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洪水困徐州苏轼拚死护百姓(东坡故事二十八)

洪水困徐州苏轼拚死护百姓(东坡故事二十八)  

2007-10-19 20:55:43|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农历4月下旬,苏轼全家及弟弟到达徐州任所。他作为一州之长不敢懈待,在弟弟苏辙的陪同下用近两个月时间走访了解民情.收效颇佳!徐州不但是座大城,也是历来的战略要地,且是物产丰富的魚米之乡,比密州的条件好多了。可苏轼的人生确也多磨难,刚送走弟弟,才上任三个月的农历8月21日徐州就发特大洪水,即使是有治水经验和胆量的人恐怕也难应对?然而令人感叹的是,一介文弱书生的苏试却能沉着应对和勇往直前,充分显示了他的才能和关爱百姓的请感!

       早在一个月前的7月17日,徐州以北的澶州曹村处的黄河决口,洪水在一月内就先后淹了四十五个县,毀坏粮田农舍无数。这期间徐州城的富人开始外逃躲避水災,苏轼获知后认为:"富民一出,民心动摇,城也难守了!"于是亲自带衙役守城门,将富人強行劝回城中,这才稳定了民心。几天后洪水到达徐州城,却被南面的大山挡住,水位迅速升高,水面已高于城中平地一丈零九寸。眼看徐州城就危在旦息!也许是苏轼具有"遇险不乱"的性格,反而冷静理智,除立即安排官吏衙役想法堵好城门外,又亲自踏着泥泞小路到武卫营动员士兵。他诚挚深情地对卒长说:"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听后也感动地对部下讲:"太守犹不避塗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士兵们同样义不用辞地上城墻护守!而苏轼本人更是以身作责,一直坚守城墻上,正如他所说的一样"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与军民一起在東南一带城墙上风餐露宿,拚死护城!  他吃住都在城墻上的小棚内,太困了就闭眼养一会神,又到处查看,不分白昼地指挥加高加厚城墙的工程,终于将继续上涨的洪水挡在了城外。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   围城45天的洪水于10月15日回归黃河故道,洪水开始退去,徐州城保住了!全城官兵百姓欣喜欲狂,張灯结彩共庆抗洪胜利,更一致赞颂爱民抗洪的好太守。但苏轼并未满足现状,而是考慮今后如何更好抗洪保城的事。所以及时写好奏章上报朝廷,请求拨款修建防洪外墻。次年2月,皇帝不仅下旨表彰他抗洪保城的大功劳,还泼款三万贯.一千八百担粮食和七千二百名民工,批准在城東南修建防洪外墻。为了纪念全城军民抗洪的胜利,他还计划在外墙上建座高十丈的楼台---<<黄楼>>。关于<<黃楼>>名字的来由及其故事,以及苏轼把他在徐州写的诗称作<<黄楼集>>等事,下一篇再为读者提供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徐州抗洪的启示
苏东坡抗洪:“吾在是,水绝不能败城!”
徐州人的老知州——话苏轼与徐州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苏轼的抗洪救灾能力比文学水平还高?
苏东坡:赫赫有名的诗人,更是一代美食家
苏氏典故‖苏轼徐州抗洪记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