一次较为全面的收集整理,汇编了《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传说、民间谚语、民间歌谣)。然而,这样的书籍在书店里很少见到。后来,出于对闽南歌谣的喜爱,泉州方言研究会副理事长林华东教授主编出版了《泉州歌谣》,较为全面系统地收录了流传于泉州各县市的歌谣,其中童谣43首。本报也曾连续刊登过这些歌谣,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
“不可否认,闽南童谣正在走向消亡,我们可以做的只能是一些弥补工作。”在王建设教授看来,最大的传授空间在幼儿园。“抢救闽南童谣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王教授呼吁,传承和发展闽南童谣,应该从政府重视、舆论引导、机制激励等方面,“从娃娃抓起”,把闽南童谣作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一部分加以保护,让那些有益儿童健康的闽南童谣继续发挥教育儿童的作用。
[链接]
闽南童谣选录
当当当补雨伞
当当当,补雨伞,大家众人围来看。看甚乜,看海水,海水淹上山,同阿骑马去割菅,割菅好佚佗,骑马拜公婆。公婆面忧忧,骑马去福州。福州福健健,骑马去拍战。
臭头臭姑李
臭头臭姑李,上山挽果籽。倒来 无米,无米煮沙,无柴燃纸,无师公叫糊纸。无埭踮,四界倚。
请外婆
拍手哥,印铜锣,买猪骹,请外婆。外婆无嘴齿,猪肚 莲籽。莲籽甜又甜,豆腐煮豆青。豆青真幼嫩,外婆食阿笑吻吻。
拍铁哥
拍铁哥,引铜锣。铜三哥,四婶婆。 交椅,挽仙桃,仙桃甜,挽荔枝。荔枝树尾红,呼狗咬丈人。丈人走去 ,龟咬鳖。鳖囵头,草蜊 土猴。
婴仔捂捂眠
婴仔捂捂眠,嗤嗤 ,食人奶,搭人 ,阿母去担粪。担粪来,钓水鸡,贼仔偷掠鸡。偷掠宫仔口,褪衫褪裤掠虼蚤。虼蚤公,扑扑跳,虼蚤母,死跷跷。
———以上童谣摘自林华东主编的《泉州歌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闽南文化守护者》系列报道之二 | 张嘉星:一脉相承童谣乐 两岸齐唱闽南音
世世代代流传的童谣
[转载]闽南方言谚语、歌谣、俏皮话大全
一样说闽南话,台湾和闽南有什么差
毛妈2周年,儿歌童谣资源大赠送啦!
儿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