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经典素材】

 

   ★尤三姐自刎

   尤三姐是贾珍之妻尤氏的妹妹,她花容月貌,性格刚烈。贾珍玩腻了尤二姐,就串通贾琏打尤三姐的主意,却被尤三姐狠狠地责骂一番。从此,两个花花公子再也不敢和尤三姐胡来,一心想快点把她嫁出去。尤三姐看中了曾来贾府唱过戏的柳湘莲,姐姐告诉她柳湘莲不在京城。尤三姐说:“他一年不回我等一年,十年不归我等十年,人死了,我情愿剃头当尼姑去。”贾琏离京办事,遇上柳湘莲,说了尤三姐的事,湘莲应允,并取“鸳鸯剑”作聘礼,转交给尤三姐。三姐觉得终身有靠,将剑挂在床头,每天看几次。数月后,湘莲回京,得知尤三姐是天下无双的美人,便心下猜疑三姐和我素不相识,为何钟情于我?于是对尤三姐产生了怀疑,便假称姑妈已给定婚,想要回宝剑。尤三姐猜想湘莲一定是把自己当成下流女子了,心如刀绞,于是,摘下宝剑,当着湘莲的面白刎以表清白。湘莲后悔不已,抚尸大哭离去,后出家当道士去了。

☆素材点拨:   我们常说: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尤三姐与柳湘莲这对有情人终归没有成为眷属,因为他们依然摆脱不掉传统思维和传统道德观。这个故事是美丽的。两个人没有任何肌肤之亲,但是一个为一个死,一个为一个入道,其中只一个“情”字:一种空灵的情,一种生死相知的情。

 ☆适用话题:爱情、传统观念的束缚、做事不能凭猜测、是否值得、冲动

 

★黛玉葬花

   与黛玉同看《西厢》,宝玉说自己如“多愁多病”的张生,黛玉如具有“倾国倾城貌”的莺莺,这等于是那个时代最直白的爱情表露。黛玉同样引《西厢记》,就等于接受了宝玉的爱情表白。但由于宝钗、王熙凤等人的冷眼冷语,对宝玉也心存误解,加上父母姐弟皆无的孤独,礼教规范与爱情要求的冲突,促使黛玉益发感伤。这一切,便形成了催人泪下的《葬花吟》: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不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素材点拨:喜爱《红楼梦》的同学常常把书中的诗句运用到作文中,令阅卷老师喷啧称赞。其实,《红楼梦》之所以被人称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书中诗词的丰富。《葬花吟》就是这样精美绝伦、内涵丰富的诗词。《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这首诗并非一味哀伤凄恻,其中仍然有着一种抑塞不平之气。“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就寄有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愤懑;“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岂不是对长期迫害着她的冷酷无情的现实的控诉?“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则是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的性格。这些,才是它的思想价值之所在。

 ☆适用话题:束缚、典型人物离不开典型环境、心迹、代表、愿景、个性

   

 ★黛玉葬花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红楼梦》第九十七回

【导语】

宝玉赏花,丢了“宝玉”,便整天疯癫,唯会傻笑。贾府旮旯寻遍,高价悬赏,皆未果。万般无奈,只好采用结婚冲喜之法。计议再三,选定宝钗,并用“掉包计”,以结“金玉良缘”。此为暗箱操作,宝、黛都蒙在鼓里。—天,机缘巧合,傻大姐说出此事。黛玉听罢,如雷轰顶,精神恍惚,眼睛发直,脚似踩棉。在紫鹃①搀扶下,来问宝玉。可怜一个疯疯傻傻,一个迷迷痴痴,见面也不寒喧,只面面相觑,黛玉回到潇湘馆,便口吐鲜血,卧床不起,病情日重。黛玉自料万无生理,便叫雪雁②拿出诗稿,又要诗帕……

【片段】

黛玉接到手里也不瞧诗,扎挣着伸出那只手来狠命的撕那绢子。却是只有打颤的分儿,那里撕得动。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却也不敢说破,只说:“姑娘何苦自己又生气!”黛玉点点头儿,掖在袖里,便叫雪雁点灯。雪雁答应,连忙点上灯来。……那黛玉却又把身子欠起,紫鹃只得两只手来扶着他。黛玉这才将方才的绢子拿在手中,瞅着那火点点头儿,往上一撂。紫鹃吓了一跳,欲要抢时,两只手却不敢动。……此时那绢子已经烧着了。紫鹃劝道:“姑娘这是怎么说呢!”黛玉只作不闻,回手又把那诗稿拿起来,瞧了瞧,又撂下了。雪雁又出去拿火盆桌子。此时火紫鹃怕他也要烧,连忙将身倚住黛玉,腾出手来拿时,黛玉又早拾起,撂在火上。……那纸沾火就着,如何能够少待,早巳烘烘的着了。雪雁也顾不得烧手,从火里抓起来撂在地下乱踩,却已烧得所余无几了。

   (选自《红楼梦》第九十七回: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注释】  

   ①紫鹃:贾府派给黛玉的大丫鬟。②雪雁:黛玉从扬州带来的小丫鬟。

【赏析】

   这段文字运用白描手法,述说了黛玉焚稿的经过。黛玉乍闻钗、玉定婚,怨急攻心,一病不起,日重一日。绝望之时,目视诗稿(黛玉一生以诗文为伴),思如潮涌:回首当年,菊花赋诗夺魁首,海棠起社斗清新,怡红院中行新令,潇湘馆内论旧文。张张诗笺,记录着青春期盼;字里行间,倾述着纯真情感……没曾想,节外生枝,风云突变。既然知音已绝,自己也将撒手人寰,这些诗稿,留之何用?忆昔抚今,黛玉悲痛欲绝,心无所恋,决然焚烧诗稿,斩断情思。这段记述,把一个娇弱无力、病人膏盲、万念俱灰、行将就木的林黛玉,刻画得神形兼备,惟妙惟肖。

[故事]  

   林黛玉,字“颦颦”,号“潇湘妃子”长得绝世娇柔,美若天仙。然而,更动人心魄、独具魅力的,是她蕴籍丰富的精神世界。黛玉绝顶聪明,她博览群书,才思敏捷,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对历代名家诗词,熟读成诵,随手拈来,运用自如。她作诗主张“立意要紧”。其《葬花吟》《题帕》等诗词,皆借花喻人,感叹身世遭遇,写得情真意切,荡气回肠,动人心魄!

   曹翁为给黛玉一生奠下悲剧基调,运用浪漫笔法,创造了奇妙绝伦、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那行行泪珠,从秋流到冬,从春流到夏,直至泪竭方罢。

   黛玉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性情刚烈,眼里揉不得沙子。那“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大胆地投向封建家庭中的种种庸俗、虚伪和对自己的嘲笑、欺侮,以捍卫来之不易的爱情,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黛玉追求专—纯真的爱情。她生性孤傲,但和宝玉却—见如故,私定木石之盟,决意长相厮守。最后,爱情之火已灭,生命支柱已倾,魂销肠断,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当宝玉成婚的笙歌悠然飘来,坚守“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黛玉,香魂—缕随风散,冷月—弯照诗灰……

   曹翁用三寸柔毫,把“有情人不成眷属”的爱情悲剧演绎得悲凉而凄美,让人不由得扼腕叹息,洒下一掬同情泪!一个美丽、柔弱、勇敢、决绝的悲剧形象,便深深铭刻在读者心中,屹立在中国文学史上。

 

   ☆适用话题:爱与恨、绝望、心境、细节

   

★湘云醉卧

   贾宝玉、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四人同一天过生日。众小姐带上自己的丫头们借机在芍药栏中红香圃三间小敞厅内饮酒行令,一时敞厅内热闹非凡。轮到香云说酒令时,她想拿丫头们取笑,她喝了一口酒,夹了一个鸭头,举起来说:“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没有桂花油。”众人笑了起来,惹得晴雯等一帮丫头说:“云姑娘拿我们开心,快罚她喝酒。”大家都来敬酒,一时猜拳行令,呼三喝四。过了一会,大家突然发现湘云不见了,便到各处去找。不一会,一个小丫头笑嘻嘻跑来说:“姑娘们,快去看看,云姑娘吃醉了,在山石后面石凳上睡着了。”众人听后,便轻轻走过去,果然看到湘云在石凳上已入梦乡,四面的芍药花飞落了一身,满身满头都是花瓣。扇子落在地上,也被花瓣埋了一半。一群蜜蜂蝴蝶在她周围飞舞。湘云枕着用手帕包着花瓣的枕头。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搀扶。湘云仍酒醉不醒,还嘟嘟噜噜地说着,众人笑着推醒她,拥着湘云回屋里去了。

   ☆素材点拨: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虽为豪门千金,但父母双亡的她从未得到一般孩子所拥有的亲情与关爱。她的身世与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却是个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的姑娘。她爱淘气,不拘小节,甚至敢于喝醉酒后在园子里的大青石上睡大觉。她襟怀坦荡,被赞扬为“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读者一闭上眼睛,这个人物就活蹦乱跳地出现: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做“爱哥哥”……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醉卧一节,尤具诗情画意。

   ☆适用话题:真情、不拘小节、豪爽、个性

   

★宝钗扑蝶

   宝钗一路逶迤来至潇湘馆,想找黛玉一起玩,忽然抬头见宝玉进去了,宝钗便站住低头想了想:宝玉和林黛玉是从小一处长大,他兄妹间多有不避嫌疑之处,嘲笑喜怒无常;况且林黛玉素习猜忌,好弄小性儿的。此刻自己也跟了进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猜疑。想毕,抽身回来。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走下草地扑蝶玩耍。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着蝴蝶来到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

   ☆素材点拨: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扑蝶”这样的事在宝钗的身上是很难得一见的,“宝钗扑蝶”生动地表现了宝钗作为一个“女儿”天真烂漫的一面。这段描写,使人物的性格显得丰满。宝钗虽是平和稳重,但她毕竟是个少女,少女那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会在她身上表露出来。

   ☆适用话题:个性、成熟、情趣

   

 

★甄士隐作《好了歌注》

   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土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直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脱、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一首《好了歌》。甄士隐听了跛足道人“好便是了,了便是好”那一番话后,顿时“悟彻”,对跛足道人说了一首《好了歌注》,自称是为《好了歌》做注解,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子歌》的思想,随后就飘然随跛足道人而去。他的《好了歌注》是这样唱的: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篷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素材点拨: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愤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适用话题:人生、正确面对得与失、命运

 

名家精品

晴雯补裘与市政补路

林鸿博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件老太太赏的雀金裘,原是“俄罗斯国拿孔雀毛拈了线织的”,十分名贵。可是刚穿着会了次客,便被火星烧了个洞。宝二爷怕老太太责怪,着急得不行。他身边有个晴雯,当时卧病在床,听说后咬牙带病补裘,熬了半夜,终于“拿孔雀金线就像界线似的界密了”。这回书叫做“勇晴雯病补雀金裘”,写得十分精彩。晴雯这丫头辣椒脾气刀子嘴,对谁都不客气,一部书中没见她做过几件让人称道的事情。但这一回,却是精神可嘉,令人回味的——尤其是对于我。因为能够时常在生活中见到相似的情形——就是我们市政人员在挖补道路——自然也就多触景生情了几回。

   我们的市政设施,是时不时就要见到施工的。比如,平整的路面,开肠破肚;刚铺的地砖,拆掉重铺;新修的绿化带,毁掉重做;崭新的公交站,改换方位;石头敲破,盲道钻孔……看到这些,请别误会。这不是恶徒在搞破坏,这不是敌人在搞阴谋,这是我们的市政在施工。他们或是铺设管道电缆,或是重新设计安排,或是临时增加项目……总之,就像晴雯一样,在补呢。

   晴雯补裘与市政补路对比起来,最大的共同点有二:一是都有“挖”、“补”的过程,二是都是对新的东西进行操作。宝玉的衣服固然是刚穿一次,我们那些被挖的设施也大多是未使用几回,便新颜换了旧貌。

   但也有不同点。一是原因不同。晴雯补裘,是对已坏的进行修复,是被动行为。市政补路,则是把好的挖破重新填补。至于何时挖,何时补,主动权基本上在我;二是态度不同。晴雯呈“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堪称细致入微。后者则大多是狠敲猛打,草率敷衍,近乎霸王风月;三是频率不同。晴雯补裘,只此一回。市政补路,则是隔三岔五,此起彼伏。有时甚至刚补好又挖,在同一个地方多次开刀——像某些粗心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一样;四是耗费不同。补裘花费的不过是几条孔雀金线和晴雯的一夜辛苦,和补路花费的财力物力人力相比则不如远甚;五是效果不同。晴雯补的裘是“若不留心,再看不出的”,后来也没有见老太太责怪宝玉,想是过关了。而后者补的路呢?道路中补丁块块,地板上伤痕累累,盲道里障碍处处,角落处污痕斑斑。遇旱日扬灰飞尘,逢雨天积雨滞污,车过处轰鸣交响,人行时坎坷难平。让人过目即难忘,既感刺眼,又觉不安;既感肮脏,尤觉痛心;六是目的不同。晴雯补裘,只为的宝玉免责,于自身并无利处。市政补路,为的是……

   哎呀,篇幅所限,就此打住,不再赘述了。由是看来,这二者的共同点实在太少,不同点实在太多。但是我还是每每联想到一起,看来人的思维也实在是奇怪难解呢。

   本来嘛,第一次规划的道路设施,都是十分平整美观的。用句时髦的宣传用语,叫做“亮丽的风景线”。而市民们见了,也感受到城市的美丽与温馨。补得再好,到底不如原来的好。晴雯补裘,是迫不得已的无奈之举。希望我们市政的“补裘”行为,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些……

   ☆素材点拨:睛雯补裘与市政补路,似乎是两码事,但作者却巧妙地将二者“扯”在一起,通过二者的异同比较,借古讽今,很有现实意义。借古事古人说事,以古观今,是我们作文可以借鉴的一条不错的途径。

个性化阅读

一曲红楼  万声叹息

                            刘 

   舒芜先生在给《红楼梦》作序的时候曾经说过:“《红楼梦》的可贵不仅在于文学价值的高深,更是因为《金陵十二钗》唱出了封建末期女性的觉醒。”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是那样世态炎凉、贫富悬殊,“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而这样社会黑暗的形成根源即是阶级的不平等,人性的不纯真,更是性别地位的不公正。红楼—梦,写尽了大观园的繁盛,写尽了豆蔻年华的热烈,亦写尽了这所有盛大繁华掩盖之下因男尊女卑而引起的重重悲剧。那样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有纯洁善良的心灵,有感动世间的美丽,有字字珠玑的清好词工,却只能在那个被成年男子控制之下的凄冷社会里唱出一曲又一曲的悲歌:被折磨至死的迎春;青春守寡的李纨;远嫁的探春;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跳井而死的金钏……这样的红楼,这万般叹息,是为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而潸然泪下的感慨,对这个人情冷暖世间的无情的鞭笞。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这叹息不仅是对大观园里听有女性的怜惜和同情,更是为女性觉醒而高歌的铿锵之词。小小大观园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温柔富贵乡”里有钩心斗角,有凶残强暴,有尊卑之分;在这样“烈火烹油”的世界里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清新的形象,不为世俗所染,用高洁的姿态冷眼旁观。而林黛玉便是这些鲜活形象的最好代表,这个世外仙姝寂寞林在大观园里既是主又是客,这特殊的地位使她清醒看到世间的各样清寂,大观园“游丝软系飘香榭”的热闹在她眼里只是“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惊寒。所以她会认识到自身的可贵,会为自己贞洁的爱情而努力,所以她会听到曲中唱词“如花美春,似水流年”的时候仿佛置身凡尘之外,为女性的尊贵而动容。这样的红楼,这样的万般叹息,将世间生灵的觉醒寄寓于一园之中,却让人们看到燎原星火带来的欣喜。

   一曲红楼,万声叹息。曹雪芹用尽沧桑的老眼,墨香四溢却又锐利的笔尖在这红楼集积所有情思,感叹了黑暗与觉醒,道尽了那个世界的种种流连……

   分析:从文章写法来说,本文仅仅是根据《红楼梦》这个个案分析了女性在当时所遭受的不公。作者巧妙调动了自身的知识积累和语言积累,把描写林黛玉的词句信手拈来,旧瓶装新酒,老话题就显出新意来了。而“一曲红楼,万声叹息”的复沓,使文章余韵绵绵,令人从《红楼梦》这个个案中延伸出无穷思绪,显示出作者良好的写作功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极解密——红楼梦
《红楼梦》重要情节简述(24)
《红楼梦》知识点汇总
《红楼梦》年表
名著阅读:《红楼梦》导读(精品转载)
红楼梦重点情节简答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