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俞敏洪:教育的目的是让人拥有四种责任感
       俞敏洪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能够让一个人拥有四种责任感,即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为读书拼命干农活曾死记硬背学英语

新东方创立并发展壮大的传奇曾让很多人对它的创办者经历感到好奇。俞敏洪笑称,自己幼时生活在农村,开始读书、上学源自母亲希望自己当老师的小小理想,“当时农村的老师又称先生,不用干活。这在我母亲心目中是一种享福的状态。”

这个朴素的愿望促使老人只要手里有一点零钱便为俞敏洪买小人书,堆满抽屉。那时俞敏洪不过四五岁,看到《小兵张嘎》等许多连环画,进而对书中的解说文字产生兴趣。这样不知不觉中,在进入小学一年级之前,俞敏洪已经认识很多字,二年级已经能读《水浒传》。

“为了读小说,我每天拼命用最短的时间干完活,割麦子、打谷都是一流水平。但是也带来一个坏处,农村没有电灯,而我又只有在黄昏有时间看书,最后变成八百度近视眼。”俞敏洪调侃道。

丰富的阅读让俞敏洪的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小学二年级写的作文即成范文,但数学成绩却几乎从未及格。即便在三次高考后最终进入北大之时,数学成绩仍然很低。此外,他刚开始学英语连A、B、C背起来都觉得困难,他不得不在短时间内进行“恶补”,拼命记诵。

考上北大那年,俞敏洪生活的小县城轰动了,母亲甚至为此办了三天三夜的宴席,而北大的教育堪称俞敏洪后来成功的一个重要起点。这些经历让俞敏洪十分感慨,他表示,家庭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十分之大,“固然孩子在天资上一定有区别,但天资的影响尚在可控范围之内,身为家长,应该多留些时间给孩子,并言传身教。”

阐释“教育文化”:培育社会责任感较为重要

多年涉足教育领域,俞敏洪对此也有心得,他使用教育文化一词来概括这些体会,并对这四个字单独给出解析:将“教”定义为给学生生存的常识、知识和经验;“育”为赋予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文”要使学生对于人类历史文明、进步充分了解;“化”是最后一步,需把以上三者化入孩子生命。而教育的目的是能够让一个人拥有四种责任感:个人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

“这其中培育起社会责任感是比较重要的。因此,当下很多人将子女送到国外读书,并非仅仅渴望获取先进教学资源,而是当地外教育氛围会普遍培养孩子更广阔的社会意识和历史意识。”俞敏洪分析。

“因此,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开阔视野。”俞敏洪总结道,“比如讲到‘文’的学习,便需要纵观人类五千年,不能仅囿于中国古代文明,而是要拓展到世界历史层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东方俞敏洪对话北大秦春华:高考志愿应该这样选择
他说自己是一个世界主义者
不愧是俞敏洪,3招之内让女儿爱上学习,值得家长们借鉴!
不愧是俞敏洪,3招之内让女儿爱上学习,值得家长们借鉴
不愧是俞敏洪,3招之内让女儿爱上学习,值得家长们借鉴!
俞敏洪北大演讲,相当精彩,值得一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