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日大暑,不懂规矩要吃亏,全家这样做,为家人收藏!



愿大家都能大暑安康,无病无痛,安然度夏。

佳句

点上方绿标收听主播诵读美文

2022年大暑时间

7月23日04:06:49

农历六月廿五 星期六


今日,大暑!

今日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兼具暑、湿、热的气候特点,气温最高,湿热交蒸。

《黄帝内经》有言:“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伤秋于风,则病成矣。”

此时,人体气血发散于外,内里反而空虚,是最易生病的时节,也是冬病夏治的最好时候。

需把握时机,养阳驱寒、治已病、防未病,为自己和家人转发收藏,保持身体健康无忧。

大暑养生三要素

一.大暑养生重养心

中医”四季养生“的理论认为:夏季属火,与心相通,因此“养心”是夏季养生的关键点。

1.睡觉“宁心”

充足的睡眠,使人心情愉悦,心神宁静,晚睡早起,睡好子午觉,在中午和晚上的11点-1点之间入睡。

有助于顺应阳盛阴虚的变化,让身体保持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2.大笑“开心”

情绪低落,忧愁悲伤,会为各种疾病打开方便之门。

而笑是夏季的养生良药,可使郁滞散发出去,让情志得到疏泄,改善睡眠,利于身心健康,从而调节身体各脏器的功能。

3.饮茶“安心”

夏季喝茶有散热降温,生津止渴,预防肠胃疾病,补充钾盐和水分的作用。

可将金银花,金莲花,百合一同泡茶喝,起到清心火,清热养阴的效果。

二.养心还需降“火气”

夏季本就是火热的季节,大暑时节又到了最“火”的时刻,因此清火便是养生的重点。

1.清外火

外火是指外界高温炎热的天气,阳光暴晒,使人多汗,寒邪入体,脱水中暑。

外出时,尽量避开最热的时刻,戴好遮阳帽,穿好防晒服,不要过度劳累,适当避暑纳凉。在室内,要注意通风降温,防止外火入侵。

2.清内火

内火是指体内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引发的内热病症,如:心火,肺火,胃火等。

可吃些清热燥湿,甘润生津之品,如:芹菜,莴笋,梨,莲藕等,有补足肾水,降心火的作用。

三.不宜整天不出汗

冬冷夏热是自然规律,养生也需顺应四季变化,因此,夏季应让身体自然排汗。

令气机得以疏泄,体内火热得以外散,从而调节体温,还可补充阳气,排出体内毒素。

若是当出汗时而不出汗,便违背了身体代谢的规律,体内毒素、湿气无法排出,进而造成身体更大的损伤。

中医认为,夏季出汗,适度为好,切不可大汗淋漓,容易导致阴虚,失眠等症。

出汗之后,需敛阳补阴,乌梅汤便是最佳选择。


大暑养生吃三样

一.益气养阴多喝粥

明代医家李时珍提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补虚损,最宜养人。

1.百合绿豆粥:止渴消暑

《本草纲目》中记载:“绿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

百合清心安神,润肺止咳,适合心情烦闷,失眠多梦者日常食用,一同熬粥可达到润燥清热的效果。

2.扁豆薏米粥:清热利湿

扁豆中维生素,氨基酸,植物蛋白丰富,可健脾养胃,补虚止泻。

薏米性凉味甘,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与扁豆一同熬粥可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

二.祛除湿热吃点“苦”

夏吃苦胜进补,中医认为苦入心,能清心火,祛除湿热,有助于在炎炎夏日恢复精力和体力,也有健脾开胃,预防中暑的作用。

1.莲子:养护心脾

《药典》中讲:“莲子入脾、肾、心经 ,可清心醒脾,益肾涩精,养心安神。”

伏天暑气容易令心阳受损,莲子生吃补心脾,熟吃补脾胃,此时吃莲子对身体大有益处。

2.芥兰:清心明目

芥兰中纤维素,维生素C较为丰富,可炒制或熬汤。

能达到利水化痰,解毒祛风的效果,对肠胃热重、熬夜失眠、虚火上炎有缓解作用。

三.解暑健脾多吃豆

大暑时节,暑热夹湿,脾胃受困,人容易感到疲倦和食欲不振。多吃豆可健脾养胃,清热解暑。

1.红豆:滋补开胃

红豆性平,虽不属凉性食物,但有很好的清热除湿作用,夏季常食生冷吹空调,身体容易湿气重,可吃红豆来祛除湿气。

可将其做成红豆沙,缓解夏季食欲欠佳,达到滋补开胃的效果,将红豆,红枣,黑米等一起煮粥,也可养心补气血。

2.黑豆:益精明目

黑豆富含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可有效补充身体所需,减少消耗。

将黑豆打成豆浆,营养吸收效果更好,可缓解体虚多汗,阴虚烦渴等症,增强人体活力与精力。

大暑养生三秘诀

一.大暑养生防暑邪

1.暑邪:让你气阴两虚

夏季出汗过多,体内津液流失严重,容易导致气阴两虚,从而减弱血液运行能力,则易引发身体不适。

祛暑邪:喝温开水,补充水分;吃西瓜,清爽解渴;吃冬瓜,利尿消肿。

2.暑热:让你咽痛难眠

夏季容易上火,引发咽喉疼痛,唇干舌燥等不适,若不及时防暑热,易出现中暑,晕厥等症。

清热方:吃西红柿,平肝“去火”;吃豆腐,益气生津;吃橙子,补充维C和钾元素,缓解低钾引起的身体疼痛等不适。

3.暑湿:让你肢体困重

夏季雨水多,湿邪便会乘机而入,令人出现头昏脑胀,肢体困重,咳嗽痰黏等症。

祛湿招: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干燥;通过运动和睡前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

二.冬病夏治需警惕

冬为阴,夏为阳。人体常常阳气不足,到了冬季气候阴盛阳衰,易受阴寒之邪。

腹泻,风湿,慢性支气管炎,手脚冰凉等症便会反复发作,甚至加重。

大暑时节,至盛的阳热之气可温通身体的经络,温补阳气,散寒驱邪,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此外,可洗热水澡,用热水反复冲淋颈部和背部,有助于振奋体内郁闭的阳气,使其生发。

对于冬季容易发作的身体不适,在夏季要内调外养,重点防治,便可事半功倍,拥有一副好身体。

三.穴位养生

1.内庭穴:缓解胃火牙痛

按摩方式:用拇指指尖掐按,力度以感到酸麻胀为宜,每日早晚各2-3次,每次2分钟左右。

作用:缓解胃火炽盛,牙龈肿痛,大便干结,口渴口臭等症。

2.少冲穴:燥热心烦

按摩方式:大拇指用力按压此穴,有酸胀感最佳,每次2此,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

作用:缓解暑天心火过盛,夜寐不安,口舌生疮,还有行气活血,清热醒神的效果。

3.风池穴:通窍活络

按摩方式:拇指和食指同时按揉两侧风池穴,指力向内并且向上,按揉2分钟左右,有热胀感,舒适感为宜。

作用:祛风散寒,疏通经络,缓解感冒后出现的鼻塞流涕,肩背酸痛等症。

 ▽

俗话说:“暑天无病三分虚。”

想要身体健康无忧,就要抓住大暑这个“冬病夏治”的节气,增强体质,养护身心。

愿大家都能大暑安康,无病无痛,安然度夏。

点亮“在看”,转发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我们一起保养身体,健康无恙。

作者:逍遥子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夏天久待空调房,一直不出汗,到底有多伤身?
冬病夏治,记住3防2护,祛湿养阳,百病都趴下!
素食养生丨芒种养生宜祛湿,冬病夏治不宜迟
雨水过后,重在祛湿,少碰二物,改掉三习,做好四件事,排出湿气
老是打盹会否对身体不好? 中医锦囊调心神
三伏天里,千万别做这七件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