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专题阅读:我来凤凰看望您


我来凤凰看望您

         ——沈从文故乡感怀

王锦慧

 

   “若从一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筸’的小点。”

  这个小点就是沈从文先生的故乡湖南省凤凰县。

  纤索悠悠的溪渡、依山凭水的吊脚楼、苍翠欲滴的竹篁、草色青青的崖壁,还有那些藏满故事的古街、古寺、古塔;古城门、古钟楼、古码头……怀揣一份沉甸甸的思慕,我终于走进了这清幽古朴湿润的小城。

  小城与先生生死相伴。他以一个士兵的身份离开故土,以一个作家的地位立足北京,以一个文物研究专家的称谓结束一生,最后回到这里。

  从此,小城有了灵魂,一位文化大师高贵的灵魂。

A

  小巷深深,老街长长。岁月静静地在光滑的石板路上流淌,每块石板上都有先生浓烈得化不开的“苦苦怀念”。

  他说,故乡的光景声色,“浸入我的印象中,留下种种不同的记忆,六七十年后,还极其鲜明动人,即或乐意忘记也总是忘不了……”

  啊,湘西在哪里?湘西在先生的著作里。他用不可言说的爱恋,投入得自我溶化的情调,写意画抒情诗田园牧歌的韵致,喃喃诉说式的叙述风格,描绘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湘西世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最值得珍藏的那一部分。

  眼前,先生笔下的河道山峦、云影波光、晨曦暮色一一呈现,我不由得想起《柏子》,想起《长河》,想起《萧萧》,想起《丈夫》、《三三》,还有那纪念碑式的传世经典《边城》。

  把脚步放轻点儿,再放轻点儿吧,前面就是中营街10号先生的故居了。

  这是一个幽静典雅的四合院,在光阴的亲润下已度过了百年。但从经年的灰墙乌砖上,还能嗅出先生清新隽永的水墨味。

  1902年,先生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将近15岁时,离开了这里,离开了小城。

  我在院中的角角落落寻觅先生的身影。先生出生时的雕花木床还在,挂在床上的蚊帐仿佛散发着先生的体温;还有先生用过的简易书架、破旧脱线的藤椅、刻着时间印痕的留声机……凝视着它们,我有一种想抚摸的冲动,更有一种无法抑制的睹物思人的伤感。

  阳光透过枝叶斑驳地洒落在窗前的一张桌子上,桌面粗糙的纹理中有幅清秀的画面渐渐显现:“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作成。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

  此画面就是先生在这张桌子上创作的《边城》开头。先生虽然离去多年,但他塑造的主人公“翠翠”,永远等待在如奔如赴的小溪边。她的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叫人痴痴地想念。自然,先生的生命也延续在这痴痴地想念中。

  置身摆满先生洋洋洒洒著作的房间里,耳绝了闹市的喧哗,心祛了功利的浮躁,唯有一种浓浓的书香令人心醉。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先生是成书最多的作家。他一生出版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而“沈从文热”却是在先生身后到来的。

  先生的夫人张兆和为他的全集写后记时慨叹:“作为作家,只要有一本传世之作,就不枉此生了。他的佳作不止一本。越是从烂纸堆里翻到他越多的遗作,哪怕是零散的,有头无尾,有尾无头的,就越觉斯人可贵。太晚了!为什么在他有生之年,不能发掘他……”

B

  “一道小河从高山绝涧中流出,汇集了万山细流,沿了两岸有杉树林的河沟奔驶而过……小河水流环绕‘镇筸’北城下驶,到一百七十里后方汇入辰河,直抵洞庭。”

  先生描述的这条河就是穿小城而过的沱江。沱江承载了厚重的苗乡文化,是先生作品深处最真实的布景。登上木舟行驶在江面上,你会看到一脉脉漫开的水纹,一簇簇摇曳的水草,一下下捣衣的女子,一摆摆过桥的行人,一切都那么雍容温婉,悠悠舒缓。

  当年,先生就是从沱江漂泊到沅水流域从军,5年后远上北平著文执教的。但先生却在故乡的水边生活了一辈子。20岁以前生活在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

  “山头一抹淡淡的午后阳光感动我,水底各色圆如棋子的石头也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沱江沅水的粼粼光影已融入先生的生命,融入他的名篇名著。他作品中那些澄碧无尽的长流,扬帆来去的船只,充满了牛粪桐油气味的小小河街;那些忠实庄严生活的拉船人,终生在水上漂泊的行脚人,靠做水手生意谋生的妓女,岸边开小客店的老板娘……无一不是先生爱的结晶。

  天涯飘蓬,游子思归。到了晚年,故乡常常在先生的梦中萦回。一讲到凤凰,先生总是声音越说越轻,好像高声宣讲就要破坏什么。到最后则稍加重语气用一句湘西话说:“米(美)极了!”每逢有乡亲来京看望他,先生总是聊起故乡的一些事:血粑鸭怎样浓,灯盏窝如何香,牛肉粉如何辣,狗肉汤锅如何鲜……先生还不止一次说过,我要回故乡去,最好能坐上小船在河里游游。

  1982年,春天会心地招邀80岁的先生回到故乡。他兴奋地和乡亲们驾着长而窄的小船,从他小说中常常提到的水门口码头顺流而下。他不时俯下身去亲吻沱江水,沱江水则亲昵地向先生诉说他离别后发生过的许多事。

  上岸后,先生顺小巷三转两转就转到了自己的故居。当时这里住着5户人家,房屋已破烂。他手扶着中堂的门壁说:“这里是我家,我就出生在这里……房屋早已卖给别人了。”

  下午,在表侄黄永玉老屋花木繁茂的岩坪里,先生听了傩戏,这是一种古调犹存的很老的弋阳腔。“正月元宵烟花光,二月芙蓉花草香……”先生说:“这是楚声,楚声!我小时都会唱。”他激动得泪流满面。戏唱完,他还沉醉其中,黄框眼镜后一双眼睛红红的,仍然盈着泪水。

  深夜,万木吐绿的观景山杜鹃叫得格外清脆、悠扬。先生说:“很多年没听到这种鸟叫了,要是现在还兴打更,怕要二更转三更天的梆子了。”

  临别,先生来到吉首峒河渡口。

  “水常有涨落……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渡船头竖了一根小小竹竿,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溪岸两端水面横牵了一段竹缆,有人过渡时,把铁环挂在竹缆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

  倘若不是峒河涨水,《边城》中的这一场景,在这儿是可以重现的。

  先生在河边的石阶上选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出神地望着渡口两边。天色逐渐暗淡下来,炊烟从楼子里飘出,在河面上弥漫开去,渲染成一片淡淡的烟雾。他还坐在那里出神地望着:“多好,真不想走。”

  迟归的夕阳用热情似火的晚霞把先生拥抱在怀中……

C

  这次回乡后不久,先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他只能在想象和回忆里,同日夜思念的小城亲近。每当他独自静静地坐在客厅里,就是在神游故土——

  阡陌相连。溪流环绕。群峰竞秀。山脚一座木屋,门前一条缘山蜿蜒的小路。远山一座白塔,尖尖的向透蓝天空矗着。半山里一座凉亭,亭旁一块大青石临壑而立,岩身突兀,岩面平滑如镜。渡头边水草间,有大群白鸭在水中自得其乐的游泳。河街有商人落脚的客店,坐镇不动的理发馆。此外饭店、杂货铺、油行、盐栈、花衣庄,莫不各有地位。春天采蕨、捡菌子,秋天摘八月瓜,冬天赶山围猎,碾坊里终日不停地转动碾谷。河船拍打水面的桨声,拉纤人古老悠长的号子声,水车飞转发出的“咿呀”声,砍樵人刀斧起落的“它它它它”声……

  一条温情脉脉的感情细流在回忆里流动,一汪思乡的泪水在先生的眼中不停颤动。

  1988年5月10日,先生面带笑意诀别人间。他总是用一种善意的、含情的微笑,来看这个世界的一切。尤其在晚年,他常常放声大笑,笑得合不拢嘴,笑得像个孩子。只有心地明净,看破一切人事乘除,将得失荣辱全置之度外的人,才能这样畅快地大笑。

  4年后,先生魂归故里。家人乘小船顺着东去的沱江把他的一部分骨灰撒入水中。江边所有吊脚楼窗门齐开,乡亲们探出身子肃立默哀,更有不息的人流沿两岸跟随护送。

  这是先生最后一次坐船。沱江水呜咽着缓缓向前流动。“我感觉到,我的船是在轻轻地、轻轻地摇动。这正同摇篮一样,把人摇得安眠,梦也十分和平。”

  先生一定感受到了故乡的温馨,那惯有的微笑一定洋溢在脸上。

  沿江下行3华里,就到了听涛山先生的墓地。墓地旁,竖立着表露先生心声的石碑:“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家人把他的另一部分骨灰埋在了状如云菇的五彩石墓碑下,从山上采来先生喜欢的虎耳草栽在周围陪伴他。

  先生的墓地没有高高隆起的坟冢,没有气派的台阶墓道,简朴、宁静、自然,非常合乎他凡事不喜张扬的品性。正如墓碑背面先生妻妹的挽辞所书:“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其中隐含的一个很深的意蕴是:“从文让人。”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谁都能让人的。先生却让得很情愿,因为他有当今社会越来越稀缺的东西:善良的美、淡泊的美、沉寂中尊贵的美!

  先生,我来凤凰看望您。

  都说云烟往事不会留影。但举目所及,那如屏如障罗列的群峰、如泣如诉流淌的江水,如梦如幻倾洒的细雨、如火如荼飘飞的红叶……尽显您灼灼其华的笔意神韵,您在故乡的山水天地间无处不在!

  小城真的很美,美得恍离尘世。然而,小城所有景色都可以掠过,唯有先生值得追寻、值得仰视,值得读之品之!

 

作者:《党建》杂志社记者

 

注:该资料为新安中学学生专题研究性学习之用。谨向作者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端午,边城看望沈先生
从文故里“觅”从文
凤凰记
【西南作家•散文】徐继坚/凤凰石
行参菩提丨心中的边城/石明学
【西散原创:征文展示】谢雪枫作品 | 那山那河那城那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