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大名著怎么开的头?下篇(创作漫笔之四十)

《西游记》出现的时间比起《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来,要晚了差不多一百五十年左右,成书的时间按照推论应该是在1560年之后。《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安徽桐城人士,当然也是读书的秀才,可是因为近不得官场,看不惯那些拉拉扯扯的风气,于是,从很早的时候起就开始自己成为一个“自由作家”,专靠卖文为生。作家的这个生活姿态自然就决定了作家面对艺术的态度,因此,作家从性情上来说,更是一个接近自我的人生和追求。

《西游记》的故事取自唐代和尚玄奘去西天(印度)取经的故事,可以说这是中国第一部魔幻小说。后世很多人都在写这一类的小说,尤其是在今天这个电脑加上互联网的时代,所谓的魔幻穿越惊悚小说的时代里,更是有很多人都在循着吴大师的路子在探寻,但是,遗憾的是,我们今人写的魔幻小说,还没有一部可以与《西游记》相比。

《西游记》的故事对中国的读者来说,可以说都是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凡是读过这部小说的人,无不为作家奇特的想象和妙趣横生的故事,玲珑剔透的描写以及充满隐喻的思想和折服。事实上,后代很多研究《西游记》和吴承恩的学者也都认为,《西游记》开创了我国神怪文学的先河,为我国文学增添了一个奇葩。

《西游记》不仅在中国,在中国以外,比如日本、韩国、印度、泰国、越南甚至很多欧美国家,都有着广泛的读者,那些国家的人通过阅读《西游记》,惊讶地发现,中国文学的浪漫情怀一点也不必西方国家差,中国人的想象力实在是奇特,高妙。下面还是回到《西游记》开篇文字: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中国文化历来都有着一种崇尚天地的传统,中国古代始终都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宗教信仰,但是,民间社会当中,也不仅是民间社会,即便是帝王之中,崇尚对天地的感应,凡事总是在祈求上苍给予惠顾照应,如若是做了损害人的事情,则又在乞求天地给予宽恕或者祈求给仇者以报应。古人更有出行居所婚丧嫁娶都要看风水占星卜卦之习惯,更是有着非常广大的市场。老庄哲学更是将这种尊崇的心里分析理顺成为一种哲学。《易经》中干脆就将这种信仰发展成为一种便于操作的民间手艺,专供各种寺庙高人展开演说或者宣扬自己的见解的时候,拿出来比对。天干地支、生成八卦、金木水火土、五轮寻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顺天行道、倒行逆施,都将得到灵验等等,这些带有宗法观念的思想可以说是深入民心,成为一种比宗教信仰更加深入的民族心理。

   《西游记》准备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好恶轮回,善心慈悲的故事,因此,引经据典是必须的,如若采取一个非常生活化的开头,诸如“大道通天,师徒三人,如何如何”,那么我想,这部《西游记》就会显得很怪,而这样一个开头,尽管对很多读者来说,多少会有点晕眩的感觉但是与小说所要讲述的故事可以说还是遥相呼应,一脉相承的。只是我想这样写,对于今后准备将小说翻译成西方文字的翻译家来说,可是一场灾难。我写这文章的时候,四处寻找《西游记》的英译文,可是也没有找到,据说这个小说是有英译本的,我想找来看看的是,翻译家是如何来对待这样一个开头的。

   相比较而言,在四大名著当中,《西游记》的写作成就相对要低一些,这大概与中国古代文化当中缺乏那种对神怪文学的探索,积累的经验不足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四大名著当中最值得说的就是《红楼梦》。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1715年(这一点还存有争议)出生于清代江宁府,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祖籍是河北丰润。曹雪芹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百年望族之家,他的曾祖曹玺做过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伴读和御前侍卫,之后也与自己的父亲一样任江宁织造,并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史,深受康熙帝的宠信。康熙六下江南都曾在他家住过。他家祖孙三代,为朝廷供职长达六十多年,因此,曹雪芹自小就生活在一个“秦淮风月”之地,可以说就是一个幸福的童年。

   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雍正初年,朝廷内部的争斗,使得曹家逐渐失去宠信,被官府查抄,革职甚至下狱,这样一个大家子就此失去了原有的地位,曹家也就此一蹶不振,于是便迁离南京,前往北京。曹雪芹亲身经历了这世态炎凉大起大落的家族变化,心里的感受可想而知。于是,他就过起了清贫的日子,粗茶淡饭,布衣草舍,在这卑微的日子当中,开始揣摩起用小说来书写自个儿这个家族的悲欢历史。

   对曹雪芹这个人物,现在史学界红学界都还存在较多争论,不过,很多争论都是限于考据方面。中国近代学说当中,很多都是这样,这与清代烦琐考据派的盛行有关。但是,有些争论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主要是,从《红楼梦》的艺术成就来看,不管是什么成就什么才华的作家,都难以想象这可以是一个作家的能力可为之的。如此百科全书式的小说,无所不涉无所不知的全知视角,是怎么成为曹雪芹这位作家的才能的。这个问题估计还要继续争论下去。但是,白纸黑字,一部鲜活的伟大巨著《红楼梦》毕竟就放在我们面前,无论我们怎么不能理解,这样辉煌璀璨的艺术成果就这样被遗存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瑰宝。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即便就是写个上千部著作也未必就能说得清楚。我最为敬佩的是,《红楼梦》尽管是写于1740年之后,曹雪芹耗费了十年的光景,写了出来,但是,我们近代现代的人读这本书,语言文字上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甚至他对我们现在都还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社会尽管在进步,但是,文化却未必一样也在进步。与产生《红楼梦》的时代相比,我们今天的时代不知道要“伟大”多少,可是,我们写出来的作品呢?能有几部再过二三十年还能看看的?对此,我还真是有点悲观的。

    前几年,张爱玲忽然走红起来,我也就此写过文章《民国女子张爱玲》(请见我博客)。张爱玲就是一个深受《红楼梦》影响的作家,甚至可以说,他全部的文学成就几乎都来自《红楼梦》。当代作家刘心武先生,更是以自己二十多年的研究,敢于续写《红楼梦》,真是叫我感到万分敬佩。我们就是不吃不喝不睡,也无法求得这本真经的一页啊。

   扯得有点远了。还是来看《红楼梦》的开篇文字: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我之罪固不免,然闺阁中本自历

 

    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说起根由虽近荒唐,细按则深有趣味.待在下将此来历注明,方使阅者了然不惑.

 

《红楼梦》的要义在于,借着现实的世界来说梦,又借着梦境来说现世。这样来回折腾翻江倒海的结果是,让你如同在太虚幻境之中一般地来看清楚人生的过程与意义。文学的作用就在于概括,与纤毫毕露锱铢必较的现实相比,无论什么样的作品,都无法对照。但是,人类艺术的高妙就在于,用不着那样去亦步亦趋地学,只要能抓得住要义,用典型的人物典型的故事去照应,一样可以得到甚至超越圆满的效果。在这样的观念的引导下,《红楼梦》自然就是要开篇就将作家的这个立场交待清楚,免得人们疑神疑鬼地瞎猜疑胡联系,正是所谓“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实隐去,而借“通灵”之说,将这个大千世界人生百态都说个明白清澈。一个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之前就将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戏法”全都和盘托出,也不怕人家来穿凿附会,或者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实可谓情怀坦荡,“实话实说”了。

一个作家,在自己要写的作品前面这样来如实交待自己的创作意图,这不仅在中国小说史上,即便是拿到世界文学史上去比对,也难找相近的例子。我怀疑这个“小引”是作家写完整部作品后,意犹未尽,加上去的,这一加,更使得整部作品更为雄浑也更为深入,小说的要义在于说“梦”,梦者,各位看官就不必追根穷源,尽管曹雪芹一生清贫坦荡,但是,清代文字狱的厉害毕竟不是瞎胡闹的,为文者,还是谨慎一点的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小说开篇,也是一部清代历史的研究证据。《红楼梦》连同它问世后的历史都给我们这个民族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
中国四大名著简介
歪评四大名著 (经典收藏)
周汝昌评说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精气神相通”
开生面别演红楼梦——关于红楼梦的阅读
中考名著题荟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