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胸有成竹,苏轼轻松中进士!(东坡故事之九)

[原]胸有成竹,苏轼轻松中进士!(东坡故事之九)  

2007-04-18 23:01:03|  分类: 默认分类 |字号 订阅

     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农历九月的一天,朝廷的"秋试"正式开始,考场就设在开封景德寺内。这次考试并非是录取进士,而是中举后才可参加明年的进士考试"春试",所以也算是必须取得的资格考试了。由于苏轼进京后又加紧温习了两个月时间,所以轻松地中了第二名。此次参考的眉山学子共有45人,就有(包括苏轼、苏辙)13人中举,可见苏轼家乡的学风很好和人才多了!"秋试"是读书人进入官场的最关健的考试,所以宋仁宗赵祯于嘉佑二年正月亲笔写下诏书,任命学识渊博的礼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欧阳修为主考,又任命执法公正的龙图阁直学士梅挚、翰林学士王诖、起居舍人知谏院范镇和知制诰韩降为副主考。宋仁宗时的考试很严格,为求公允和保密,正副主考官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吃住在试院内,还有数十名御林军把守。正月的一天,考生门进入大门后门也就被锁了。在考试大厅的正面立着一个闪光的红牌,上书着斗大黑字的礼部试题---"刑赏忠厚之至"。这道试题正合了苏轼主张的"仁政治国"的想法,所以作起来得心应手,发挥的也很自然流畅,很快便一气呵成。但他未忘记启蒙老师张道人"仔细"的教益,又认真捡查了两遍才交卷。苏轼这篇答卷写得层次清楚、论理充分、主题鲜明、文笔流畅,不愧为大文学家的佳作,而且这篇文章近二千字,这在古文中也算长的了!现将苏轼的答卷原文摘抄开头几句,供读者有一些初步了解:"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歌咏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欧阳修见了这篇答卷极为惊喜,不尽拍案大呼:"好文章!好文章!真是天下奇才,该取为第一名!"可后来苏轼怎会只得了第二名呢?这不能责怪欧阳修,因他不仅爱才,而且为人很正直。当时的考卷是卷藏着考生姓名的,欧阳修担心这篇答卷也可能是自己得意门生曾巩所作,如果批了第一会带来不必要的议论,所以最后批了第二。事后,才知该卷并非曾巩所作而是苏轼,他后悔也不好办了。后来苏轼和苏辙都参加了宋仁宗主持的"殿试",他亲自出了"民监赋"、"鸾刀诗"、"重申巽命论"三道题。他见苏轼两兄弟的书面和口头回答都十分出众,感到十分欣喜,后激动地对太后说:"今天考试的进士我最满意的只有苏轼、苏辙,他们是两兄弟哟!"太后也高兴说:"太好了!国家有幸啊!"仁宗皇帝连连点头说:"是啊!我为子孙得了两个宰相!"时年苏轼22岁,苏辙19岁,便双双跨入了仕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即将完结的《清平乐》,苏轼和载入史册的那一届科考终于亮相 | 此刻夜读
【觅苏记】开封府:聪敏愚直(上)
北宋欧阳修有多牛 唐宋八大家四个是他学生
宋代翰林原来可兼职? | 中国文化研究院
宋朝最耀眼的一次科举考试,“唐宋八大家”三人金榜题名!
苏轼考场初露锋芒,欧阳修赏识,宋仁宗青睐,差点被重用改写宋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