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熙宁变法:北宋王朝的生死转折
文/纳兰谈史
北宋中期,庞大的军费开支、巨额的对外贡款、大量的官僚俸禄、以及统治阶级的无度挥霍,致使北宋王朝的财政陷入了困难,朝内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了国家积贫积弱的形势,并提出了许多改良的新方案。
随着庆历新政的失败,北宋王朝的财政危急形势愈加严峻,而宋仁宗却在国家危机的阴影下摇摆不定难以决断,改革一度搁置,直到治平四年,宋神宗赵顼的继位,揭开了熙宁变法的改革序幕。
年方二十的宋神宗意气风发,少年时便常怀重整朝纲光大祖业之志,继位后他决心励精图治变法图强,渴望成为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样有作为的盛世帝王。熙宁二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王安石顶着多方压力主持了这场新政变法,史称“熙宁变法”,也被称作“王安石变法”。
熙宁变法主体上围绕着富国、强兵和选拔人才这三个方面展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缓解了国家财政危机,但是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派系的倾轧和触及大地主和大官僚的利益,最终惨遭失败。
但凡历史上的历代王朝新政,无非都是以土地问题和军制改革作为挽救危机的基本改良方向,也大抵都是因为这两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国家机器才会难以运转,北宋王朝同样也面临着这种境遇。豪强地主凭借着经济和政治的优势大肆兼并土地,致使农民背离土地成为流民,而豪强地主阶级拥有免税或减税特权,故而令国家税收锐减,引发了财政危机,流民的四处漂泊无疑又会令阶级矛盾加剧产生连锁反应,成为威胁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因素。
在新法推行之前,王安石曾数十次到基层考察实验,所得出的改良方案普遍具有针对性,看似切中时弊,但是却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旧系统中既得利益者依旧存在,而且势力强大,是变法的阻力,甚至是失败的归因。
神宗皇帝空有雄心壮志,可惜志大才疏,推行时的新政也许是统治者的一时兴起心血来潮,或者说是别无选择的权宜之计。这种政治赌徒心理必然会催生出改革的盲目性和局限性,极大的忽略了封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封建社会政治形态自相矛盾。
变法的目的在于国富民强,其中民富是国强的基础,而熙宁变法却直接酿成了国强民穷的状态。尤其是王安石最为得意的农业农村改革之青苗法,本意是避免地主对农民的高利贷盘剥,但却成为了官府直接强制性的借贷给农民,贫者无力偿还,最终被罚没财产者比比皆是。不仅地主阶级利益受到了损害,连广大的农民阶层也心存怨恨,这是新政局限性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熙宁变法在一定程度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相对缓和了阶级矛盾,缓解了国家财政危机。但是操之过急的变法必然百弊丛生,未能触及到社会的根本问题,也没有广泛的阶级基础作为依托,王安石个人超前性的变法思想与现实国情不相协调,大肆的为朝廷敛财充盈国库并非良性发展之道,反倒令社会基础丧失,并给党争之祸开了一个坏头,为北宋灭亡埋下了伏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实施变法却最终失败
王安石变法
历史剧变的七种征兆
贾谊论封建王朝兴亡的现实意义
都说农民种地不挣钱。请问历史上的地主是靠什么发财的?
汉朝大型撕逼现场之《盐铁论》简评:盐铁国营到底是富国之道or与民争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