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八纲
八纲辨证
八纲,可以概括机体病变的性质,程度和人体自身恢复的能力,是临床辩证施治的主要依据。 阴阳——八纲中的总纲,表热实为阳,里寒虚为阴。 表里——指人体的病变部位。 寒热——指疾病的性质。 虚实——指人体正邪恶消长盛衰(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
一、阴阳辩证 1、阴证,凡患者精神萎顿,语音低微,面色晦暗,目光无神,动作迟缓,身冷畏寒,近衣喜温,口中和,不渴,尿清白,便溏,苔滑,脉沉迟无力等,均属阴证。 2、阳证, 凡患者精神兴奋,甚烦燥谵语,语声粗壮,面赤,发热口渴,气粗,去衣喜凉,便结溲赤,苔黄燥,脉数大有力,均属阳证。3、阴阳辩证要点A、阴阳辩证最为复杂,是八纲的根本,分得很细。如从人体部位来说,背为阳,腹为阴,上为阳,下不阴,外为阳,内为阴,从脏腑气血来说,腑为阳,脏为阴,气为阳,气为阴等。从邪气的角度来说,风暑火为阳,寒燥湿为阴等。 B人体有形物质为阴,气化功能等属阳,二者互为依存,阳亢就要伤阴,亡阴,反之,大汗阴液消失过多,不仅亡阴,还要亡阳。因此,在辩证中应注意阴阳相互承制或亢害的关系。 C要辨清真象的假象。 D要注意疾病的转化。 二、表里辩证 表里两纲,是指病变所在部位和病情深浅而言的,凡是外感病,病变部位位于体表者,是为表证。外邪未解,传入于脏腑时便为里证。但因七情,饮食,劳倦,洒色所伤,病自内发,脏腑先伤,也为里证。 1、表证:从病邪看,是外感六淫所致的疾病,从人体看,其病变发生于人体浅表的部位。 A、凡病人具有恶风、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脉浮,舌苔薄白者,为表证。 B表证确诊后,还须进一步辨别所感病邪的属性,与机体的反应如何等,具体了解它是表寒,表热,表虚,表实,然后方可进行治疗。C、外感病邪,虽然首侵入人体的表层,但也可侵犯身体里面而兼有里证,因此,需要结合病程,病情,作进一步鉴别。 表寒和表热共有证——头痛,身痛,脉浮。 表寒——明显恶寒,发热轻,脉浮紧。 表热——恶寒轻,或不恶寒,发热重,脉浮数。 表虚与表实共有证——恶寒,发热,脉浮。 表虚——有汗,脉浮缓。 表实——无汗,脉浮紧。 2、里证:凡是人体内各脏腑的病理变化所表现也不例外症状,用八纲辩证均属里证。 里证见证,一般以高热,神昏、谵、烦燥、口渴、胸满、腹胀、二便闭塞,舌苔黄厚,脉沉等为代表,但是这样的里证仅属于阳明里实热证,不能包括所有的里证,由于它的范围要比表证广泛,所以除去里实热证外,还应进一步辩别里虚寒证以及病变的部位是在何脏何腑,因此,辨别里证更应结合脏腑辩证等方。兹将里证的寒热虚实,鉴别如下: 里寒——不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四肢冷、苔白、脉沉迟。 里热——口渴、发热、烦燥、小便黄短、舌苔黄质红、脉沉数。 里虚——食欲减少,疲倦懒言,心跳,头昏、苔淡白,脉沉弱。 里实——便秘,腹胀满痛拒按,发热汗出或谵妄,发狂,苔黄厚,脉沉实有力。 3、表里辩证要点:A辨别表里应掌握特征,尤其应该掌握表证的特征,如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B在辨别表里同时,还应注意是否有表里同病或 兼其他纲不同之证,如表里俱寒,表里俱热,表里俱虚,表里俱实,或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或为半表半里。 3、初症表证,继而出现里证,这里就应辩认是否表证已入里,查明表证已罢或未罢。 4、凡病里证,继而出现表证,应辨别是否里证出表,或是又感表邪。
三、 寒热辩证
寒热两纲,主要是辩别疾病的性质,凡由寒邪引起或因机体机能衰退所产生的症状,是为寒证,凡由热邪引起或因其他病因(如郁久化热,机能亢盛等)所产生的症状,是为热证。寒热见证,鉴别如下。1、寒证,手足冷,恶寒,面色苍白皮书, 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稀薄不臭,舌苔白,脉迟等。 2、热证,发热,恶热,口渴,喜冷饮,面赤,烦燥,大便黄粘胶臭,小便短赤,大便闭或自利灼肛,舌苔黄,舌质红,脉数等。 3、寒热辩证要点 A辨寒热,须分真假,如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此为热在骨髓寒在皮肤,为真热假寒症,如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此为寒在骨髓热在皮肤,为真寒假热证。B辨寒热,须分部位,即表里,上下,脏腑,气血等。C辨寒热应注意寒热夹杂,虚实的不同情况,如表热里寒,上寒下热,上下俱热,表里俱寒,虚寒,虚热,实热,实寒等。D辨寒热,一般应综合病人口渴及二便情况,四肢冷热,舌质,舌苔,脉象等表现来加以辩别。
四、 虚实辩证
虚实两纲,主要是判断病邪的盛衰与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虚实之分以从整个人体看,亦可以脏腑分。 1、虚证,生理机能减退,体虚久病,如饮食不佳,语声低,气短,一身无力,精神萎靡,消瘦,听视力减退,舌净无苔,舌体胖嫩,脉细弱无力属虚证。 2、实证,凡病邪过盛,生理机能亢盛,体壮,腹满拒按,小便不利,大偷漏干结,精神兴奋,语声高,气粗,恶寒,无汗,舌苔厚,舌质坚敛,脉有力等,均属实证。3、虚实兼证,是指既有虚症又兼实证,为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症,如表虚里实,表实里虚,上实下虚等。 虚寒——面白,畏寒,下利清谷,手足冷,脉沉迟无力。 寒实——在表者与表寒证相同,在里者为寒与体内的病邪结合,如寒痰,寒湿,寒饮等。 虚热——骨蒸潮热或热无定时,盗汗,虚烦,咽干痛,舌绛红,脉细数无力。 实热——在表者与表热证相同,在里者为热与 内各种病邪结合,如食滞、痰、湿瘀血等。 4、虚实辩证要点A要注意病期新久,以及患者体质强弱,年龄(壮年多实,年老多虚),甚至是过服攻伐克消之药等。B、要辨其真假,有时会出现“大实有蠃状,至虚有盛候”的特殊情况。C要分清部位和虚实夹杂的情况,察其虚实是在上、在下、表里、是独见或夹杂互见,是脏腑、是腑脏气血、是一脏独虚或脏虚腑实等。 E、应注意是否尚有寒热,表里等参差互见。
辩证分类
一、六经辩证 六经辩证,是张仲景总结出来的外感病的分类 辩证法,这种方法,首先通过四诊断,八纲分析,以现在的症状为主体,根据疾病的不同性质为三阴、三阳六种类型,也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阳、厥阴六经病的证候群。 (一)三阳分证明 一般外感病的初期,患者正气未至衰弱,症状的总表现为亢奋现象,称为阳症。 辨太阳证 :1太阳病:太阳病为外感病的初期,它的病变初起多表现在体表方面,亦可由经入里传入其腑,因此,太阳病有经证和腑证的区别。A、太阳病的主要脉证——头痛,恶寒发热,脉浮。 B太阳经证的分类——太阳病必须辨其属实。 表虚——除出现主要脉证外,还有自汗,恶风,脉缓等见证。 表实——除出现主要脉证外,还有无汗,体痛,脉紧的见证。 B、太阳腑证的分类——太阳腑证是指太阳病之蓄水、蓄血两证。蓄水——除出现太阳脉证外,同时又有烦躁,口渴欲饮,水入则吐,小便不利等证。 蓄血——除有发热恶寒,颈项强痛外,主要以其人如狂、或发狂,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脉微而沉等为主证。 2、太阳辩证,在临床上除必须分辨在经、在腑属虚属实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A太阳病以寒热为主征,因此必须分辨寒热,以及发热的整个状况,才能确定是否太阳病。 B、如果发现其他兼证,必须详辩,如合病(两经或三经的证候同时出现)、并病(一经的病未罢而又出现另一经的证候)、表里同病,经治未解或误治成坏病(病情恶化危重)等。 辨阳明病:阳明病是因太阳病未愈,病邪逐渐亢盛入里所致。它的病变多表现为里热实证,病变部位在经,在腑之分。在经为热证,在腑多为里实热证。1、阳明病的主要脉证: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脉洪大。 经病——身大热,汗大出,烦渴引饮,不恶寒,肥恶热,脉洪大。 腑证——日晡潮热,谵语,手足漉然汗出,腹部硬满痛,拒按,大便秘结,脉沉实或滑数,舌苔黄燥厚腻等。2、阳明辩证,除辩别其在经在腑外,应注意以下三点:A凡由太阳病或少阳病传变而来的,必须注意分辨病情的发展阶段,诊察其是否有太阳或少阳证存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辩证之八纲辩证
【乡村全科中医部分】—(第三单元八纲辨证内容及习题)
ZDAY149:中医诊断基础(十二)辩证(一)八纲辨证(一)表证、里证、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
周老师讲中医诊断学第18讲语音与文字
中医八纲辩证,什么是八纲辩证?
八纲辨证▼八纲基本证·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