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守持与革新(创作漫笔之六十一)

最近因为好莱坞把美国作家菲兹杰拉德(Francis Scott Key Fitzgerald)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拍成了电影,再度引发文学界对各国文学的点评。包括菲兹杰拉德在内,很多世界各国的传统作家都榜上有名。像英国文学中的简·奥斯丁(Jane Austen)、法国文学中的雨果(Victor Hugo)、俄罗斯文学中的契诃夫(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以及美国文学中的杰克·伦敦(Jack London)都成为人们念念不忘的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都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经典,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生性爱好动情的英国人,甚至把奥斯丁的头像印在了英镑上面,好让全体英国人都永远记着这位一生未嫁只活了四十一岁的英格兰伟大作家。

其实这些点评之中都在讲述着一个真理,那就是小说创作的领域,其实奉行的是与足球运动一样的保守的法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到与篮球排球运动相比,足球运动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更高,可是,篮排球可以随时换人,而且可以反复更换,但足球却只能允许换三个人,而且,一旦被换下,就不能再次上场。而换上场的队员,哪怕是负伤了也只能退场,不能替补。这些守则都是遵循着足球运动的古老法则,尤其是,裁判的判罚,还是采取主副裁合作以主裁为主的原则,禁止引入类似网球运动中的鹰眼之类的现代技术。足球运动是现行体育运动中最为守持古老法则的运动之一,也正因为如此,足球运动才保持了最具影响力的效应,成为所有体育运动中唯一可以与奥运会那样百科全书式的运动齐名的运动。小说写作所遵循的规律我发现也是如此,小说世界百花争艳,可是,现在看起来,能留得下来的还都是一些传统作品。像前面举到的那几位大作家,都是过几十年都依然光芒万丈的伟人,这些作家多数都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作家,在他们生前,小说现代化的话题尚未出现,在他们身后,小说界有很多作家致力于革新小说写作方式,但是,现在看起来,成效并不大,人们头脑中对小说的概念依然还是那些老去岁月中留下的名篇,还是那种唯有留声机才能体现出来的情调。

有一些艺术,我怀疑在它发轫之初就已经定下了调子,像中国的书法,像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派,像戏曲,甚至像小说。《红楼梦》之后,中国多少作家写出了多多少少的作品,可是有哪位作家能与曹雪芹相较?哪部作品可与《红楼梦》相较?

从这个意义上说,小说艺术讲究的就是一个守持传统,并不需要步步紧跟时代潮流,朝三暮四。对小说传统的遵循和敬畏乃是一个好作家体会深刻的作家的本色所在。

当然,话也要说回来,世界上没有哪个事情是不需要革新的。我只是觉得小说的革新比较难走。我们现在印象中这一百年当中,对小说书写方式加以革新的成功范例并不多。世界文学范围内,意识流(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technique)小说、法国新小说派(Le nouveau Roan)、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黑色幽默(black humor)、魔幻现实主义(magical realism)等等,这些流派虽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中的一些代表作家也已经成为活着的经典,但是,无论是从这些流派的发源还是说他们所革新的效果来看,都还是与传统法则有着密切的联系的,严格意义上说,还是没有完全改变传统方式的统治地位。

创作与创新听上去似乎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创新谈何容易。我的观点是,写小说还是尽量按照传统的思路去做比较好,创新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种时代风气的问题,这不是哪位独立创作的作家可以解决的。作家生活在哪个时代,就只要按照这个时代给出的条件去写作就是了。并非人人都要去创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於可训 | 当代文学创作经验亟待进行系统总结 ——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21届学术年会上的发言
论述百练: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严家炎谈金庸小说对传统武侠的三大革新
名词解释复习重点: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1.影响研究
当代小说应如何面对文化传统——中国文学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