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启东人从哪来,启东的点滴|东疆风采
 启东,原名外沙,,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因此人们又谓之“北上海”。面积1154平方千米,人口116万,治所汇龙。一百多年前,随着大批江南居民的迁入,启东这块大地上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带有苏南特色的新型文化--沙地文化,并深深地影响着启东的一切。 
    “古有瀛洲,一名魂洲,又曰环洲。”①何谓瀛洲?也许有人草率地认为这是在说日本,其实不然,这里所说的瀛洲是我的家乡启东②。启东一词,意为启吾东疆。而之所以古时把启东称为沙洲,原因是启东直至清乾嘉年间才基本成陆。在此之前,历代中国地图上都只能找到零星的几个沙洲。所以真正称得上启东原住民的,只能是吕四一带的居民③。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居民大批北逃,迁至今通州、海门(包括启东)地区,并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沙地文化。沙地文化总体上延续了江浙一带的文化传统,随着历史的变迁,沙地文化又有所发展和损益,同时也迸发出新的亮点。   
    (一) 心理素质   
    《崇明县志》上曾提到“句容搬崇明”这一说法,由于启东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崇明的后裔,因而排上转折亲,我们也可说成“句容搬启东”。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启东人(不含吕四一带的人)尽管身处江北,却从不认为自己是江北人。相反,启东人也像苏南人一样,把外地人统称为江北人。可见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的。在启东人的观念中,我们是江南人,我们就得沿袭江南的风俗、江南的文化、江南的一切。 %LyB~X   
    (二) 方言俚语   
    启东地区流传着两种方言,一种是原住民使用的通东话④,它属于吴语太湖片毗邻小片。另一种主流方言是被卞之琳先生时常提起的沙地话⑤,它属于吴语太湖片沪苏嘉小片。沙地话不仅启东人使用,它还广泛流传于崇明、海门南部、南通小海、如东兵房、射阳北部以及张家港部分乡镇。其中如东人和射阳人使用沙地话,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居民大都是解放前从启海一带逃荒过去的。 
    沙地话除了拥有吴方言的基本特征外,部分词语还保留着某些古代发音。例如,“姑姑”读成“du du”,“妈妈”(方言中指婶婶)读成“mai mai”。当然新式沙地话在普通话的推广过程中,已找不到这样的发音了,甚至一些原来农村地区广泛普遍使用的词语都已成了老年人的专利。改革开放以来,沙地话又进一步受到上海话的影响,较为显著的是“姑姑”说成“娘娘”,“傻子”说成“憨大”。不过,从整体上讲,沙地话 $fKWB5p|()   
启东境内有两种方言,一是启海话,即启东、海门话的简称,当地又叫“沙上(音浪)话”、“南沙话”;还一种是吕四话,一般称通东话,即旧南通县东部地区的话,当地又叫“北沙话” 、“老土话”。吕四方言区包括天汾、三甲、吕北、吕东、秦潭、吕四镇等区域,土地总面积为82.7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7.16%。其他乡镇都是启东方言区。  
从区域的成陆时间和居民来源看,吕四方言区是老土,是古长江的冲积平原和冲积物之间的泓道封淤所组成,成陆千年以上,居民年代久远。启东方言区是近200多年内由沙洲之间的泓道封淤而联并成陆的,称作“沙”,居民系近代从外地迁来。启东话与海门话基本相同,与崇明话略有差异。吕四话与今海门、南通县境内的通东话大致相同。这两种方言在听感上差别较大,但就其特点来看,启东方言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吕四方言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依然保留着自己的特色,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部分普通话和外地强势方言的词汇罢了。  
万里长江,浩浩汤汤。到了宽阔的入海口水流变缓,从上游带来的泥沙沉积下来,年复一年,形成了沙洲并与大陆相联,大陆就不断向外延伸。“启吾东疆”由此而来,人们称之为沙地。沙地作为吴文化重要影响区的一块文化地域,其地貌形成、地理条件有它的历史特殊性。这里产生了颇具区域特色的文化群体,通过许多富有地理特点和草根文化特色的地名可见一斑。  
启东吕四港、小花滧,海门的东灶港、青龙港,崇明的南门港、老滧港,沙地有众多带“港”“滧”的地名。因为沙地成陆过程中有许多入江入海水道,可停泊舟船的港叉都称为港或滧。《崇明县志》称,两沙之间日久渐狭的流水,因势利导成渠后就成“洪”。所以启东就有大洪头、小洪头,崇明有老洪头、盘船洪、塞沙洪、涨水洪等。沙地盐民用海水晒盐需要盐场,清朝时一度划场设官,管理盐民。于是出现了启东吕四场、海门包场。围垦海滩新成陆地,必须筑圩防潮,沙地人叫“套圩”,因而沙地有圩角、脚盆圩、合兴圩 、黄升圩(音于)。新垦土地需要规划,沙地人就按照匡、堤来划分,于是就出现了二匡、六匡和三堤、四堤和石堤。历史上,吕四地方还以“总”“甲”区分地域,至今还有三甲、十甲、十二总、廿五总等。沙地港汊河汊多离不开桥,沙地以桥为地名的就不鲜见。如惠萍镇的陆家桥,大兴镇的高桥,南阳镇的杨家桥,久隆镇的新开桥等。沙地土性粘性好,沙民设窑烧砖制瓦建房,一些地方就以“窑”为名。如合作的北窑头镇、少直的陆某窑等。  
俗是草根文化的本质。历史上启东沙地有200多条集镇,这些镇名不少是沙地居民用口头语乃至土话命名,俗到极点又雅到妙处,体现了沙地草根文化的特征。譬如拿人的肢体和行为来命名集镇的有巴掌镇、脚跟镇、眼谗镇、刺毛镇;有的用主要经营的物品来命名,如糖坊、草镇、稻草行、海蛰镇、螃蜞行、挂刀镇;有的以动物来命名,如黄狼镇、瘌团镇、老虎尾巴镇;有的干脆用创建者的姓名或人物外号命名,如龚家镇、曹家镇、洪飞镇、沙老虎店、施裕高店、蒋大姐店、杨牛郎店、张先生店。还有的拿所处的地理位置或地域形成来命名,如汇龙镇因有许多弯弯曲曲的天然港叉,远远望去形似龙,因此叫汇龙镇;海复镇因为“三百年前坍入大洋,后来又复渐渐长” 起名;寅阳镇因“日出寅卯”谓之;吕四镇则因为传说八仙之一吕洞滨四次光临而得名。 
   ①出自晋 王嘉《拾遗记》。   
    ②清末宣统二年始,在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张謇的倡议下,外沙居民四处请愿,要求脱离崇明和海门两县的管辖。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始设启东县。1942年,原属南通县特别辖区的吕四重回启东版图。(1912年--1942年,吕四划归南通县管辖。)1989年,启东撤县建市。   
    ③吕四,原名东灶。后传说吕洞宾四次驾鹤来此游玩,故更名为吕四。从唐代到清代,吕四均属海门县管辖。 
    ④九成以上的吕四人会讲沙地话。   
    ⑤沙地话又称启海话。卞之琳(1910-- ),江苏海门人,现代著名诗人。  
    ⑥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临时教堂并非等同于国外的教会组织。它只是经有关部门批准,由教徒集资兴建的临时宗教活动地,神职人员由市区正规教堂委派。 GPGP teC   
    ⑦耐,谐音替代字,意思为主动地。整句话是说,喝喜酒须事主邀请,而祝寿须宾客主动前往。   
    ⑧送西方,送死者去西方极乐世界。热麻,出殡。会亲,又名会亲羹饭,指祭祀已逝的三代以内的祖先,让死者在阴间与先人会合。扫街,子女在出殡后第二天上街,以告公众。七数,头七、二七之类的祭祀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如何顽强地保留母语?江苏盐城居然有一大批讲着吴语的海门人
最早看见日出的地方
海门地名的沙地文化烙印
【郁氏文化】yesuo散文随笔||百年耶索万里行第六站【上海崇明岛拜祖寻亲之旅】
南通为何能进上海大都市圈?
由“沙地方言”想到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