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川人为何不遵奉儒家正统

 冉按:全球闻名的旅行圣经“孤独星球lonelyplanet”,其《四川和重庆》的历史部分第一版由我撰写,共十五则,万多字。《四川和重庆》第二版的历史部分亦由我撰写,增加了三则,此为第一次公开。特在敝博公布,以飨读者。 

四:生命里的盐

 

盐是世间平常之物,但没有它却很要命。因此如果说一部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争夺食盐的历史也不为过分。传说中最著名的炎黄之阪泉大战是为盐池之争,战国七雄中韩国因缺盐而先亡,正可谓得食盐得天下。四川历史和民族变迁,也与食盐的争夺大有关系,可惜在著名史学家任乃强撰文阐述之前,基本没人注意及此。

 

巴蜀两国的成长,均与食盐的发现有关。任乃强认为大西南及大西北大部分民族皆是古时康、青、藏高原上居住的羌族支派。在青藏高原“这个大高原内,盐池、盐泉与盐湖最多,尤其是藏北的羌塘,至今仍是产盐极多的地方,所以它能最先形成羌族聚居的地区,中华的‘羌’字,即缘其自呼之音而造的会意字”(《四川上古史新探》)。羌族向四方低地迁徙的过程,就是围绕哈姜行盐区进行的(大积石山与秦岭以北属于行卡盐区),哈姜行盐区限于属于嘉陵江上游的白龙江盆地、徽成盆地、汉中盆地。茶卡行盐区推向中原地区,而哈姜行盐区则四川推进,为古蜀国的兴盛和发展做出贡献。

 

但哈姜行盐区的推进速度没有想像的那般快,故任乃强认为:“蜀文化形成晚于巴。距今二千二百年以前蜀族还是在巴盐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自李冰开凿地下盐井,蜀盐自给以后,蜀地文化再开始一个飞跃”。在任氏看来,巫溪县的宝源山和彭水郁山镇的两处盐泉,皆因从山麓陆地涌出,很早就被人类发现,从而形成“巫臷文化区”和“黔中文化区”。而这两个区可以通过施南盆地连在一起,加上丹砂和水银的丰盛(巴寡妇清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获利巨万的),后来形成久远的巴族文化。巴国在食盐上对楚国形成了掣肘,因此楚国虽然比巴国强大,也能在某种意义和平共处。但巴蜀之争引致秦国灭巴蜀,巴蜀亡则楚国亡矣,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扼住了盐道。

 

就像油漆、桐油、水银等曾经是国家战略物资一样,盐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四川地区的经济在汉兴、唐旺、宋强,一代胜过一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采盐技术的突飞猛进。自贡就是一座典型的依靠井盐之利而聚集起人群而成的城市,从东汉章帝时期自贡地区第一口盐井富义盐井开始,到明代大公井的盐质甚佳而成为贡盐,再到整个抗战时期供应了全国三分之一人口的食盐量,孙明经等所著《遍地盐井的都市——抗战时期一座城市的诞生》一书生动地记载食盐的伟大力量。“据不完全统计,在八年抗战中,自贡盐场累计生产食盐达193.9万吨,供应华中、西南及西北各省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向国家上缴盐税209665. 8万元,为前线提供了巨额的军费开支”。

 

十二: 房屋上的四川

 

著名诗人里尔克曾在其名诗《秋日》里说: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这是表达他孤独的心灵漂泊无依的深切感受。心灵无着,即便有华屋大厦也无所归依。但人终究是现实的,没有房屋,却必须建筑,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由岩居穴处到自建居室,是一个伟大的飞跃。但由于地形、气候、材质、风俗等方面的不同,各地的房屋建筑还是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从四川民居的变化,我们也不难看出历史在其间所起的作用。建筑与地域的关系甚大,这不仅可以从风水、地理来解释,更可以从气候、历史渊源乃至建筑材料来探究。一个地方为什么出这样的建筑,如福建的土楼,藏羌等地的雕楼,那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与当地的民俗风情包括宗教、社会治安、军事用途,以及建筑材料等有深刻的关联。“有机建筑”大师赖特说得好:“建筑与环境不可分离,犹如从地里长出来的一样”。

 

目前四川民居中最古老的考古发现,是成都十二桥出土的山形干栏式建筑,而前几年发现的金沙遗址之建筑正属于十二桥文化代。金沙遗址的居住区,发掘了大量房屋废弃后残留的基槽,基槽里有密集的小圆洞痕迹。考古学家推测其房屋建设的步骤是:先挖墙基槽,于基槽内埋圆木为木骨,然后于木骨上抹灰拌泥,再经烘烤成红土墙,便初步形成了金沙遗址房屋的大致框架。这种“木(或者竹)骨泥墙”形式,于屋顶覆草,便成了四川最古老的民居之一。

 

在杜甫入蜀时还能见到,“仰凌栈道细,野人半巢居”。杜甫虽然形容的是古蜀道北路所见,但拿来形容原始的吊脚楼的形制也是恰切的。说吊脚楼与古老的干栏式建筑有点关系,绝非无由,而且考古界也将吊脚楼称为“干栏建筑”。吊脚楼之建造依山傍水,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土地占用,可以说暗合世界建筑大师勒.柯布西埃在《明日之城市》一书中主张的整个城市充分“吊脚楼化“的理念,为解放地球表面,保护自然生态,先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不特如此,遍布武陵地区的过街楼、天街、岸街、风雨桥、关卡、陵墓等建筑,也是不可多得的奇特景观,作为当地建筑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四川因暗藏在帝国的边缘,一直不是正统儒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所以房屋的建造,不遵守祖制,敢于打破等级制度等繁琐规矩。比如大画家石鲁的叔叔冯子舟在清朝,于仁寿文宫镇建造的房子,就敢亵渎所谓神圣的中轴线,将小姐的绣楼建造其上,公然违反那种将祭祀用的香火建造在中轴线上的传统做法。这样的做法,如果只是冯老人家一时心血来潮,是单个造反者的个案也就罢了。但据著名建筑史专家刘致平先生于抗战时期对四川民居的研究所得,不遵祖制,逆经叛道,在四川民居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如成都犀浦的陈府,“一切设置全是逾制”,“说明宅主人是个很不守清代法制的人”;成都南府街周道台宅,家人之出入由廊金柱间的侧门出入,这是成都住宅的特产,名为抱厅;成都棉花街卓宅,比一般住宅高大,有廊庙森严的感觉,“近宗祠制度”等等,不一而足(刘致平著,王其明增补《中国居住建筑简史——附城市、住宅、园林(附:四川住宅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年版)。在举了众多事例后,刘致平先生对四川民居来了个总结性的陈词:“僭纵逾制”。这是个大胆的结论,使我们发现四川文化里的不遵奉儒家正统,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十三:近现代巴蜀文化史的脉络

 

王闿运一生自负,但场屋蹭蹬,中举而止,不曾宦仕。而彼时湖南出将入相,大有名于时之人可谓夥矣,曾国藩、曾国荃、曾纪泽、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等,可谓指不胜屈。而王闿运只有作西席幕宾的命,其显要之职顶多也就是执掌长沙城南书院、船山书院、成都尊经书院,其中尤以尊经书院所教学生最有造诣,流风所及,对四川近现代文化影响甚巨。

 

王闿运执掌尊经书院八年,的确培植了不少人才,从廖平、宋育仁、杨锐、吴之英等开始,再传弟子有吴虞、张森楷、蒙文通、李劼人、郭沫若、周太玄、魏时珍、王光祈、李璜、巴金等人,你只要看了这个名单,就可以得出,若把王氏在尊经书院的影响,研究出一个大致的规模来,近现代巴蜀文化史的脉络,就可以犁然自现了。

 

王闿运常常有些怪异之举以及怪诞的议论,也好围绕帝王之术作激进之语,虽然他与弟子廖平甚不相得,互相误读,各自都瞧不起,但不能说廖平“一生凡六变”与他没有精神传承上的瓜葛。廖平远影响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近则传递了激进气息,与时代合起来,影响了“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吴虞。再则郭沫若、巴金文学之路里反叛色彩,也可以从这些方面见出其草蛇灰线。这当然也切合二十世纪初期的激进话语,在公共言说中的兴起得势。

 

王闿运的《缃绮楼日记》出版了很多年,但研究近现代巴蜀文化的人似乎对此视而不见,大多喜欢玄不着边的东西,或者拾人牙惠。我一直想写一本《一个湖南人在四川》(此前曾撰《王闿运的蜀道观察》和《王闿运的四川食物》两长文来作尝试)细致地研究他在四川的一切,以及由此给巴蜀近现代文化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盐的繁荣 中国最大的井盐产地和“上古盐都”
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
食货志|叶锦花:明代食盐专卖制度在地方上的确立
明朝人吃盐为什么很麻烦 | 彰考局
秦帝国的崛起与其背后的“食盐战争”!
(5)趣谈理财能相刘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