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利用命题搭建的平台挥洒才情与才智

   利用命题搭建的平台 挥洒才情与才智

                                 孙长江  冯岩

很多同学说,最害怕的就是写文章!听上去也怪让人揪心的。然而,事实果真如是吗?拿来他们的日记,翻翻,看看,读到的却是一篇篇鲜活得就如同品尝着刚刚从林子里采摘回来的草莓、樱桃一般鲜美的文章。它们或生动风趣,妙语连珠;或朴实为文,情真意切;或释放情怀,坦然悠然。原来,他们所怕的并不是写文章,而是写作文,尤其是在考场上写作文。怕,究竟来自何处?刘勰是深谙写作之道的,他曾经在他的《文心雕龙》中这样写道:“为情而造文。”意思是说,平日里为文,是因为内心里燃烧着一种无法遏止而又不吐不快的激情,于是喷涌,于是铺展开来,于是变成了一篇篇美丽的文字;而写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情形却刚好相反:“为文而造情。”考前茫茫然,两手攥空拳;浑身是劲,满怀是情,就是不知道那劲该往哪使,那情该如何挥洒;唉,多么希望在考场中遇上的命题能合乎自己的心意,要不,那命题多少能够迁就一下自己……那样,“英雄”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吗!

其实,考场作文的命题能与自己的心意吻合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能够迁就一下你已有的准备与储备的情形也是很难发生的。怎么办?一句话,要学会充分地利用高考命题为我们搭建起的平台!

平心静气地想来,高考作文的命题真的就是一个平台,一个能让你在上面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才气、才能的平台。就看你能否使之变得“乖顺”,使之“为我所用”。

(一)审题要严 开掘要深。

这是重中之重!写文章,无论是初学乍练,还是老到纯熟,说穿了,就是为了完成六个字,即“写什么”和“怎么写”。“写什么”,指的就是审题;而审题的过程,恰恰就是一个“激情”的过程。题目,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仔细地“端详”,认真地审视,凭经验,凭积累,凭借着十二年来早已练就的一身本领,只要你不是老想着非得“标新立异”,一定“石破天惊”,自会产生思路,于是激活思绪,继而沸腾起潜蕴已久的热情,此刻,也就等于化“为文而造情”为“为情而造文”了。

仅以所谓关系型话题的命题为例。关系型话题,是近几年考场作文考查的热点。2004年,全国有十五套考题,其中有十套考的就是考关系型话题。

因此,弄清关系型话题中两概念之间关系,是审题与写作的前奏。

总的来说,此类话题中两个概念间的关系主要是三种,即选择关系、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

选择关系的话题中的两个概念,从表面上,通常是相反、相对的关系,但仔细“辨认”一下,我们又会发现两个相反或相对的“意见”间又存在着相容的一面。如去年山东等省的考题所设定的话题就属于这一类:“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意见”。面对这样的话题,考生们既可以侧重其中一个方面来立意,如把立意确定为“不要盲目地听取别人意见,要相信自己”,还可以将立意确立在“别盲目地相信自己,应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上;当然更可两者兼顾来立意,如将立意定位在“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上。这是一个过程,一个虽算不上复杂但也够微妙了的过程;立意确定了,热情也就自然会随之高涨起来的。

再如去年青海等省高考命题所设定的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重庆的“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江苏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以及哈三中2005年二模作文题“直行与转向”等也都属于此类。作为靠山的你,完全可以在两个看似相反或相对的概念前加上一定的限制语后,从三种不同的角度去立意。必须强调的是,侧重一方面并不等于可以舍弃另一方面一定要适当提及,否则,即便你用尽三江无湖之水,也难以满足命题对你的起码要求了;因为,你所面对的是关系型命题。

条件关系的话题又可以细化为很多小类,一定要因题而异地进行细致地分析!如2003年全国卷的“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前提与结果的关系;前提影响着结果,感情的亲疏,是客观存在,而我们却不能因为“亲”或者“疏”而导致认知上的错乱。再2004年全国卷的“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则属于前提与方法的关系;前提是已知的,既定的,方法则要由考生自己来选择:是正视痛苦,积极面对,还是放大痛苦,不能自拔。再如广西等省的“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就是结果和必要条件的关系;要得到快乐和幸福,取决于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天津卷的“材与非材”,则是一个隐性条件关系,隐在命题中的条件是一个充满辩证的条件关系;人尽其才,将自己镶嵌在焊接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就是“材”,而不是置身于某个既不适合自己自己也无热情的岗位上,“材”也就“非材”,找准了两个条件间的辨证关系的契口,热情与激情自然会陡增,一切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情随境迁,字逐情生”。

哈三中2005年三模题“爱与压力”,就是因果型的关系。因为“爱”,所以产生“压力”;适当的明智的“爱”所带来的压力会化作激人奋往促人高翔的“动力”;而过多、过分的“爱”(包括过高的期待,过激的督促)造成了压力,则只能是事与愿违,用句西方谚语说,就是满怀希望“种下龙种”,到头来只能“收获跳蚤”。

总之,审题要严,开掘要深。因为,这是一个从茫茫然到昭昭然,从没有感觉到找到感觉,从“心止如水”到“激情四射”,从“为文而造情”到“为情而造文”,进而将美丽的文字铺展在阅卷老师的眼前变得兴奋激奋的最初的一个过程。

(二)把握倾向 激发热情

任何一则供我们阅读并“激情”的材料都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性。作为考生,如果不能把握住材料的倾向性,是很危险的事;尤其是那些也明白地“读”出了材料的某种主体倾向,但总不“情愿”地去“就范”,老想“那太幼稚”、“那太俗气”、“那太老套”……再也没有比这种“天马行空,我行我素”的想法与做法更为可怕的事了!端正心态,得充分地利用命题为我们搭建的那个平台,而不是老想着跳出“三界”之外。

如2004年浙江考题,提供的阅读材料是:“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 ,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这个材料的倾向就表明了命题者所设定的话题“人文素养与发展”的立意方向。人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与经济的发展相称;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因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审题、立意,乃至行文,都必须二者兼顾,“顾此失彼”、“厚此薄彼”,都属于“违规操作”。

再如《面具》这则材料:“儿童的世界里,|没有你便没有了乐趣。|成人的世界里,|有了你就有了悲剧。|没有你世界就不会完整。|有了你,世界不再完美。”应该说,材料的倾向性是很明显的,那就是“面具”在天真无邪孩童世界里,它带来的是乐趣,而在成人的世界里,它是悲剧的直接“导演者”;它是虚伪,是造作,是借口,是为了某种不可告人的既得利益而硬堆在脸上的微笑,是将真诚掩埋在内心“八百米深处”而用虚假的美丽展示出来的阿谀逢迎,是……总之,它不是一个“好东西”!因此,在审题,立意,乃至行文时,作为考生,我们要做的能做的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告诉你的读者“摘掉假面,袒露真诚”,“识别假面具,捍卫真善美”,“告别假面具,勇立天地间”。如果在我们的作文中,非要写“切莫轻易摘掉假面具,因为他是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武器”,以及诸如此类的立意,那就是没有把握好材料的主体倾向性,就是“见骆驼便说马肿背”,“拿着不是当理说”了。

其实,充分利用命题为我们搭建的品台,也好包括着在行文中有效的利用材料或话题中的关键词(或者中心词),构成笔者一向倡导的“论证小单元”。这样做的好处是很多的。首先,能让阅卷老是在读你的作文时,一直感受到你是始终围绕着话题在展开,更为重要的是它使你的作文在排比举例中增添“亮色”。笔者的一个学生,在写作《面具》这一材料引发的观点时,为我们留下了下面一段精美的文字:

我忽然觉得一阵悲凉。因为我想起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小时候,我用一张凶狠的面具掩盖这洋溢天真笑容的小脸,小朋友们没有人真正地害怕;长大后,我以微笑去掩藏愤怒与怨恨,可心中却得不到丝毫快乐。我不知道,那藏在不同面具后的心是否依旧。我试图寻找,结果是我需要忏悔。

我忏悔,我不该在公共汽车上假寐,以疲惫的“面具”来充当不让座的理由:我忏悔,我不应该用虚伪包裹真心,以满脸堆笑的“面具”去逢迎我的上司:我忏悔,我不应该从真正的乞者身边匆匆逃走,用世故的“面具”来熄灭满心里同情与怜悯的热情。

命题,绝对是一个平台,一个我们完全能够驾驭也必须利用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只要你沉着,只要你就能够把握好材料的倾向性,也就能够尽情尽致的施展你在十二年的苦读中积蕴“修炼”出的才华、才气、才能了!

(三)确定文体 扬己之长 

新高考,新题型,新要求,用两句话表示,就是:注重开放性,增强文学性。应该说,考生们获得充分的自由:写什么文体自己“做主”了!,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小说、戏剧,甚至诗歌(这,必须甚之由甚)都可以尝试。但不能忽略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命题本身对文体的适应性,二是得扬己之长。

有些题目适合写这个文体,不太适合写那种文体,要仔细分析。比如哈三中三模的话题“爱与压力”,就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话题,是一个完全可以“百花齐放”的命题。许多学生就充分地利用这个命题所搭建的平台,写了记叙文——扬己之长嘛!他们凭借其细腻的描摹,饱满的真情,传神的细节描写,以及善于在夹叙夹议中抒发情感的技巧,写出了一篇篇鲜活动人的文章。

记住,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于自己!不要看别人用了什么文体曾经得过高分,于是就“投机取巧”,就怀着一种很功利的目的去盲目模仿,甚至去“创新”。笔者的一个学生平时作文都能在50分以上,而在一次模拟中,突发奇想,写了一篇实验报告(因为确有写此类文体,侥幸获得高分的例子在),考后,自我感觉还良好;结果事与愿违,得了一个“有生以来”的最低分。

扬己之长,也还应想到,为了考场作文能够确保“安全性”,必须要与“旁门左道”挥手作别,更要与“另类作文”到一声“拜拜”!

刚刚知道“另类作文”这也不知道打哪来的说法时,实话实说,笔者的心里还真有些惴惴不安,以为自己真的落伍了,将要被这飞速发展的时代淘汰了!一位年轻老师拿了一篇所谓的另类作文给我看,这才是始见其“真面目”:呜呼,调侃,轻佻,浮浅,将一切庄重与神圣全都拿来取笑上一阵,将人类的文化积淀全都找来戏謔上一盘,带着某种让人说不上来的“得意”的语气,耍笑着,嬉闹着……油腔滑调,油嘴滑舌,简直是对我们一向还美丽的心灵的戕害!

做人,是要有“根”的;做文,也不能丢弃了“根本”!赶快打消那“非分”之想,与一切“旁门左道”坚定而愉快地道一声“拜拜”吧!

动不动就来上点“国际题材”!把一个也不知打哪“弄”来的故事,编一编,弄一弄,再给人物起个外国名:“杰瑞”、“琳达”、“约翰”、“汤姆森”……以为这样一来,就可获得评卷老师的青睐。殊不知,这是很有害的做法。

也许是因为《赤兔之死》“侥幸”获得了高考优秀作文,于是,一时间,许多不愿或许是不屑在文章本身下工夫的考生内心中的“投机”心理,无限活跃起来:可找到“救命稻草”了!于是,不管自己具不具有那样的才能,也不顾命题是否提供了某种条件,一律写开了“白话”!且不说那故事编织得有多幼稚,就那粘粘糊糊的语言,就足使评卷老师“头晕目眩”的了!

还有,干脆就利用在《读者》上“学”到的某个“经典构思”,换换名换换地点,写一个让老师一眼就能辨识出来的故事:“见过!”一条马路,隔开了的两幢楼房,有两个长年在深夜中闪射出温暖灯光的窗口;互相激励着鼓舞着。若干年过去了,其中一个窗口里的主人考上了大学,终于鼓着勇气敲开了对面窗口的那家主人的门。主人告之:“孩子已经‘走’了三年了,临‘走’前叮咛道:‘灯,不能关!对面需要它!’”诸如此类。

(四)掌握结构 眉清目秀

只以议论文为例。说到议论文,有的同学认为就是八股文,全都是一个模式,那是偏见。

议论文的模式是多样的。它可以是并列式,并列的两三个分论点,并列的两三个材料。如话题“形象”,分论点就可以是:形象可以点燃生命的新希望;形象可以带来生命的新机遇。于是,每个分论点,自成一个段落,加上开头和结尾,全文的结构就自然而然地变成了总——分——总。

它还可以是正反(反正式)式,从一个命题的正面分析(或反面分析),反面分析(或正面分析),两方面对比论证。加上开头和结尾,正好构成了“四段文章”。

也可以是层进式,层层推进,一层层深挖下去。如“自信”这个话题,笔者的一个学生在文中分为这样几个层次:“自信,是人奋斗一生的原因;自信,是推动人前行的动力;自信,是发挥个人价值的根本。”

还可以是因果逻辑式,我们常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如话题为“自由”笔者一个学生先化用材料,然后“掩卷遐思,什么是真正的自由”,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其实拥有自由,只在于拥有一份如水的心境”。如果同学们在考前能够多掌握几种模式,在考场上综合运用,不但能够节省时间,而且能使你的文章看着更加“顺眼”。

结构模式选好了,你作文平台的框架就搭成了,在这个框架内,使出浑身解数来。闻一多先生说过:“有时戴着镣铐跳舞反觉自由。”老话也讲:“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嘛!

(五)量体裁衣 发挥所长

面对一个陌生的作文题,同学们最害怕的是瞬息之间大脑一片空白,但怕无话可说,无甚可写。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惊慌与焦虑。高考命题的三原则中,有一个就是命题者必须遵循的,那就是“可写性”。高考作文是面向全社会的,无论你是在大都市窗明几净花园一般的校园里读完高中的学子,还是在大山深处聆听着泉水的歌唱完成了高中血液的考生,面对着高考的命题,只要你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思路就一定会打开,思想的闸门也一定会敞开,情感的大潮也就会随之奔涌。

写自己最熟悉的,用自己的笔写属于自己的生活,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与感悟;写自己最有准备、最有感觉、最擅长的,用自己的心去与你唯一的读者——阅卷老师的心去碰撞,碰撞出的火花就一定是最耀眼最夺目的!

去寻找吧,去挖掘吧,尽快得找到“掘”到了命题与“你”的实际生活经历的最佳契合点、焊接点,你就能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有情要抒,有理要说,有事要叙,有把自己最想讲给人听的不吐不快的热望了!

比如,你熟悉篮球,那么,《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你可以写振兴CNBA的方案;《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你可以写篮球明星给人们的记忆;《心灵选择》你可以演绎某明星篮下的心理活动;《诚信》、《良心》你可以批判假球、黑哨现象……一个篮球就可以对付这么多题目,何况,你所熟悉的不仅仅是篮球吧!

再如,笔者的一个学生,对古代诗文非常感兴趣,不但学以致用,还能活学活用。在《百家争鸣的辉煌》一文中他这样写道:

儒家思想对人的影响是始无前例的,但如果没有庄子的逍遥恣意,它的灿烂辉煌岂不会变得黯淡无光?大唐盛世固然伟大,可没有了三国鼎立,战国七雄,辉煌不也只是眨眼之间吗?诗仙、诗圣固然难以逾越,可没有了陶潜的恬淡,王孟的山水,他们的辉煌岂不寂寞?如果没有颜筋柳骨,张旭狂草,王羲之的神韵怎会因其潇洒流畅别具一格而受人景仰?而正是有了鬼谷、韩信、田忌这些人,才使得孙子与他们如群星般永远在夜空中闪耀辉煌!

这样的内蕴,这样的气度,谁能不为之震撼,不为之称叹!

再比如,笔者的几个学生很热爱大自然,于是就在作文中有了下面几段话:

一片枯叶坦然地随风而逝,不留恋枝条那份厚重的承载,飘出落叶流转那一刻恣意地飞扬。

一颗流星执意要转瞬即逝,不期望众星般在天际永恒地闪烁,划下流星飞逝那一刻动人的闪光。

一轮烈日坚持每日西落,不贪图高空悬挂那种醉人的高高在上,留下落日残照那一刻无与伦比的辉煌。当个性与世俗有违,不必过分地对自我约束,张扬一份个性,我要拥抱我自己的生命。(《拥抱自己的生命》)

 

走进大自然,感受生命的火花,便是自由。一个人或是邀几个伴,到山林中,到湖泊下,看松鼠奔跑,看鸟儿筑巢。伴着潺潺的流水,拿一支画笔,描绘自然的缤纷,吹一支竹笛,奏响生命之光。“胸中有山壑”,那就是自由。(《自由》)

写得多美啊,生命的真正惬意之处便在于与自然相与为一,这也是作文的真谛。

高考是一个平台,走上这平台,你那已经在阴霾中憋闷了太久的眼前,立刻会感到久违了的阳光洒在了你还将继续前行的路上,那路,太让人着魔;高考的命题更是一个平台,勇敢地走上这平台吧,去挥洒你的才气、才能、才华,你不再会为“为文而造情”感到别扭,感到些须的恐慌,因为,心气平和了,终于找到了“劲”与“情”宣泄的战场!

   祝所有的考生,都能在高考的搏击中,成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关系型作文写作指导
写作高手应具备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一)
中考前作文指导
快乐高效民主课堂“自主互动”教学模式(四)
初中作文系列化训练教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