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登高》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能力目标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向,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一、课前预习

《登高》是杜甫诗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秋天,是诗人流寓夔州时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诗薮·内编》)。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艺术上是很见功力的。

二、导语设计

在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春天,人们喜欢到野外去踏春,去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生机勃勃。而在秋高气爽的秋天,人们登高望远,饮酒作赋。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圣”杜甫一首关于“登高”的诗,诗的题目就是《登高》。

三、作者以及文体背景

杜甫(712-770),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忠君爱国、积极入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其诗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誉其诗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形成反复咏叹、沉郁顿挫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他的律诗在唐代诗人中最为出色。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所作。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矍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们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他的郁闷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这里有时代的苦难,也有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浓云一样时时压在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悲凉萧瑟的江峡秋景反倒使他增添了新的悲哀。本文诗歌题目是“登高”,意思是指重阳节登高。

四、设置问题

(一)、自主问题

1、给下列字注音。

 渚(  )清     霜鬓(  )  潦(   )倒

2、解释下列字词含义。

猿啸哀:

渚:

落木:。

繁霜鬓:

潦倒:

3、预习检测

杜甫,字    ,客居长安时曾住在少陵,所以世称     。又因为曾以检校工部员外郎衔充任节度使参谋,所以又称为       。他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又作品集《         》。

(二)、探究问题

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记诵杜甫的《登高》,并回答问题。
1、诗歌题为“登高”,视野必然高远,你认为哪些诗句体现出这一点?
答:                                                                   
                                                              
2、你认为这首诗中最有气魄的诗句是哪一联?为什么?
答:                                                                   
                                                               
3、根据诗句,猜想当时杜甫的生活是怎样的,重阳登高时怀着怎样的感情?
答:                                                                   
            

教师点拨:

写景抒情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前四句写景,是所谓“诗之媒”;后四句抒情,是所谓“诗之胚”。落笔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一三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山景;二四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江景。而在写景之中,又有声(风声猿啼声)有色(沙白渚清),有动(鸟飞叶落)有静(洲渚)。五、七两句相承接,都是写悲苦;六、八两句相承接,都是写多病。因“悲秋”而勾引起“苦恨”,因“多病”而造成“停杯”,在诗的内容上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中间虽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复杂的感情,但笔势却如“百川东注于尾闾之窟”,一气直下,造成了一个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的艺术整体

允许学生不同看法

(三)、拓展问题

本诗歌有什么艺术特点?

从艺术表现角度上看,一是对仗工稳,音调铿锵。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不仅对得自然、工整,而且还用了一句中自相对偶的当句对法,(如以“风急”对“天高”,“渚清”对“沙白”)尾联两句虽不全对,但句法布局却极整齐。这种结构上井然有序的排列,不仅符合于美学上的所谓均齐,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饰对称的美感,而且使全诗曲折顿挫,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二是诗中又多用双声迭字,旋律优美,音节和谐,大大加强了诗的珠走泉流而又回环往复的音乐美。如尾联“艰难苦恨”四字,在句法上是并列结构,在声调上却具有抑扬顿挫四声的特色,读时应一字一顿;“潦倒”“新停”为双声迭韵,在声调上又有“上”“平”之分,故音节显得特别铿锵嘹亮,读时应两字一顿。“繁霜鬓”对“浊酒杯”,其声调的妙用,也在所谓“抑扬抗坠之间”。读者密咏恬吟,就能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

五、课堂检测

1、杜甫的《登高》中的“                             ”两句经过诗人的艺术加工,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词,“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2、《登高》中体现本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

六、教学反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人七言律之冠:杜甫《登高》赏析
新知丨古典文学中关于猴的诗歌
古代诗歌中数字的独特艺术价值
让诗词在修改争论中脱变升华
读诗如赏画,欣赏杜甫诗歌中的色彩描写
古诗词鉴赏基础知识汇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