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种“新型情感暴力”,正侵入无数中国家庭

1月18日晚上8:00 

主持人、作家

《李蕾讲经典》讲书栏目主理人李蕾

分享《如何让孩子自信表达,

收获精彩人生?》

点击下方预约按钮,预约直播

作者 | 一颗多肉

来源 | 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孩子情绪崩溃的视频,越来越多了。

每隔一段时间,类似于“宠物被杀,孩子含泪吃两大碗”的新闻,频频出现在热搜上。

近几天又有一条这样的视频:

山东一位小女孩,边哭边找自己养了两年的宠物鸡:

“我的鸡呢?在哪?

看着心急如焚的女儿,爸妈不但没有安慰,还在一旁看起了热闹。

甚至举起手机,录下女儿崩溃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爸爸终于笑着指了指餐桌说:“鸡在这呢!”

小女孩扭头一看,发现自己心爱的宠物鸡,已经被炖成了一道菜。

她整个人懵了,哭得撕心裂肺。

而妈妈却在一旁笑得很开心。

视频最后,小女孩边哭边拿起一块鸡肉尝了尝,说了一句:“真香”。

跟之前“宠物大闸蟹被煮,兄弟俩边吃边哭”的事件如出一辙。

因为一句“真香”,小孩子的难过与痛苦,就这样变成了大人的笑料。

也许在大人眼里,自己只是跟孩子开了个玩笑。

但是,用故意毁掉孩子珍爱的事物的方式来“逗孩子”,实在很难让一个孩子发自内心地感到真正的快乐。

反而在内心埋下了深深的童年阴影和心理创伤。

为何父母开的这些”玩笑“,看似不打不骂,对孩子的伤害如此之深?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

正在侵入无数中国家庭的“新型情感暴力”

事实上,这些被打上“搞笑”标签的视频,背后隐藏的,是无数人被真实伤害过的童年。

这些阴影和创伤,甚至伴随他们到成年也无法释怀。

有位网友分享了自己养的狗被家人吃掉的惨痛经历。

她养了3年的金毛,聪明、温顺,全小区的人都喜欢它。

有一次,因为要回老家探亲,她就把狗寄养在表舅家。

万万没想到,自己探亲回来,狗却被表舅宰杀吃了。

甚至,连狗皮都被外婆做成了披肩。

她抱着那张狗皮披肩气到浑身颤抖,而舅舅和外婆却云淡风轻地说:

“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她只好哭着给妈妈打电话,想得到一丝安慰。

换来的,却是妈妈更深的伤害:

“我早就想那啥了,养这么个玩意,家是给人住的还是给狗住的呀?”

“还在外婆家吼,外婆多大年纪你不知道吗?狗重要还是人重要?”

听完妈妈这番话,女孩彻底绝望了。

她选择远离家人,去更远的城市生活。

从此,再也没养过狗。

其实,女孩想要的不过是家人的一句道歉,以及一点点有同理心的安慰罢了。

可是这种关怀和共情,她在这个家从来没有体会过。

在大人眼里,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吃了一顿狗肉。

但对孩子来说,他们被摧毁的,是和自己建立了情感连接的玩伴,是自己纯真的童年。

面对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比起安慰和承认错误,大人们往往更喜欢嘲笑和漠视。

而这种新型情感暴力,正在悄悄成为破坏亲子关系,伤害家庭和谐的一大隐形杀手。

那些不幸中招的孩子,虽然身上没有伤痕,内心却早已满目疮痍。

心理学家认为,人在刚出生时,“自我”是不存在的。

只有碰到外界,反射回来,才会慢慢凝聚成“自我”的样子。


如果把来自外界的反馈比喻成镜子,那么在所有的镜子里,有一面的影响力最大。

这面镜子,叫做“父母”。

假如父母是表现出在乎孩子的,孩子就会变得开心、乐观。

因为他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温暖和关爱。

相反,假如父母对孩子是漠视和不尊重的。

那么这将会对孩子造成难以治愈的心理伤害:

①缺乏安全感

曾经在知乎看过一个故事:

一个小女孩的爸爸逗她玩。

刚开始,爸爸伸手做出要抱她的样子。

等小女孩张开手了,爸爸却把手缩回去了,并做出转身要走的样子。

这时小女孩只是觉得有点疑惑。

等爸爸第二次伸手做出要抱她的样子时,

她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张开了手,

但这次,爸爸又把手缩回去了。

最后一次,当她爸爸真的伸手要抱她的时候,

小女孩摇了摇头,再也不看爸爸了。

爸爸想强行抱她,她就用手拨开爸爸的手,不让爸爸抱。

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觉?

相信这种行为,很多父母都对孩子做过。

孩子的安全感,是从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中慢慢建立的。

心理学家莱茵说过,“存在等于被感知”。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其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

如果一个人的感受长期被忽视,TA就会产生极端的不安全感,觉得自己的存在就是个错误,没有人爱自己。

假如父母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让孩子不舒服,甚至心灵受伤,但他们还是故意做了。

那孩子就会感受到:

我的情绪和需求根本不重要。

父母不在乎我。

连父母都不爱我,还有谁会爱我呢?

这种安全感的缺失,动摇的是一个人存在的基本“根基”。

那个内心的的黑洞,可能一辈子也难以填补。

②习惯性取悦大人

想起之前,广东佛山小男孩养的大闸蟹被煮的视频。

爸爸故意把蟹肉放在男孩的碗里,让他对着镜头形容蟹肉的味道。

他已经崩溃到说不出话。

父母依然反复逼问他:“是什么味道?”

他一边抽泣,一边吃下一只蟹腿后回答:“香的味道。”

从男孩痛苦的神情中,我感受到的是:

他在压抑和否定自己的情绪、感受,配合大人想要的“笑果”。

长期如此,有些孩子可能会失去主见和立场,习惯看大人的脸色做事。

只为了被称赞为“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③更严重的,会形成“自我封闭”

很多大人的逗弄,都是为了激起孩子产生各种情绪,比如:伤心、不安、恐惧、愤怒……

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一时的“快感”。

刚开始,可能孩子还没反应过来父母这么做的目的。

但这种玩笑开多了,孩子便懂了:

父母在利用自己。

长大后,因为害怕被欺骗、被伤害,他们可能会很难再信任他人,排斥与人沟通。

就像一座孤岛一样,自己走不出,别人进不来。

然而,有些拍下孩子崩溃视频的家长,面对网友的质疑时不但不反省,甚至理直气壮:

“不就是开个玩笑吗?孩子都说真香了,就你矫情!”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

“中国广泛存在的'逗’小孩,就是把心灵仍然敞开而单纯敏感的孩子,弄得和成年人一样绝望、粗糙而鄙俗。”

为什么有些父母,就是喜欢通过消遣孩子来满足自己呢?

究其本质,是这些父母的“控制欲与自恋感”在作祟。

①人格水平低的父母,控制欲更强

喜欢“消遣”孩子的父母,大部分源于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

而“控制欲”其实跟父母的人格水平有关。

人格水平低的父母,在亲子关系中喜欢用“权力原则”。

即“我控制你如我所愿”:

把别人撕得粉碎,然后按自己选择的样子,再黏合起来。

而人格水平高的父母,用的是“珍惜原则”。

即,“我尊重你如你所是”:

我们彼此之间真情实意,情感流动,互相滋养。

当家长看到孩子因为宠物被吃而崩溃时,他们无法理解。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并不是宠物,而是可以做成一道菜的动物,吃掉了可以再养,没什么大不了的。

说到底,他们根本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去尊重。

而是可以随意控制、摧毁和改造的“附属品”。

②与生俱来的自恋与优越感

《被忽视的孩子》一书中写道:

自恋型的父母只喜欢聆听自己的声音,他们在家庭中永远是一副君临天下的模样。

这类型的父母觉得:“我是你爸妈,我的想法就是唯一正确的”。

不需要改变,更不需要反思。

所以即便自己真的做错了,也绝对不会低头道歉,而是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个事实:

不管我们的言行有无意识,客观上我们的孩子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和孩子构建健康的相处方式,避免给孩子造成“情感暴力”呢?

可以试试从下面2点做起:

①把握底线,尊重孩子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过:“教育的对立面是操纵,它出于对孩子的潜能增长缺乏信心。”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应是控制和强迫,而是有底线地尊重,让教育“润物细无声”。

很多家长认为,他们所开的“一些玩笑”,只不过是为了跟孩子多一些互动,是家庭娱乐的一种。

但父母和孩子可以有很多种健康、有趣的互动方式,

比如:一起玩积木、一起亲近大自然、一起读绘本等等。

为什么非要选择可能会伤害孩子的一种?

毕竟,如果把控不好玩笑的度,后果将会很严重。

所以,在你和孩子开玩笑前,不妨多几分思考,

在心里明确好,你的行为可能会产生的后果:

这样做会让孩子感到快乐吗?

还是会让他更难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学科】“新型家庭暴力”正在侵蚀孩子童年,父母一无所知,孩子泪流满面
你连自己都养活不起,还有脸生孩子?
一个孩子经常挨打,一个孩子从不挨打,20年后情商差距一目了然
2岁小女孩一天内被爸爸“遗弃”两次,她无助的眼神令人心碎
这4件小事儿最容易被父母忽略,却对孩子伤害很深,尤其是第2件!
新型“家庭暴力”正悄悄腐蚀孩子童年,不是打骂,反比打骂更可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