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家庭真正的幸福,不是管住男人的钱,而是管住这三样


46岁的李爸爸,在殡仪馆里见到了儿子的最后一面。

超过一米八的个子,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尽管不愿意面对,但他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

儿子真的没了。

因为一张实习证明。

生前正在读大三的儿子,做着一份游戏直播的实习。

和公司签订的协议中提到,他每个月要直播不少于240小时、直播天数不少于26天,另外每月需要上传短视频15条。

同时满足这3个条件,儿子才能拿到那份实习证明。

为了拿到工资,也为了毕业后有一块好的敲门砖。

儿子工作的时间从白班,转到夜班。

从晚上九点开始,一直播到次日凌晨6点。

高强度的工作,一点一点地掏空了他的身体。

11月5号开始,他连续通宵五天。

直至去世的前一天,他还进行了一场长达9小时的游戏直播。

10号当天下午,同学发现他呼吸急促,怎么叫也叫不醒。

做了心肺复苏,也打了急救电话。

但还是没救回来。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可想而知。

也许,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想着:

多干一点工作,公司看到我的努力,兴许会提携我一把;

多直播一会时间,这个月的工资就能保住了;

多熬一会夜吧,身体还年轻,不怕什么。

每一分都是对未来的期待,到最后,却失去了所有走向未来的可能。

这和大部分人现在的处境都很相似:

为了生活,付出时间换取金钱和资本。

《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曾经刊登了一篇《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详尽论述了猝死的规律,其中一条便指出:

最有可能发生的猝死诱因是“情绪激动”和“劳累”。

人人常说,为了赚钱,可以不怕苦不怕累。

但这同时也意味着:

我们靠努力挣的钱,可能只是拿身体做的“金钱交易”。

最后都得还回去。

钱固然是一个人的底气,但身体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本钱。

无论工作再忙,无论生活再累、

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也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不要把健康放在最后一位。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不断地见证他人的离世。

从陌生人,到亲人,每一条鲜活生命的离开,都在提醒着活着的人:

要珍惜当下,要努力地活下去。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很多人开始选择“养生”。

因为健康焦虑。

担心生病,落入没钱看病,没人照顾一家老小的境地;

担心受伤,失去工作赚钱的时间,多了金钱的耗损。

但同时,十点君发现:

每个人对养生的定义并不相同。

倘若在这基础上寻求过度养生,则会让“养生”成了“伤身”,比如:

有人偏向运动健身,但因为走路走得太多得了膝关节滑膜炎;

有人听说吃粗粮好,便顿顿吃粗粮,结果最后吃成了肠梗阻;

又或者是坚信保健品能养出健康身体,吃药如吃饭,转头落入保健品骗局。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出于我们对健康的过度焦虑。

担心工作之外,留来养生的时间不够,那便追求一次见效;

担心偶尔“破戒”对身体有害,那便严格遵守健康规矩,不得有丝毫松懈。

然而,我们必须厘清一个原则:

养生,是为了让身体实现正向运转。

而不是在盲从盲信中走向另一个极端;

更不是在享乐和养生中,寻求自我麻痹。

好比如这两年兴起一种的“新型养生”模式:朋克养生。

也就是网上常说的:

“熬最久的夜,敷最贵的面膜”;

“喝着可乐,泡着枸杞”;

“吃完垃圾食品,再吃保健品”。

这类养生模式,是想在损耗身体健康的同时,通过积极补救的方式,形成风险对冲。

出发点固然是好的,在享受生活和延长生命之间找平衡。

但其实除了给身体添加负担之外,毫无用处。

湖南某医院便发文表示:

“健康不是做数学题,一正一负可相互抵消。”

少点折腾,多点理智,学会“对症下药”。

根据自身情况,“按需养生”才是科学养生。

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一位网友讲述了自己生病时的经历。

那一次,她得了急性肠胃炎。

整个人上吐下泻,没有力气动弹,躺在床上都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进而是对一切都没有了兴趣。

不想吃东西,不想说话,只想在床上躺着。

医生告诉她:

“不是因为你很消极,而是因为你的身体虚弱。”

通常我们都会以为,情绪是我们对人对事的态度反应。

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是你的身体状态影响着你的情绪好坏。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李爸爸。

记者在调查李爸爸儿子生前的工作经历时,采访了一位已辞职的同事。

她工作两个月,转到夜班之后,每天工作13个小时。

熬夜工作,让她的身体出现许多不良症状。

比如眼睛干涩,干呕等。

可最严重的,还是身体的情绪状态。

在公司深夜直播时,她完全不想跟其他同事交谈。

长时间的昼夜颠倒,过度疲惫的作息,让她没法正常地疏导自己的情绪。

只能数次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发出大吼:

“我不想上夜班。”

最终做出了离职的决定。

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

我们一次次忍耐着疲惫和不满,做着令自己痛苦的工作。

想着熬过去算了。

但你的身体,远比你更诚实,更懂得你此刻的状态。

并且早早发出了示警。

甚至会反过来,成为导致身体发病的病灶。

有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比如我们最常见的乳腺结节,就是因为频繁生气所导致。

再比如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广东省某医院心内科主任便表示:

“激动的情绪是一种潜在的心肌梗死触发因素,可使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的风险增加2~3倍。”

那如何能让情绪不影响身体呢?

不是绝对不生气或者强行自我消化。

而是想办法从被“情绪控制”的状态,转变成“控制情绪”。

及时纾解。

冥想和正念是个不错的办法。

同时,不要忘了解决情绪波动的真正原因。

倘若是因为环境或人,就趁早远离有毒环境,努力养成乐观积极的情绪;

倘若是因为长期的负面情绪,则需要需要努力接受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沉溺有害情绪并不可取。

好的情绪,才能带来好的身体。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因为想考上妈妈想要的高中,15岁的儿子昼夜努力学习。

一天晚上,突然昏倒在了书桌前。

最后被医生诊断为心源性休克。

全靠着ECMO(体外膜肺氧合)来维持生命。

更残忍的是,仪器只能维持三个星期的生命。

为了获取更好的治疗,医生建议转院到北京。

在路上,妈妈依旧想不明白,只是刷题到凌晨,为什么孩子就出事了呢?

她给孩子打气:

“为了以后,咱再坚持一下。”

但孩子听后,却因为情绪激动,血压降到了80多,吓得医生立刻进行抢救。

妈妈这才意外地说出了实情。

“今天不是中考要报名吗?孩子如果恢复健康了,就能去参加中考了。”

因为身体的透支,孩子濒临死亡;

又因为母亲的催促,让他在生死一线之间,越发抵触醒来。

所幸,最后孩子在医生的救治下,转危为安。

母亲也因为病情的严重,终于意识到了“中考没有孩子命重要”的事实。

我们似乎永远只有等到真正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在这之前,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初生的太阳,保持着年轻,充满着活力。

抱着这样的心态,一次次透支生命。

一头扎进毫无节制的享乐生活中,或者投入世俗的功名利禄里。

正如叔本华所说: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身外之物。”

为了学习和工作,缩短睡觉的时间;

为了尽情享乐,浪费好好吃饭的机会。

就这样一点点榨取着最不重要的健康,来换取其他更有利的价值。

怎么想,都是个一本万利的生意。

其实大错特错。

你能用健康换取的身外之物,却没办法用身外之物换回原先的健康。

透支健康,最终只有一个结局。

年过五十后,马未都说:

“当你得了一场大病,你忽然发现最重要的东西是,你是否能病愈。

少一点钱不重要了,财务自不自由也不重要,爱情能不能坚持能不能有,也不重要了。

最重要的是我自个儿,能够健康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上。”

好好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十点君想再额外强调两件事:

一、定期体检。

中国卫生部长陈竺曾说:“体检是投资而不是消费。”

能清楚自己的身体正处在什么样的健康状态;

能明确自己有什么样的健康隐患。

有病可以及早治疗,无病也是最好的安心药。

二,多看书。

根据《健康报》报道,由美日等多国学者联合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

读书多、受教育水平高,有助于降低全因死亡、心脑血管病死亡和癌症死亡风险,可延年益寿。

因为读书可以锻炼大脑,预防认知衰退。

也可以让我们在阅读中,完成心理的进化,放松心情,调剂身心。

人活一辈子,到最后都会发现,什么东西都会变多。

例如财富积累,例如儿孙满堂。

只有健康,越来越少。

好好善待自己,生活不需要太用力。

无灾无难,足以喜乐一生。

点个【在看】,愿每个人新的一年都能平安健康。

人到中年,你们对于健康有什么感悟?欢迎来留言区和我们聊聊,说一说你们的故事吧。


作者 |

编辑 | 张敬,两眼带刀混账到老。

主播 | 林静,声音与文字的世界里,与你奔赴山海。

图片 | 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顶级的养生,不是睡觉,不是运动,而是......
人到60,两不沾、两不省、两不比,说的是什么?中年以后多看看
妻子将瘫痪的老公割喉,原因竟是……
人身诚可贵,健康价更高!
68岁吴孟达确诊肝癌,戳痛16万成年人:人这一生,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
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成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