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里仁第四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里巷里的仁德是美好的。选择(安身之所)不处在仁德的里巷,怎么能够是聪明的呢?”

(注意:知,通“智”。)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不仁义的人,不能长期处在穷困之中,不能长期处在祥乐之中。实行仁义的人安于仁义,明智的会去做对仁义有利的事。”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

孔子说:“只有仁义的人,能喜欢好人,也才能厌恶心灵丑恶的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对仁义有志的话,不会做坏事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

孔子说:“富有与尊贵,这是人们都希望得到的,不用那道义得到它们,(君子)不会去做的。贫寒与卑贱,这是人们都厌恶的。不用符合道义的手段远离它,(君子)也不会去远离它。君子远离了仁义,怎么能成就名声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违背仁义的,在仓猝匆忙时是这样,在颠沛流离时也是这样。”

(注意:恶,在本章中读wū,属于疑问副词。)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未见过喜欢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喜欢仁德的人,没有比他更高尚的啦;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做符合仁德的事,不让不仁德的事沾惹到自己身上来。有能在一天里对仁德用尽全力的人吗,我未见过力量不够的人。大概这样的吧,只是我不曾见过。”

(注意:未之见也,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

孔子说:“人们犯了过错,在类别上各自不同。但观察他们的过错,就知道仁德啦。”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听到了道义,晚上死去,也是值得的。”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道义,却把认为穿得差、吃得不好是可耻的人,(看成是)不值得跟他们谈论的人。”

(注意:本章中的“耻”属于意动用法。“未足与议也”,是个省略句,“与”后有个“之”字被省略了。)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没有适宜的,也没有不适宜的,仁义是他们的标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怀有德行,小人怀念乡土。君子想着刑法,小人贪图小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

孔子说:“在个人利益上放纵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

孔子说:“能用礼节和谦让治理国家的吗?有什么(难处)呢?不能用礼节和谦让治理国家,对待礼仪能怎么样呢?”

(注意:“有何”,属于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句。“如……何”属于古汉语固定格式,翻译成“对……怎么样?”或者“把……怎么办?”)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不忧虑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忧虑的是立身的方法。不忧虑没有人了解自己,探求是可以被人了解的。”

(注意:“所以……”属于古汉语固定格式,可以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方法、工具、处所、原因等。“知”后有省略,省略的是“人”;另外,“知”属于意合式被动句。)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学说(可以)用一句话贯通它。”曾子说:“是的。”孔子出去了,弟子们便问曾参:“老师说的是什么(意思)啊?”曾子说:“他老人家的学说,就是‘忠’和‘恕’罢了。”

(注意:“何谓也”,既是省略句,又是宾语前置句。“忠”、“恕”,指的就是儒家倡导的“忠道”和“恕道”。“忠道”,简单说就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子在道义上通晓,小人在私利上很会用心。”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在内心里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毛病。)。”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

孔子说:“侍奉父母,婉转地劝阻,见到他们不接受,还是恭敬不要违抗,忧愁却不要抱怨。”

(注意:“几”,婉转意。)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还在,不要远游;(如果必须)远游,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你在什么地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父亲死后)多年对父亲的思想不加改变,可以说是尽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会因他们高寿)而高兴,一方面(也会因他们高寿)而担心。”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恭之不逮也。”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不(随便)说出大言,是以奉行跟不上而感到可耻。”

(注意:恭,奉行,谨守其职。耻,意动用法。)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

孔子说:“因为约束(或节制)使自己发生过失的人是很少的。”

(注意:约,约束,节制。)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总想在言语方面谨慎寡言,在行动上敏捷。”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孤单,一定有好的邻居。”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

   子游说:“奉事国君超过常理,就会受辱。朋友之间过于亲密,就会疏远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话《论语·卫灵公》
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论语》中的论仁道(附真题点拨)
论语名言警句选录译文
我对2013年广东高考默写篇目中新增古文的理解(整理:佛山大圣)
国学经典2
孔子经典仁德道义十句金句,说尽君子人生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