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4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一、教学规划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3月3日—4月11日
第一册
4月14日—5月9日
第二册
5月12日—5月23日
1.    声、光、热
2.    力
3.    电
4.    实验探究
5.    作图
6.    综合专题
7.    图像专题
5月26—6月20日
综合复习
二、复习备考的建议
(一)研读物理新课程标准,把准中考方向
物理《课程标准》不仅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学的指南针,也是我市中考命题的依据,准确把握课标中的知识点及要求,是从教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而这又往往是我们大多数为师者的薄弱之处,因此研究学习《课程标准》,对我们的教学及总复习至关重要。物理中考考试范围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四部分。重点考查物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同时也考查学生对物理、社会和技术相互关系方面的理解和学习情感、态度方面等问题。试题的物理背景来源广泛,试题体现物理知识的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开放性和综合性。
(二)制定详实的教学计划,把握中考节奏
第一轮复习:梳理知识,打好基础。
第一轮复习是我们顺利完成总复习工作的基础,这一环节做得好,后面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才会更轻松,更有效果。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梳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对于基础知识的复习(概念、规律)要以教材为本,要挖掘教材,注意细节;要重视教材中插图、表格和图表的研究。比如:基本概念的复习,要重视教材内容的挖掘,注意教材每幅插图、图表所蕴涵的物理意义以及其中蕴藏的学科规律。将教材中的例题、课后习题、实例、插图、实验、信息窗、加油站、迷你实验室等内容以试题的形式对学生训练,进一步对基础知识强化巩固。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否则更易发生混乱。中考要体现课改理念,并非不要基础,加强对基础知识及主干知识上的考查仍是命题的最基本的原则。从近两年的命题来看,应当说80%以上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查,但有一点需要指出,就是近年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形式在发生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基本摒弃了考查死知识的做法。即使是“知道”层次的知识,也是要求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该知识(或规律)。特别要注意教材中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和伴随的科学方法。在最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中,此类题目的分值要占到10%左右。在初中物理教材中,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经常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如:速度、密度、压强、比热容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欧姆定律、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等物理规律的得出等等,都是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二是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包括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三是各种实验的原理、研究方法、过程;四是相关的物理学史。许多学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埋头苦做习题,忽视了最根本的、最必要的工作——阅读教材,在升学考中造成不该有的失分而后悔莫及。例如:2009年我市中考试题考查光的三基色,2010年我市中考试题考查再生能源等。
第二轮复习:设置专题,整合提升
专题复习就是把同类的相关问题集中起来,算作一个专题,用一些时间,把这个专题的内容吃透,弄清物理过程、物理原理和常用的解答该专题问题的方法。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通过这一轮复习,应该让学生在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有进一步的飞跃和提高。专题复习要选好专题,可从主干知识、主要能力、热门题型三方面着眼,结合学生实际,找准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和技巧上的不足,缺什么就选什么。不能笼统地划分实验、计算、作图等专题,而是要进一步细化,但由于时间有限,又不能面面俱到。专题内容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而定,比如针对学生在日常练习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训练,或参考各省中考题,选择有代表性的题组合进行专题提高训练。在专题训练中,要避免盲目拔高,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读数)是实验基础的基础。新课程试题强调了对基本仪器的使用的考查。重点:温度计、测力计、天平、量筒、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实验能力既包括实验操作能力,也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分析、评估等方面的能力。所以在专题训练中,也要结合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其中的某些方面进行训练,因此,在复习的第二阶段,教师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不提倡购买一份资料按部就班讲练习,专题复习还是自己选题组合要好一些。如电学实验专题中,应分别对电路故障、动态电路等问题进行专题训练。
用专题来整合初中所有物理知识,能达到能力的跃迁。主要是三种方式的专题:(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以力、热、光、电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稍微提高复习的难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主要复习作图专题、实验专题(设计、制作)、阅读专题、计算专题、开放专题、探究专题、科学探究方法专题等,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3)“热点问题”专题复习:关注热点问题,把握考试动态,在围绕主干知识为核心展开第二轮复习的同时,重视中考热点问题的收集与训练。现在中考的另一导向是重视物理与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我们把近几年来中考的热点,重点问题编成若干个专题进行复习。此复习以练为主,以讲为辅,练习时采用题组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反复出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此题与彼题的异同,即顺利解决了问题又熟练掌握了方法,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点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关注最新科技发展。例如:磁悬浮列车以及我国成功地发射并回收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及出舱的飞行,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第一阶段。载人飞船涉及到相当多的物理知识,考查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已成为近几年各地物理中考热点问题。声学方面:
①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与地面联系是通过电磁波来实现的。
②在返回舱内有空气,空气能传声,宇航员能正常对话,能听到机器工作时的噪音,所以睡觉时要戴专用耳塞,这是通过"在人耳处减弱"的途径减弱噪声的。
光学方面:
①在太空中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是由于地球不是光源,同月亮一样反射太阳光形成的效果。在太空中看太阳,就只能看到黑暗太空中一个地别明亮的光球,周围却一片暗淡,这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散射光线。
②为了在黑暗中拍摄清晰返回地面的过程,采用了红外线拍摄,因为返回舱与空气剧烈摩擦后温度很高,发出的红外线很明显。
热学方面:
①能量转换:火箭上升时,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火箭的机械能和热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不断增加;返回舱返回时机械能由于"摩擦生热"不断转化成内能,且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在减小;飞船进入椭圆轨道后,在由近地点飞向远地点的过程中,飞船的动能不断减小,重力势能不断增加。
②火箭发射时,周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因为火箭喷出的高温、高压的燃气能将附近所有物体熔化,为了避免这种破坏,科学家在发射台下设计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不易升温,且水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量,防止损坏发射台。
③返回舱返回时,由于与空气剧烈摩擦产生大量的热,为了防止烧坏船体,科学家在设计和制造时,除了选用耐高温的材料外,还在飞船外面覆盖了一层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发生熔化、汽化和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返回舱的温度不致升得过高,保护了飞船和宇航员的安全。
电学方面:
①“神舟”飞船进入太空后会展开巨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在面向太阳时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供设备使用,同时储存一部分在蓄电池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在没有阳光时,蓄电池放电供设备使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②天地间的通话是靠电磁波来实现的。我们看到宇航员与家人通话时略有延迟,是由于电磁波在天地间往返的路程较长(通过布置在各地的测控站间传递)引起的。
力学方面:
①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不能够使用的仪器有:天平、弹簧测力计测动(测拉力可以)、压强计、密度计等,但温度计、刻度尺、放大镜、电流表和电压表等仍能使用。在失重状态下浮力、液体压强将消失,在水中吹气泡,气泡将既不上升、也不下降。不能以正常方式喝水,只能通过塑料袋挤进口中等等。
②宇航员在太空漫步应穿上专用的宇航服,因为在太空没有空气,没有大气压,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和易受太空垃圾的撞击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因素。
③火箭上升段,推力大于阻力和重力,做加速运动。返回舱返回时阻力大于重力,做减速运动。
(2)关注时事新闻
(3)关注估测能力(例如估计考场温度,估计自己上三楼的功率)
(4)关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引领、目的凸现、数据处理
(5)关注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13个、实验推理法3个“牛顿第一定律、真空不传声、两电荷”、转化法4个(电流、分子、磁场、磁性强弱)、等效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光线、磁感线、杠杆、匀速)、类比法(电路和水路等)
(6)节能与环保问题
(7)关注生活中的现象
课标中要求理解的知识点有:理解密度的概念、理解压强、理解功率的概念、理解机械效率、理解欧姆定律、理解电功、理解电功率等,应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各知识点覆盖率较高,最近几年都在70%—80%左右。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因此设置专题,整合知识既节约时间又提高学生的成绩,在中考复习中起到了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第三轮复习:综合训练,把知识点连成线,形成面
物理知识涉及的面很广,基本概念、理论更是体现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要引导学生对每个部分中的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扩展成知识面,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在这一阶段要抓住题目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要让学生明白: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练,没有一定数量物理题的训练,就不能确保中考题做的熟练。熟能生巧,见多才能识广,在做题过程中,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摸清思路,提高能力,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从中考失分情况来分析,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学生分析解题能力的培养也是九年级复习教学的一大重点。
(1)注重审题意识,培养审题能力
历届考生在中考中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在考试中没有仔细审题或不会审题,审题的质量决定着解题的成败。教学中可从下面几方面提醒学生注意:①仔细阅读题文,抓住题中的关键语句;②善于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③画出相应的图示,反映物理过程的实质;④理清物理过程的细节,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2)注重解题技能的训练,培养应变能力
复习中要有一定的难度意识,通过对学生的解题技能、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处理各类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教学中可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向深处钻研,向广处联想,注重物理过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结合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指导学生归纳出一定模式的思路并鼓励学生寻找创造性的解题方法,这样有益于学生解题技巧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
(3)要巧做习题,不搞“题海战”
复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一定的训练量就不会悟出熟练的解题技巧。但题目必须精选,教师在学生练习前必须先对练习进行筛选,要注意题目的针对性、代表性、典型性和思想性,劣质习题,特别是那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习题不仅浪费学生时间,更会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决不能进课堂。题目的讲解要讲究效率,要让学生展示自己对题目解答过程的理解,以使教师的讲解更有针对性,“满堂灌”式的讲题方法、仅凭教师经验讲解的讲题方法是不负责任的懒惰做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当今课堂中不应再出现。
(4)注重解题规范化指导,培养规范意识
近年来,中考对解题的规范化要求越来越高,其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考查学生科学地说理和准确进行文字表达的能力。复习教学中可以依据近五年来的中考试题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总结出解题规范化的一般模式,并作为学生平时解题要求的准则。结合试卷的讲评,从物理符号的书写、作图的一般要求到文字说明、反映过程的表达式,最后到结果的陈述,逐个环节提醒学生引起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这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这是通向成功的必经桥梁,没有几百道题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但是也要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前,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大量的题目,时间不允许,其他科目也需要学生练习。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做的练习中的各类题型进行分析、比较、归类,发现其中的异同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地理解题意,拓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在考试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三)优化复习方法,提高备考效率
在复习中以下“四个环节”。一是有效预习,主要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落实预习环节,使复习能做到心中有数。在每章节复习开始前,学生自己主动预习,整理和归纳力学的基础知识,目的是巩固基本概念。二是有效听课,学会选择性的记笔记。复习课中要学会听复习课,注意把握每一节复习课的重点和核心,能做到记好笔记听好课。而笔记操作可以简化,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选择性的记载关键知识和疑难知识,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三是有效测试,注意做好复习反馈检查,力争做到“课课清、段段清、月月清”。四是有效纠错,每天作业中的错题及每次考试的丢分和失误的试题要及时订正,应当把平时反复易错的习题有目的通过复印、剪贴等方式整理在错题本上,归纳总结失误的原因,通过反复的、阶段循环式的针对性训练来提高复习效果,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四)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提高复习资料的辅助性
在中考复习尤其是第一轮复习中,学生都有一种过分依赖资料的习惯性心理,容易把课本丢掉。因此教师要做到抓纲务本,考纲即课标,是复习的依据,教材是复习的根本,资料是复习的补充,所以抓纲就是要正确认识考纲对复习的指导作用,务本就是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宽知识内容,延伸课后习题,挖掘教材,注意细节。目前,市场上的中考复习资料很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复习资料,不但不能提高复习效率,反而会降低效率,因此在资料选择上,要有针对性,严格筛选,绝不能滥用。
(五)讲好例题、习题
讲好题首先要选好题,市面上各种教辅资料比比皆是历年来各地中考试题多如牛毛,习题资源十分丰富,这就要求教师从科学性、目的性、典型性、拓展性几个方面综合考量。例题、习题不宜多,习题不宜过难,让学生有能力完成。例题讲解要明确这道例题的教学目标,弄清该题的知识、能力、方法、技巧是什么、重点在哪里、拓展性内容有哪些等。要给学生以示范,便于模仿。习题的讲解要做到反馈及时;中档题是重点,容易题说明道理,适当引伸,难题做好铺垫,分类设问;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能力水平,针对学生适应的教学方法;“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六)坚持检测
阶段检测应该贯穿整个总复习始终。第一轮复习以单元检测为主,目的是查漏补缺,第二轮复习之后,就应以综合测试为主,强化训练学生综合答题能力,同时进一步巩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热点试题评析
纵观近几年的我市中考物理试题,以新课程标准作为出题的依据是我市中考命题的中心思想,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在中考中注重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注重考查考生对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认识,考查考生对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理解。近几年的我市中考物理试题在以上这些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通过收集和挖掘2011—2013年我市中考物理试卷,发现热点试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考察物理规律的区别与联系
如2013年中考31题辨析电磁感应现象、静电现象、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2012年中考36题辨析电磁现象的各种实验装置;2011年的选择题: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出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
可见,连续三年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同一个问题: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
(二)注重图像的理解与运用
如2011年中考18题温度——时间图像的考查,22题:电阻R1和R2各自的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如图7所示。
(1)电阻R1的阻值为          Ω。
(2)如果把R1和R2两个电阻并联成图8所示电路时,电压表读数3 V,电阻R1、R2在 lmin内消耗的电能之和是           J。
(3)如果将电阻R1和R2串联,接在4V的电源两端时,电阻R2的电功率
是        W 。
36题,在公园有一种测量瞬间打击力的游戏机,其原理示意图如图19(a)所示,游人手戴拳 击手套,击打可水平移动的A装置,A通过压杆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压力传感器的电阻 值R会随所受压力大小发生变化。电压表的示数可反映出打击力的大小。已知电阻R0=120Ω,压力传感器表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4 000 N,压杆与压力传感器接触面积为4 cm2。压力传感器的电阻值随所受压力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若在某次游戏过程中,游人用2 000 N的力击中装置4,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l.5V。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
(1)该压力传感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有多大?
(2)电源电压是多少?
(3)当装置A不受打击力作用时,电压表的示数是多少?
2013年的40题,关于v—t图像,s—t图像的理解,50题,摩擦力与压力图像的分析,53题,压力与电阻图像的分析。可见,对于物理图像的理解与分析的考查仍将是中考试题的热点。
(三)注重探究过程的方法与思考
如2013年中考题50题考查评价测滑动摩擦力的两种方法;2012年中考题51题考查关于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
2011年中考题30题: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来源:学&科&网]
以上题目虽然考查同一个物理问题: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但体现了不同的研究方法。
(四)注重生活中的现象与物理原理的联系
如2011年中考第二题考查对生活中的各种光现象所遵循的物理规律的理解;2012年中考35题:每年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某校同学们在植树节的活动中,联想到一些物理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
A.小明拎起一桶水是同时感觉手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小刚泼水时,盆留在手中而水“飞”出去,因为水有惯性,盆没有惯性
C.小红沿水平方向用力拉一筐土,没有拉动,此时拉力小于摩擦力
D.小丽尽全力搬一块大石头,虽然没有搬动,但是她也对石头做了功
第47题,在表格中填上对应的物理知识选项的字母序号:
序号
现象
物理知识
斧子的手柄松了,用手柄下端撞击石头
光的色散现象
风力发电
往水中不断加盐,可使鸡蛋上浮至液面
A.能量守恒定律      B.阿基米德原理      C.光的折射规律      D.惯性
2013年中考题38题辨析六种生活中现象及其所符合的物理规律。
(五)关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例如,2011年的作图题:如图10所示,弯杆末端连接有一个小球,各物体均保持静止状态.试画出小球受到的重力G与杆对小球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2012大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一个静止的小车上有一弯杆.其下端固定一个小球.小球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
2011年中考题20题第二问(如图),考查关于所提重物的最大值问题。
2013年48题,考查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方法的理解。
总之,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命题趋势逐渐发生一些变化,题目更注重考查考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技能和方法,并且理论实际紧密联系,考查考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这一趋势,考生及教师更应该注意在这一方面加强,注意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和社会热点,从中寻找有价值的物理知识。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对现象的解释,不能似是而非,一定要用语言准确描述出来。当然,注意生活实际,不等于放弃理论知识,相反,对知识的理论考查,现阶段仍然是中考重点,在这一方面,考生要精选有代表性的题目,详细解答,并且认真思考,做到举一反三。
以上是结合教学实际对初四教学提出的一些建议。年年中考年年新,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我们立足岗位,发挥团队优势,把握正确复习备考方向,全面详细规划,知识点面结合,把握重点热点,牢固掌握概念,方法灵活运用,教学与复习就会得心应手,应变自如。相信科学、有效的复习策略一定会助推学生能力的发展、助推油田教育中心学科教学成绩的提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国亚 优化教学策略, 打造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课的高效课堂---推荐人:胡阳新
特级教师陆三元与他的教学论文
自主学习 科学探究-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指导
高三,我准备好了!(附:高中各科学习规划)
2010年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新高考背景下高三化学高效复习的实践与研究 - 翔鹰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