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 | 《被讨厌的勇气》,被讨厌和被人认可一样重要
作者:叶子与豌豆
好久没有分享读书笔记了,这期的读书笔记是《被讨厌的勇气》,作者是岸见一郎,日本著名哲学家。这本书主要讲的是阿德勒的哲学课,阿德勒很多人都听过他的大名,他和荣格,弗洛伊德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他开创的个体心理学,从探索生活出发,理解生活真正的意义,带给很多人改变一生的力量。
我们大多数人日复一日过着同样的生活,就像《一一》那部电影有一段台词,“我一连跟她讲了几天,我每天讲的一模一样,早上做什么,下午做什么,晚上做什么,几分钟就讲完,我怎么只有这么少,我觉得我好像白活了,我每天每天在干什么”。
看电影的时候,感触很深,细想自己的一天,做饭做家务带娃,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忙,熄灯之后闭眼想一想好像一天也没干什么事。
有的时候,我们在旁人眼里表现的平和、优秀,回到家里却把坏脾气给了自己的家人。在外,我们为什么那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害怕别人的讨厌。因为害怕,不敢迈出第一步,不敢跳出舒适区,不敢跨入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把心智磨灭,把勇气磨没。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特别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待着,什么都不做,享受一个人的世界。或许这就是一个人的狂欢,一群人的寂寞的场景吧!
如果你和我有同样的困惑,建议沉下心读一下这本书,找到自己自卑的根源,重新焕发新的活力,寻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本书的内容采用了一问一答的对话式,一方是处于迷茫焦虑的青年,害怕尝试害怕失败害怕被人讨厌的心路历程;另一方则是学习了阿德勒心理学多年的哲人,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对人生有不一样的见解。
我们就像书中的那位青年,需要哲人的指点,才能直面人生,从琐碎生活中获取幸福。
过去代表一生吗?
如果有个人整日闭门不出,不去社交,也不去工作,踏出房门,就会坐立不安心跳加速。很多时候,我们把原因归于过去的原生家庭影响,或者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很严重的社交问题。
阿德勒心理学把以上的分析方式归为原因论,因为某些原因导致现在的结果,换句话就是现在的结果是由过去的原因造成的。
阿德勒的心理原则是:过去和现在没有关系,他考虑的不是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也就是目的论。因为这个人不想出去,所以他才会有不安的情绪。这个例子看起来有点极端,我也不是很认可。
可是换一种场景考虑,就是孩子进入两岁的叛逆期,总是和家人对着干,你说东他做西,这时候我们的怒火就蹭蹭的往外冒,于是开启河东狮吼的模式。用阿德勒目的论来分析,你想要达到孩子不哭闹的目的,开启大吼大叫的情绪。
在我看来,目的论和原因论就是同一个问题,不同的思考方式。情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我们可以根据面对的对象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举个例子,你在家里训孩子,突然接到了公司的面试电话,你可以立马调整自己的情绪以及说话口气进行应对。由此看来,我们是可以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阿德勒之所以反对原因论是,现在由过去决定的话,我们就无法做出任何改变;如果换成目的论的话,我们就可以不与过去纠葛,赋予现在生活新的意义。
一生很长,过去的一切并不能终结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人生,不由他人定义,不由过去决定,所有的一切改变根源都取决于自己。
人际关系的三个误区
虽然我们知道自己的人生由自己决定,可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究其原因是什么呢?书中提出人的一切烦恼都是来自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包括很多方面,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朋友,兄弟姐妹等等,我们挑剔另一半的懒散内心不满,我们抱怨同事之间合作太难心生郁闷,我们会因为婆媳习惯不同而暗自叹气等等,有人的地方就有烦恼,有烦恼的地方肯定与人有关。
试想着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那烦恼就不复存在。人之所以会感到孤独,就因为我们生活在人群中,一旦被孤立内心就会产生不安的情绪。
书中提出了常见的人际关系的三个误区,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社交中改变策略,重新回到当下。
1、自卑情结
大部分人都有自卑情结吧,自卑一般来自于家庭,长相,职业,金钱等多方面的比较,只要一比较,墙外有墙山外有山,内心就会产生不如别人的正常心理状态。
自卑不可怕,但是拥有自卑情结很可怕。自卑感和自卑情结的作用不一样,自卑感可以成为努力的催化剂;而自卑情结,则当作不去努力的借口。
比如学历这件事,我们小区里都是清华博士后,和他们一比,我这等普通人的学历都登不上台面。如果是有自卑情结的话,就会这么想,反正我学历低,做什么事情都会碰壁,索性就原地踏步好了。
如果是有自卑感的话,就会有不一样的想法,因为自卑所以才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改变自己,提升自己,不在原地打转,而是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的往前爬。虽然慢,但一直在进步!
由此可见,拥有自卑感,可以推动自己进步;拥有自卑情结的话,对任何事情就会消极对待。
2、竞争思维
社交的第二个误区,就是竞争思维。对于很多人来说,和他人竞争,可以获取前进的动力。可是在阿德勒心理学里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人生是和自己比赛的历程,一旦和别人比赛,就会滋生出人际关系的烦恼。
如果我们对别人都抱有竞争的思维的话,他人的成功会变成自己的失败。同学群里,A考上了名校,B考上了公务员,而自己和他们一对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内心就会极度不安,无法获取真正意义上的幸福感。
3、权利之争
社交的第三个误区,就是权力之争。像在企业中,这种权利之争,明争暗斗,每个人都想成为更有权势的一方,拥有主导权和话语权,就会演变成一场无硝烟的战争。
除了企业中的权势利益之争外,孩子和父母也会有权力之争。比如两岁左右的孩子,总是和父母对着干,你说东他做西,或者做各种恶作剧。有一种情况是,孩子唱反调是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求关注;还有一种情况是,即使大人发火孩子依旧我行我素,这是孩子在争夺话语权,挑战父母的极限。
这场权利之争,最后总是会以家长的发火和孩子哭闹声中收尾。对于败下阵的哪一方,会进入下一个阶段,复仇性阶段。孩子就会故意搞事情,比如逃学,打架等,惹父母生气发怒,达到他们复仇的目的。
为了不让孩子进入复仇阶段,在一开始孩子故意挑事的时候,我们就要按压住自己的火气,使用有效的语言进行沟通,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如果孩子一直无理取闹的话,那就让孩子先冷静下来再说。
人际关系如何处理好
每个人都可能进入人际关系的误区中,怎么做才能把人际关系处理好呢?阿德勒提出了基本准则,人际关系的起点是课题分离,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所谓的课题分离是,明确某件事是谁的课题,自己的课题和别人的课题要进行分离。在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课题,和同事之间的课题就是工作课题;和朋友之间的课题是交友课题;和父母,孩子之间的课题就是爱的课题。
阿德勒指出,人际关系的一切矛盾都是对别人的课题干涉,或是别人对自己的课题进行干涉。用我的理解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边界感,分不清自己的事和别人的事。
判断是谁的课题,主要是通过最终结果是由谁来承担。由谁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比如我们都是不敢在公众场合下表达自己的想法,由分离课题这个角度来看,表达自我是我们自己的事,采纳建议是别人的事。我们只要顾好自己的课题就行了,至于别人的课题不需要我们操心。
比如让娃学习这件事,学习是孩子的课题,我们强迫孩子去学习,孩子就把课题搞混淆了,觉得学习是给爸妈学的,所以对学习的热情也会减弱。
孩子越小越早让他明白,学习是他自己的事,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长大就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只能做一个引导者,而不能干涉孩子的课题。
就像俗语常说,强按牛头不喝水,我们只能引导他来到河边,至于他喝不喝水是看他自己的意愿,勉强不得。
接纳真实的自我
人际关系的终结点是共同体,所谓共同体是指的把他人看作伙伴,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用简单的一句话就是从集体中获取自我价值的一种状态。
想要建立共同体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我接纳。就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接纳自己做不到的自己,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两个状态,在同事面前,表现的小心翼翼不敢高声语,在朋友面前,可以无所顾忌的放飞自我。在阿德勒心理学,出现两种状态的原因是,我们无法真正在别人面前展示真实的自我。
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不太一样,自我接纳是比较真实的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比如自己的出身,容貌等;自我肯定则有点像打鸡血似的,我能行我一定行的自我打气的状态。
幸福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
我们了解了人际关系的误区,也知道了人际关系的分离课题和共同体终结目标,对于追求人生的幸福,阿德勒提出了三条建议。
1、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在生活中,你会有这样的场景吗?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明明可以选择说不,到嘴边却变成了好的。工作中自己有不同的意见,却埋藏在心里害怕说出得罪别人。很多事情,我们都有害怕被讨厌的心理状态。
书里提出,每个人都渴望被人认可,却忽略了被讨厌的重要性。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太看重别人对我们的评价,而无法随性自然的过好自己的生活。
就像电影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儿时扮鬼脸,为博父亲一笑;经历了好几段感情,都无疾而终;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从未想过自己想要什么。终其一生都在卖力讨好别人,忽略自己真实的感受。
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课题分离的原理,按我们自己的想法做事,对于别人如何评价我们这件事是别人的事,比我们无关。就像歌手王菲说的,关你什么事,关我什么事,与我何干。对于我来说,王菲把“被讨厌的勇气”发挥的淋漓尽致,我的生活我做主,别人的评价我不在乎。
2、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孩子出生之后,父母对于孩子都有望子成龙的期望。可是真正能有所大成就的人很少很少,我们的孩子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
我们要接纳自己平凡的身份,以及自己普通的工作,接纳未来孩子成为一个普通的人。甘于平凡没什么不好,周末带娃散散步,逛逛公园,做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就这样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安稳幸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3、生活在当下
我们的人生是由过去,现在,未来组成。我们只能感受当下获取的力量,过去的生活已经无法改变,未来的生活太遥远,享受当下带给的力量,我们才能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就如带娃爬山这件事,不要为了爬到山顶,而忽视路上的风景。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享受当下带给我们的幸福感。比如洗碗这件事,感受水流划过我们的指尖,认真洗刷每一个碗也会变得有意思。
就这样,愿每个人都有被讨厌的勇气,享受当下的幸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札记 | 做一个被讨厌的人@《被讨厌的勇气》
被讨厌的勇气
书单带读 | 有这么一本书让你颠覆三观
《被讨厌的勇气》中最有启发性的五个概念
《被讨厌的勇气》文字合集
27/50|《被讨厌的勇气》 读书会分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