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生负担过重愈演愈烈 “减负”的最大阻力是家长
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个不争的事实。多年来的“减负”工作,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负担过重问题愈演愈烈。我们需要认真总结“减负”工作的经验教训,分析形成负担过重的原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尽量地缓解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业负担过重的三个方面

  负担过重与应试教育互为表里,是应试教育的突出表现。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超标”(或超纲),即超出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的基本要求,学生接受困难;二是“ 超时”,即延长学生学习的时间,加课、补课,不按时放学,双休日照常上课,补课,上校外补习班等;三是“超量”,即超过教育部门对基础教育的有关限量,课程多、资料多、作业多、考试多。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表现情况复杂,不好一概而论。除存在学段之间的差异外,还表现为城市与农村之间、地区之间、同一个地区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大致来说,农村小学负担不重,初中较重,高中过重。县城中学和一些地区的中小学相当重。有的城市和学校非常重。需要指出的是, 德、智、体、美、劳各“育”中,智育负担重,其他几“育”负担不重甚至没有负担。
  负担过重的深层次原因

  教育问题往往不只是教育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的反映。存在的就有其合理性。学生负担过重有着制度、体制、机制和由于发展阶段造成的办学条件很不均衡等深层的复杂的原因。

  现行社会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原因。我国是人口大国,就业形势严峻,加上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层加剧,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选人用人制度标准单一,过度重学历、重文凭。为了在社会地位较高、工作相对稳定、薪酬较优厚的工作单位就业,学生就必须努力取得更高学历,争取上名牌高校。而在当今时代,除了高考之外,几乎再没有别的道路可以实现人的理想追求。独生子女时代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愿望。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学好考好,给孩子施加压力,则是必然的,也是无可厚非的。

  教育体制的原因。由我国传统文化和这种人事和工资制度所决定,我国的教育体制是竞争性的,形成了一套严密、完整的竞争制度和竞争机制。各级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这种竞争体制下生存和生活。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地方政府把这种竞争结果的升学率看成政绩,给学校提出要求。学校为了生存和声誉,不得不违规办学,将考试分数、升学率与校长业绩、学校待遇、教师职务和奖金等挂钩。教师则不得不对学生增加训练难度和训练量,重复练习、低效劳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我国教育结构不合理,职业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成人教育社会认可度低,加上高等学校等级化,必然加剧择校和考试升学竞争。

  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学校之间差距过大。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好大学,就必须从选好幼儿园开始,给孩子补课辅导,加压,以适应择校竞争的需要。

  受利益驱动,社会上各种以盈利为目的、以升学为诱饵的补习班、辅导班,教辅资料,家教市场等泛滥成灾。各种媒体对高考状元的过分关注,对过重的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减负”的最大阻力是家长

  现在“减负”的重大阻力首先不是来自学校,而是来自家长。一些“减负”的地方发生的家教泛滥等“次生灾害”证明了“减负”工作的艰难性。

  学生负担过重,违背教育方针,摧残学生身体健康,扭曲学生心理,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同时,在这种体制下,校长和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也不可能发挥,学校无法办出特色,教育家也难以成长和出现。

  学生负担不是越轻越好。适度的负担和压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能力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减轻课业负担的目标是:解放学生,把时间、空间、健康还给学生。做到负担适度,学习质量高。让学生睡眠充足,有时间参加科学文艺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发展兴趣和特长,享受幸福的学习生活,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解放教师,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当前“减负”如何入手

  “减负”从根本上说,需要改革国家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工资制度,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建立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当前“减负”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用课程改革带动“减负”。课程设置和学生负担有直接关系。新课程改革实验已8年,取得了丰富经验。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就包括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是先进的课程理念落实不畅,相关配套政策未能及时跟上,有的学科新旧课程不是替换而是叠加,个别学科标准和教材内容的适切性亟待进一步调研与论证。有的地方高中课改明显地加重了学生负担。要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同时,要通过国际比较从国情出发,深入研究各个学段课程门类、起始年级和课程门类、内容和难度问题。总体上要合并学科,降低难度,进一步增强课程弹性。扩大地方、学校课程开发自主权,增强选择性,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个性化发展的要求。为此,建议成立国家层面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机构,持续进行研究。

  用评价改革引导“减负”。教育评价是办学行为和学生负担的指挥棒。我国长期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学校、教师随意加重学生负担。现在急需要根据国际通行的基础教育评估体系,建立我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评估体系,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定期收集数据,开展科学的、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定期对中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素质进行抽样测试,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依据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指导改进教学工作,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从解决“择校”入手“减负”。无序“择校”是加重学生负担的重要原因。要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取消包括“奥数”或其他各种名目的入学附加条件。积极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采取学区制、名校带弱校等措施,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升学择校竞争。大力推行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或一校一贯,或异校一贯。积极推进中考招生改革。在科学评估基础上,将重点高中招生指标的大部分分配到各初中学校。辽宁、山东等省已经实行多年。河南有些地市已经达到100%,效果很好。这样做还将有效促进初中教育均衡发展。

  用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减负”。课堂教学的无效或低效是造成负担重的重要原因。学校要十分重视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要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少教多学。严格控制各学段的作业量。鼓励学校开展各种教改实验。如北京市育才学校小学部实施“4+1”社会体验课程,每周四天上课,一天到国家图书馆、博物馆、农村、企业、社区、大学、军营等进行社会体验,学生的全面素质, 包括文化课成绩都明显提高。

  建立家长学校,推广家教课程,向家长普及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采取措施激发广大学校和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实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建立教学改革实验区,推广重要的实验成果。

  严格治理教辅市场。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泛滥成灾的教辅资料出版和各种社会升学辅导班招生宣传的管理力度。严禁公办中小学参与或变相参与举办面向在校学生的各种辅导班。

  尽早出台《学校法》。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细化为立法条款,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诸如在校时间、课程计划执行、不同年龄段的作业量、活动时间、社会体验和实践时间、学生评估规范等。规定严禁学校在节假日补课。保证学生睡眠,锻炼身体,自主选择等时间。每月至少保证1天完整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等等。(郭振有 作者系教育部原国家副总督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云晓与张志勇对话:中小学生“减负”为何越减越重?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判断学业负担是否过重需要系统科学的评估
学生“减负”:从教师“增负”开始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最新热点七:中小学减负问题
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