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了黑土地上的龙旗:马关条约

  为了守护祖先的遗产,为了大清龙旗依然飘扬在白山黑水,深陷敌境的清国使节,有抗争,有智慧,有泣血,更有阵亡,为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留下了那来之不易的黑土地。

  甲午战争后,李鸿章利用俄国牵制日本,所以李鸿章被俄国认为是“亲俄派”。为此,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俄军专门派一队士兵保护他。图为1900年10月,李鸿章(中坐者)与俄国卫兵的合影。供图/上海图书馆

作者:陈乐

  19世纪末的东北,成为列强激烈角逐的战利品。国力孱弱,让黑土地真正的主人横遭忽视,甚至满清的祖灵亦岌岌可危。在那无硝烟的谈判战场,弱国岂有折冲的余地?为了守护祖先的遗产,为了大清龙旗依然飘扬在白山黑水,深陷敌境的清国使节,有抗争,有智慧,有泣血,更有阵亡,为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留下了那来之不易的黑土地。

  血染“停战协议”

  “号外,号外,李中堂遇刺!”报童扯着嗓子卖力的吆喝。

  那是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15分左右,大清国中日谈判全权大使李鸿章,拖着73岁的疲惫之躯,与谈判对手第三次不欢而散之后,乘着轿子,行进在日本山口县马关的街道上。

  李鸿章的官轿,一直由日方警察稀松地看护着,一路上总有目光怪异的日本百姓夹道围观。忽然,人群中像箭一样冲出一个人,对着轿子开枪。幸好刺客枪法不佳,子弹从李的左脸下颚擦过。李鸿章毕竟是经历过腥风血雨之人,但见他用手按住伤口,虽然血流满面,依然神色自若地下轿安步进门。直到晚上,他才致电总理衙门,报告被刺情况。

  李中堂的大公子李经方也随父出征,他在当晚的日记中写道:“家父乃喜,恙中安好。”李鸿章怎么了,受伤反而要高兴呢?

  原来,自从甲午战争后的和谈以来,李鸿章按照国际惯例,要求日本必须停战,以创造必要的和谈氛围。可是日本却提出极苛刻的停战条件,主要内容是要中国交出北京的门户——大沽口、天津、山海关的所有堡垒;日军停战期间的军费由中国负担;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交予日本。李鸿章努力与日本讲理,而日本蛮不讲理,其实就是不愿停火。从3月19日到24日,日军强占了澎湖列岛。

  李鸿章遇刺后,引起了中日双方及国际舆论的一片沸腾,日本政府非常被动。睦仁天皇甚至面斥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陆奥宗光。为了避免李鸿章就此回国,使谈判中断或招致列强干涉,伊藤和陆奥连夜商议对策,决定同意李鸿章一再恳请的停战要求。24日、25日,睦仁天皇派特使和伊藤、陆奥等人相继到李鸿章的驻地探视李的伤情,并作出了除台湾、澎湖列岛及其附近地区战事待议外,中国本土其他战区无条件停火。

  刺杀李鸿章的刺客名叫小山丰太郎,时年21岁。深受流行于日本的军国主义影响,有意破坏和谈,以便使日本继续对华侵略。自古以来,日本总有一些不顾一切的右翼“幻想家”,想把国家拖入所谓的“圣战”,结果都是引火烧身。小山丰太郎行刺后被捕,3月30日,日本山口县地方法院以杀人未遂罪判其无期徒刑。

  李鸿章用血的代价为大清国赢得了喘息时间,所以高兴。

  4月1日起,谈判从马关的春帆楼,移驾至李鸿章的病榻前。谈判也进入条约的讨价还价阶段。李鸿章全力以赴,据理力争,连敌人都为之动容。当时李鸿章最难缠的对手、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在笔记《蹇蹇录》中写道,尤其是4月15日的最后一次谈判,李鸿章根据总理衙门“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复电精神,进行了长时间辩沦。李鸿章“从来没有像今天会晤这样不惜费尽唇舌辩论的。……最初要求从赔款二万万两中削减五千万两,见达不到目的,又要求减少二千万两,甚至最后竟向伊藤博文哀求,以此少许之减额,赠作归国的旅费。此种举动,如从他的地位来说,不无失态,但可能是出于‘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意思。”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日本之所以坚持要求谈判地点在日本,是因为日本已经破译了中国的密电码。因而可以悉数截获李鸿章与总理衙门和军机处的密电,大清国的谈判底限全被日人所知,这也是马关谈判非常艰苦的原因。

  战场已失利,再加上泄密,李鸿章几乎是在毫无国力作后盾的“裸聊”,被欧美列强誉为东方“俾斯麦”的李大人,用尽了毕生的智慧,使最后条约内容较日本最初提出的条约案有较大修正,为国家争回了很大权益。据陆奥宗光的《蹇蹇录》,争回的主要权益有:一、原案要求割占奉天省南部,《马关条约》改为割占辽东半岛;二、原案要求军费赔款库平银三亿两,《马关条约》改为库平银二亿两;三、原案要求开放北京、湘潭、重庆、梧州、苏州、沙市、杭州七处通商口岸,《马关条约》改为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处。另外,原案提出:“为了保证中国认真履行条约,日本暂时占领奉天府及威海卫”,《马关条约》改为只占领威海卫一处。

  一贯高傲的老人,在一群诡计多端、以强凌弱的对手面前,是如何的力挽狂澜啊!

  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在钓着写有“朝鲜”的鱼;旁边的桥上,站着虎视眈眈的沙皇俄国。这幅政治漫画鲜明地反映出甲午战争的背景。朝鲜向为中国藩属,但随着清末中国国力的衰落,日本和俄国都开始觊觎,后来的史实证明,朝鲜满足不了日俄的胃口,他们真正的目标是东北三省。

  日本无谋

  正午早过了,皇上依然没有传膳,大殿上,无论是当初主战的还是主和的,都默不作声,静的连掉下一根头发丝,都听得见声儿。

  这一天是公元1895年4月17日,虽然还没见到条约正本,可是丧权辱国的字字沁血,已随无线电波飘然而至。

  血气方刚的光绪帝,早已谕令大清国驻外使节,不惜一切代价寻求列强的干涉。疲弱的国力不是赌气的砝码,“以夷制夷”早已是大清国求生的唯一途径。根据当时的国际法,谈判特使的签字叫“草签”,接下来,纸质条约要送到双方皇帝手中,加盖玉玺,这时条约才最终生效,称为“换约”。《马关条约》约定的“换约”最后期限是5月8日。此刻,君臣上下,都想抓紧这20天时间,以期获得列强干涉。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一个辽远的声音穿透紫禁城的红墙金瓦,“俄国纠约德法干涉——”军机章京刚刚破译出密电,就喊破嗓子赶来报喜,一路上御前侍卫毫无阻拦,任由他冲刺般闯进宫禁。

  《马关条约》中日本获得的巨大权益,令西方列强震惊。

  李鸿章甫一签字,沙俄就联合巴黎和柏林发表声明,劝告日本放弃占领辽东半岛:“如日本不接受此项友谊的劝告,俄国考虑三国对日本在海上采取共同军事行动。即由三国海军切断辽东日军和本国之间的联系,使其陷入孤立。”

  原来日本人又干了件自作聪明的蠢事——伊藤博文不待天皇盖玺,就匆匆把约定的条款公之于众,希望造成“木已成舟”之势,提醒列强不要横加干涉,防止“换约”的时候夜长梦多。

  4月23日,三国驻日公使同往日本外务省,向日本外务次官林董重申上述警告;沙皇下令停泊于各港的俄军军舰昼夜生火,禁止船员登陆;俄国东部西伯利亚总督紧急征召预备兵入伍,集合5万多人,随时准备出动;德皇威廉二世派遣装甲巡洋舰一艘开赴远东。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长达8个月的甲午战争,令日本海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自知无法打败强大的俄国舰队和德国舰队。陆军方面,则一直在嚣张的准备“征清大决战”,国内防御空虚,前方士兵疲惫不堪,军需欠乏。日本对此突如其来的联合干涉,感到惊慌失措,急忙向英美求援,因为日本的军费多是来自英美的贷款。然而,英美不愿为他国而冒险。因此日本自然担心,一旦丧失海权,日本必将陷入恐怖的绝境。5月4日,日本被迫作出永久放弃辽东半岛的决定。

  日本学者普遍认为,“三国干涉还辽”是李鸿章的胜利,他用过人的胆识和机敏,游刃于各国之间,激化列强与日本的矛盾,把身陷险境的大清从被分割的事态中解脱出来。

  原来,李鸿章在甲午战争开战之前,他已努力寻求国际斡旋。赴日谈判之前,他就向朝廷提议,清国必须动用所有的外交手段,联合美、英、法、德、俄、意等国干涉和谈,向贪婪的日本施加压力,不惜引狼入室也要保住清国的领土。

  也许很多人会说,辽东半岛以及东三省,在后来依然沦为日俄的铁蹄,李鸿章和“三国干涉”的结果没意义。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讲,日本的目的是永久“割让”,使其成为日本领土,日后的不平等条约中,对于领土要求,条约中的字眼儿,均是租借,从字面上讲,还是承认中国拥有所有权的。这为民国政府日后通过“改订新约”收回主权打下了基础。

  甲午战争爆发后,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口抵抗了不到一天就陷落了。图为在旅顺口西的方家屯附近,日军山炮队正在开炮。清军在战场上的节节失利,使中日马关谈判的中方代表陷于不利地位。供图/刘香成

  “平庸”的杨儒

  李鸿章引俄拒日的设想,随着俄国侵略的加剧而破灭。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沙皇俄国乘机大举出兵,侵占了整个东北三省。

(责编:胡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马关条约》签订117年祭:日本要战 大清浑噩
为什么说满清《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埋下了深重祸根?
残酷的日俄战争:日本为什么有胆子挑战俄罗斯?
100多年前,李鸿章曾告诫后人:倘若想中国没后患,必须先灭其国
UC头条:《马关条约》签订后, 清廷想毁约再战, 李鸿章泼了一盆冷水
李鸿章为什么打算把东三省送给俄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