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萧红《呼兰河传》简介
《呼兰河传》创作于1942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这使远在香港的萧红更加怀念自己的故乡和童年,于是,她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了这部小说。它在艺术形式上是一部比较独特的:它虽然写了人物,但没有主角;虽也叙述故事,却没有主轴;全书七章虽可各自独立却又俨然是一整体。作家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 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巅峰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它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是萧红最著名的代表作,始创作于1938年武汉,定稿于1940年12月的香港。
1940年9月1日开始在香港《星岛日报》上连载,至12月27日截止。后在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成书出版。
《呼兰河传》以萧红故乡呼兰镇为写作对象。呼兰县因为呼兰河而得名,它位于哈尔滨北部,距市中心二十五公里,现划为哈尔滨市的一个区——呼兰区。
《呼兰河传》描写的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黑龙江省呼兰河畔小县城呼兰镇的富有东北农村地方色彩的风土人情,生动再现了当地老百姓平凡、闲散和闭锁、落后的生活,一方面描述了他们勇敢、善良、追求幸福的精神和麻木、愚昧、保守、得过且过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自己童年的留恋,对儿时的生活流露出一种牧歌式的情调。
《呼兰河传》全文共七章,每章由十个左右的小片断构成。《呼兰河传》的前四章写出了呼兰河的乡土、风俗、人情,后三章则是各自独立的小说,描写了三个人物。全书结构是比较松散的,情节都是普通、简单而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全书运用散文的表现形式和散文诗的意境,使用不加雕饰的朴素、率直,沉郁的文笔,采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日常生活用语。但这种平平凡凡、恬淡美好却深深打动众多读者。
《呼兰河传》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一本小说,但它没有贯串全书的线索和人物,人物是零散的,故事是片段的,不像一本小说有一个完整的整体;还在于《呼兰河传》好像是自传,却又不完全像自传;更在于赋予小说以散文和诗歌的抒情格调和诗情画意。这三方面可以说是萧红开了中国文学创作的先河。
亲自看看《呼兰河传》,你一定会喜欢它的。
《呼兰河传》内容梗概
呼兰河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小城没有大城市的竞争,也没有农村为农活奔波的劳碌,它显得悠闲而又庸懒。呼兰河人“按照几千年传下来的习惯而生活”。
在小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骡马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有的说应该拆墙,有的说应该种树,但没有一个人说要填平的,尽管填坑并不难。
又到了小城举行盛举的日子,人们有跳大神的、唱秧歌的、放河灯的、看野台子戏的、看庙会的,热闹异常。
我的祖父已年近七十,他是一个慈祥、温和的老人,家里面只有祖父最关心我,所以,一天到晚,门里门外,我寸步不离他,他常教我读诗,带我到后花园游玩,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祖孙俩相依相伴,有着无穷的快乐。
我们有几家邻居,西边的一间破草房租给一家喂猪的;还有一间草房租给一家开粉坊的,他们常常一边晒粉、一边唱歌,过着很快乐的生活;厢房里还住着个拉磨的;粉坊旁的小偏房里还住着个赶大车的胡家。胡家养了个小童养媳——小团圆媳妇。她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成天乐呵呵的,可胡家想给她下马威,总是无端打她,左邻右舍也支持胡家的行为,都说应该打。胡家就越打越凶,时间也越打越长,小团圆媳妇被折磨得生了病。老胡家听了跳大神的人的话,决定给小团圆媳妇用开水洗澡。洗澡时,很多人来看热闹,只见她被滚烫的水烫了三次,几天后终于死去了。
我有一个亲戚有二伯,他是个老光棍,性情非常古怪,同人不大爱打腔,却喜欢同石头、麻雀、黄狗谈天。听祖父讲,有二伯三十年前就到了我家,日俄战征时,多亏有二叔在,才守住了家,他最怕人骂他“绝后”,只要听到有人这样骂他,就会伤心的大哭起来。
人们都管拉磨的那个邻居叫“磨官冯歪嘴子”,他不但会拉磨,还会做年糕。有一次,我去磨坊买年糕,看到里面炕上躺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孩,才知道冯歪嘴子成家了,那女人就是同院老王家的大姑娘王大姐。然而,冯歪嘴子的幸福生活遭到了邻人们的羡慕和嫉妒,大家都说王大姐坏,谣言层出不穷,冯歪嘴子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过了两三年,王大姐在生下第二个孩子后因难产死去,冯歪嘴子常常含着眼泪,但他看到大儿子已会拉驴饮水,小儿子也会拍手笑了,他就不再绝望。在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活着的希望。
萧红(1911-1942),原名张迺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萧军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这部作品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读后感1000字
【广东】张兆昕《读“呼兰河传”有感》指导老师:庄丽如
呼兰河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如何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